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創始人鄧演達:為中國民主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2020年的春天,儘管依然鳥語花香,春光爛漫,但是卻與往年有所不同,神州上下,少了熙熙攘攘踏春遊賞行人的歡聲笑語,多了透過層層緊閉的門窗投射出來的對自然的嚮往眼光。受新冠病毒肺炎的影響,武漢,這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已經封鎖了一個多月,至今,還籠罩在對病魔的恐懼、焦慮、緊張的氣氛中,在警報還沒有解除的春天,武漢人錯過了桃花、梨花,都希望能在5月的武大櫻花下自由徜徉。

在近代歷史上,武漢因1911年武昌起義成為了辛亥革命的第一站,成為了一座擁有響亮革命名字的城市。同樣,在那段轟轟烈烈的革命時代中,有一個人與武漢結下不解之緣,那就是為國家民族的獨立、平等、自由,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建立了豐功偉績的鄧演達。

身上軍服也被打穿10洞

鄧演達(1895—1931),字擇生,出生於廣東惠陽永湖鄉鹿頸村,父親鄧鏡人是清末秀才,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少年時期的鄧演達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響,曾隨姚雨平等革命黨參加反清活動,作為交通員,到廣州、佛山一帶為革命黨人傳遞文件,這在他的心裡埋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1909年秋天,14歲的鄧演達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在校期間他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加入了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志士在武昌高舉義旗,全國各省紛紛響應,16歲的鄧演達等廣東陸軍小學的同學十多人被派往潮汕,參加以姚雨平為首的革命軍的敢死隊,初露頭角。雖然鄧演達沒能在武昌參加起義,但武昌等著鄧演達的到來。

農工黨創始人鄧演達:為中國民主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3年後,也就是1914年,19歲的鄧演達結束了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的學習後,考入了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繼續攻讀軍事,這是第一次與武漢結緣。雖然鮮有資料記載他這段時間的經歷,但是好學的他一定是極其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如飢似渴學習政治與軍事知識,厚積薄發,為接下來的革命運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後十年間,戎馬生涯,歷經國共合作,討伐陳炯明、沈鴻英、楊如軒等叛軍以及黃埔軍校籌辦等事件,鄧演達逐漸成長為孫中山先生的有力臂膀。他擁護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堅決反對蔣介石結黨營私、排除異己以的反革命立場,由此受到了排擠,不得不離開黃埔軍校赴德國留學。

1924年年底,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及國民政府委員於武昌開會,決定在武漢先行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暨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討論國民黨遷都事宜。鄧演達第二次來到了武漢,這一次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與郭沫若、徐謙等人一起籌備成立中山大學。

1926年當北伐軍一路披靡,直指武漢,在武昌展開了一個月的鏖戰,鄧演達親臨前線督戰,在激烈的交戰中,他的馬為敵人流彈打死,身上軍服也被打穿10洞,幸好本人無恙,但是他的翻譯紀甫德卻中彈身亡,這一次的武漢成為鄧演達浴血之地和傷心之地。10月10日,北伐軍終於攻佔武昌,國民黨中央籌備成立湖北省政府,委任鄧演達為政務委員會主任。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鄧演達結合日益高漲的農民運動熱潮,提出了總政治部今後工作的重心,也就是要依靠農民,依靠群眾,這與中共的主張無疑是一致的。所以,無怪乎毛澤東對於鄧演達惺惺相惜,毛澤東晚年在讀《新唐書·徐有功傳》時,曾在大字本二十四史的空白處做了如下批語:“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誌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毛澤東將鄧演達的民族精神與文天祥相提並論,可見其敬仰之情。


農工黨創始人鄧演達:為中國民主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與彭湃的相同點:依靠農民,團結群眾

此後,國民黨繼續討論遷都武漢,鄧演達受命頻繁來往於廣州與武漢之間,可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極力反對遷都,並不斷製造軍事獨裁,大搞分裂活動。鄧演達與之決裂並隨後不斷揭露蔣的陰謀,反對蔣的獨裁統治,這也為後來蔣介石秘密逮捕和處決鄧演達埋下了導火線。

當我們查看史料時就會發現,1927年是鄧演達在湖北在武漢頻繁活動,開展鬥爭的忙碌一年。籌備湖北省政府、出任政府委員、兼任軍事廳廳長、被委任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代理校長、參加中山大學開學典禮並發表演說抨擊國民黨中央被反動分子把持、參加烈士追悼會並大力支持新農運動……就是在這一年,鄧演達的農民運動理論得以開花結果,3月份,他出任農民講習所所長,毛澤東任副所長並主持日常工作,兩人結下深厚友誼。在3月10日的國民黨第二屆三中全會上,鄧演達與毛澤東聯名在會上提出了關於土地問題的提案並獲大會通過,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及農民部部長。在這裡不由得想起幾年前編纂愛國主義讀本時,筆者負責的“農民運動大王”彭湃有關章節,同樣作為廣東革命將士,他們雖然發展道路不一樣,但是,依靠農民,團結群眾的觀點何其一致啊!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鄧演達在1930年與志同道合的戰友創立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初心了。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把“煽動暴亂”的罪名扣在鄧演達頭上,下令通緝。針對蔣介石的叛變,鄧演達主張東征討蔣。但這時武漢政府亦在反革命力量包圍中,其主張無法付諸實踐。4月間第二次北伐討奉,鄧演達隨軍出發,在河南臨穎大戰中,親臨前線指揮,擊潰奉軍主力,佔領了鄭州、開封等地。6月中旬,汪精衛也公開打出反對革命的旗號。鄧演達從河南迴到武漢,他鑑於形勢逆轉,已無法挽回,於6月30日給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留下了《告別中國國民黨的同志們》一信,譴責蔣介石、汪精衛的反革命行徑,隨即辭職離開武漢,化裝成工人間道西北,到達蘇聯。以後又赴歐、亞各國遊歷考察,尋求中國革命的道理。

農工黨創始人鄧演達:為中國民主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這一次離開武漢,鄧演達想不到是與武漢的告別。


為中國民主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海外三年間,鄧演達不斷學習、考察,撰寫文章支援國內的鬥爭,1930年5月,鄧演達離開德國柏林回國前,曾與正在柏林逗留的宋慶齡說,各種反動勢力“不能阻撓我追隨(孫)總理的步伐,我準備犧牲生命以赴”。他返回祖國後,積極聯絡有關方面人士,進行籌備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活動。

1931年8月17日,鄧演達在上海愚園路為幹部訓練班作結業講話,因叛徒告密,被上海租界巡捕逮捕。蔣曾派人勸鄧演達放棄其政治主張,當即遭鄧嚴詞拒絕,表示“我要為中華民族維護正氣”。1931年11月29日,鄧演達被秘密殺害於南京麒麟門外沙子崗,時年36歲。

武漢人民不會忘記革命英豪,不會忘記曾經在這一片土地上奔走號召、熱血沸騰的演講、奮不顧身地衝鋒,為中國民主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鄧演達!我們亦如是。

周恩來1944年回憶說:“在武漢時,若以鄧演達為中心,會更好些,而當時我們不重視他。”“這人的人格很高尚,對蔣介石始終不低頭。”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時光倒退到93年前,我想,鄧演達也想繼續留在武漢,實現他未竟的理想,在紛紛揚揚的櫻花下,笑看一派明媚春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