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的貪戀是一種“巧言令色”(我讀《源氏物語》)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概是因為人的眼睛能分辨細微的色相差異,且又有內心慾念的參與,讓人之間的愛恨與動物間的雌雄交配——這種本質相同的自然現象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複雜。

小說果然要長才能更豐富地展現人性的多向層面。起初讀《源氏物語》並無驚豔之感,故事中源氏公子處處留情,譯文又大多用重複的副詞代替具體細節的描述,又有定論將其比為日本《紅樓夢》,讀了反而覺得有點失望和生氣,比作《金瓶梅》還差不多吧。

讀至後來才覺得前者的比較也無不可,但其實也不是很重要。因為日本的古文化本身由於學習中國很類似,雖然具體的文化背景還是有所差異,但王公貴族的生活和所有人共有的本性卻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程度和形式。

《源氏物語》講的是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王公貴族的婚戀生活,對背後的政治傾軋間接論及,其間各種女性的命運就如他們所比擬的各種花朵一樣美而脆弱,女人雖不是花,但男人的權利讓她們變成了各式花朵,隨意把玩品評。這本質上是對女性的壓制和不尊重,卻給種種故事製造出各種美的外衣。第二回頭中將的一番“雨夜品評”,說盡世間各種女人的優劣,皆是從他們的喜好角度談論,甚至還給他們分了上中下三等級,此後便由源氏公子實際一一品鑑了。實甚可悲!

其中也有像“空蟬”這樣堅守自重的女子,但她們本身的婚姻生活也是身不由己,只是堅持不從一個悲劇踏入另一個泥潭而讓自己更可悲而已。

這種男性對女性的貪戀,從中可見一斑。古往今來,未曾改變。

縱使年過半百的源氏公子在最愛的紫夫人死後也有過內心的懺悔——

他想:“無論逢場作戲,或者迫不得已,我為什麼要做出這些事情來給她看呢?她對萬事都考慮周至,善能洞察人心深處,然而並不無休無止地怨恨我。但每逢發生事故,她總擔心後果如何多少不免傷心失意。”抱歉之至,後悔莫及,便覺胸中難於容納。

這相對淺淡的痛苦,無論如何也抵不過他對眾多女性的傷害,甚至是他最愛的紫夫人也不是因為努力隱忍他的多情好色而死嗎!這樣的愛到底價值幾何?倒不如像空蟬、雲居雁那樣,無論如何不踏入泥沼,亦不隱忍。

反過來若由女性品評時間男子,也可分上中下三等級了,具體如何劃分想必個人心中自有定論,只是少近乎無者能居上位了,而中下兩等人間皆是,但我們已是理智上可不選,情感上仍很可能繼續受其折磨了。

到底對“美”的貪戀是什麼呢?是色相之下的慾望,是權利背後的狂妄罷了。再美,再哀,其性不可改。

對“美”的貪戀是一種“巧言令色”(我讀《源氏物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