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逆势而为亲征东吴,却落得个无功而返

曹丕逆势而为亲征东吴,却落得个无功而返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场战争,是曹魏对东吴主动发起,有几个疑问。第一,为什么曹丕选择在东吴孙权向他称臣并已取得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大胜后出兵攻打东吴?第二,曹魏与东吴交战,蜀汉为何不对东吴趁火打劫再雪前耻?第三,曹魏为何无功而返?我们就从战争的经过中解答这三个问题。

曹丕逆势而为亲征东吴,却落得个无功而返

一、曹丕向东吴宣战


此前,孙权派于禁的护军浩周等觐见魏文帝曹丕,以示忠诚。曹丕问浩周,孙权是否可信,浩周认为孙权一定会臣服。曹丕很喜欢浩周的话,认为浩周真正了解孙权,所以决定封孙权为吴王,并派浩周返回吴国。浩周对孙权说,曹丕不相信您会送公子去做人质,我以全族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孙公子一定会去。孙权便拿出他的影帝气质,感动得热泪沾衣,还对天发誓。可浩南回到曹魏后,孙权并没有把儿子送去,只是以美言推脱。曹丕又派一波使臣前往东吴盟誓,并催促其送儿子做人质,但孙权再一次礼貌地回绝。


曹丕因此恼羞成怒,要派大军讨伐,刘晔说:“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不可仓卒制也。”但曹丕不听劝。

曹丕逆势而为亲征东吴,却落得个无功而返

东吴其实对曹魏还是有所忌惮的,而且其周边扬越一带的蛮夷还有很多没有归附,西边蜀汉瞋目而视,所以孙权还是竭力想避免与曹魏闹僵,又一次谦卑上书请求改过,还想为儿子孙登向曹魏求婚,曹丕说:“联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若登身朝到,夕召兵还耳。”说孙登到,大军就撤。但对这个有野心的孙权而言,其他都好说,交出儿子万万不能。


黄初三年,即公元222年,正是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赢得夷陵之战的当年,九月,曹丕命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攻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包围南郡,这一共是八路大军。而东吴则让吕范指挥五路大军拒敌,同时命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守濡须。


十一月,曹丕亲征。曹休请求渡江,曹丕唯恐曹休迫不及待渡江,立即传令禁止,董昭就对曹丕说:“窃见陛下有忧色,独以休济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势不独行,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分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沈吟,未便从命也。

”意思是曹休渡江困难重重,必须得到其他大军的支持,但臧霸等人已有富贵,无心再战,就算你下令渡江,他们也未必执行。正巧当时出现暴风天气,吕范的船队所有缆绳被吹断,船一直漂到曹休的营垒之下,魏军斩杀俘获吴军数千人,吴军溃散。这时,曹丕命乘势迅速渡江,但正如董昭所言,魏军速度迟缓,还未进兵,东吴的援军已到,全军退回江南。


二、蜀汉不乘火打劫


当时刘备听说曹魏大举攻打东吴,就写信问陆逊:“贼今已在江、汉,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说曹军来攻东吴,我再度率军东下,你觉得行不?陆逊说:“但恐军新破,创夷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推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蜀汉新败,元气还没恢复,所以和我东吴恢复联盟关系,当务之急是补气,没工夫对外用兵,如果你们一意孤行,还会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曹丕逆势而为亲征东吴,却落得个无功而返

陆逊说到了点子上,别说蜀汉大军,就连刘备也是元气大伤,从关羽的死大动肝火,再到受火烧连营七百里的羞辱,刘备几乎一病不起。所以,蜀汉只能修养,以观天下之变。


三、曹丕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正月,曹真攻占江陵的中洲,曹仁领数万军队声东击西,扬言攻打羡溪,实则攻打濡须,而吴军濡须守将朱桓中计,分派部队增援羡溪,刚出发,便听说曹仁大军直扑濡须而来,不得不紧急回援。但当时,朱桓的守军仅有五千人,全军都恐慌,朱桓当务之急便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他说:“

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隍之守,又谓士卒勇怯齐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座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意思是曹仁用兵比起我朱桓差远了,曹仁智勇不足,而且士兵胆怯,又千里跋涉,我们占守险要,以逸待劳,就算曹丕亲自来都不怕,何况曹仁呢?结果如何呢,朱桓命令偃旗息鼓,以虚弱之势引诱曹仁,曹仁派儿子曹泰攻濡须,又派常雕、王双等人乘牛皮油船袭击濡须附近的中洲,他自己亲率一万留驻橐皋,作为曹泰的后援。朱桓命人攻打常雕,自己攻打曹泰,斩杀常雕,生擒王双,小胜。


曹真等人包围江陵长达六个月,东吴派去的诸葛瑾等人前去解围,也被夏侯尚击退,当时的江陵成为一座孤城,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战之兵只有五千。曹真命士兵堆土山、挖地道、架高台,向城中放箭,箭如雨下,守城将士都大惊失色,而镇守江陵的交朱然,只有他泰然自若,丝毫没有恐惧,冷静寻找敌军弱点,率军攻破魏军两座营垒。


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就想让大军乘船进入江陵中洲驻扎,所以在江面架浮桥,大家都信心十足。董昭对此感到惊讶,立即上书曹丕说:“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惑哉!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柰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说当年曹操智勇过人尚且十分谨慎,从不敢向今天这样轻视敌人,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难,多么浅显的道理,这是用兵大忌,如果敌人集中兵力攻打浮桥,我军必然战败。而且长江水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涨,后果不堪设想。曹丕听了也是冒一身冷汗,下令立即退出中洲。东吴两面并进,魏军大量人马只能从一条浮桥上撤退,勉强撤回北岸。没想到十天过后,江水果然暴涨,曹丕才感叹董昭料事如神。当时又赶上闹瘟疫,曹丕命令全军撤退,此次东征无功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