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由于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军不能装备重型机枪。所以德国人搞出了MG34/42两型通用机枪装备了陆军,一度成了盟军士兵的恶梦。但随着二战愈加惨烈,这两款“撕布机”有时也难以满足需求了。

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早在1938年,德国人就发现只有7.92mm的MG-17对付当时的空战目标已经较为吃力,“两挺机枪打天下”以不足以对付各种坚固的新式战斗机,于是莱茵金属公司研发了MG-131这款大口径机枪。

这种新机枪使用13x64mmB子弹,有APT、API和HEI-T等多种弹头,单发毁伤能力比MG17有了很大提高,除了作为固定的前射机枪以外,也用作防御性的活动机枪。

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MG131大口径机枪在1940年到1945年大规模生产,该枪既可作固定机枪,也可当活动机枪,还可改装为双座并列机枪。在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军机上都配置上了一至两挺,德国空军ju88、bf109、me410等战机都装载了MG131。

由于MG131相对比较小,所以Bf109在经过一些改装之后可以在原本MG17机头机枪的位置塞下两挺MG131,比如有名的Bf109F“阿道夫伽兰德特别重火力版”的其中一架就是做了如此改装,代价是机头两侧各突出一个鼓包,这个额外空间可以安装更大后膛的新式机枪。

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MG131开火是借由电力驱动弹药的方式以保持高射速,当射击时会穿过单引擎战斗机的螺旋桨。MG131有效射程1800米,优点是重量轻,全枪尚不足17公斤,但这也成为一直被诟病的大缺点。MG131存在弹丸太轻的问题,导致13毫米弹丸动能不及美系12.7毫米弹丸。

其子弹动能只有美系12.7毫米子弹的一半左右,虽然MG131重量轻,射速高,但是在二战中后期英美厚皮轰炸机满天飞的情况下,其威力显然就偏弱了。

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因此它一直被扣上了“糖豆枪”的外号,但事实上这款机枪被严重的低估了:MG131是作为MG17和MG81等中口径机枪的升级版设计的,其出发点就是要轻、小和可靠,可以完全接替后者的作用而不至于在改装时过多增加载机的负担。

从以上这个角度来说,MG131完美的达到了设计目标。MG131在搭配射击协调器时异常高的射速,其原因在于德国人在配用的子弹上使用了击发时机控制更精确的电底火。

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搭配MG131设计良好的射击协调器,可以极为准确的在桨叶即将经过枪口前方时停止射击,并在桨叶经过后立即继续射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射速损失。在这方面,德国人当时毫无疑问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而至于诟病的子弹威力,我们不如来做个对比,日本的Ho-103使用的Ma-103高爆弹在太平洋战场上,其对超皮实美军战机杀伤力是可圈可点的,而MG131毁伤力更强的13x64mmB应该是只强不弱。

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3x64mmB子弹的弹药,它的弹头不是传统枪弹的被甲结构,而是类似小口径炮弹的钢制弹体加铜弹带。这种设计相比被甲弹头节约重量,加上弹头直径大那么一点,使得它在与12.7x81mmSR弹头重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装药量大出一截子。

当然了,由于MG131再出色,随着敌方飞机和武器不断升级,后来感觉不够给力也是正常的,尤其是子弹穿甲能力不足。因此更大口径的MG151/15 15mm机枪在1940年由毛瑟公司设计了出来。

德国这款机枪被嘲笑是“糖豆枪”?但二战中它被严重低估了

MG151/15的穿甲弹在3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厚18mm倾角60度的装甲钢板,足够对付轻型坦克了。但这种机枪开始装备的时候,它的威力又不够了,因为英国人又给喷火战机装上了20mm西斯潘诺机炮。

于是这种德国人刚造出来没多久的“新式”机枪立即被升级成了20mm的MG151/20,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所以,战争是武器的催化剂一点没错,就装备时间上来看,MG131大口径机枪无疑是当时很成功的一款德军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