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彈古琴?

初學者如何學彈古琴?怎樣能夠彈好古琴?這個問題關鍵在於怎樣“彈”和怎樣“彈好”古琴?

在這裡要講一下,有很多初學者之所以能夠穩步成長與進步。正是因為在初學階段就掌握了正確的彈奏方法,由簡單到複雜,由入門到深造,如此循環漸進。由此可見,只有堅持打好基礎與按照其規律,古琴的彈奏技藝才能日漸精進。

如何學彈古琴?

古琴在初學進行開指觸琴之時,初學者應當在老師或指導者的幫助下掌握好較為正確的彈奏方法,要懂得運指的基本原理,通過練習、理解並掌握其中的規則。開指初學之時,非但沒有必要去學高難度高知名度的經典樂曲,而且在彈“練習曲”時也不可操之過急、急功求進。因為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牢固的基本功,才會有提高和深造的基礎保證。可見,初始的“開指”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一課。

除了基本指法“勾、剔、抹、挑”的方法正確外,還需注意三個關鍵的基本要點。

1.音高音準

音高音準是任何音樂作品及演奏演唱的主體,且必須符合音律體系。要求每一個音高是嚴格的精確的高音,還需在古琴的演奏中善於多種變化。古琴的音高音位較其他樂器的距離大,音準的可容性也比較大,也很容易使彈奏者忽略其精確嚴格的音準。尤其在上下走音、“二上二下”走音時,更須注意音準。再如彈奏“掐起”、“掩”、“掐撮三聲”、“滾拂”、“進覆上下”等技法,就不單是一個過程的完成,而是必須從音樂的角度,根據樂曲特定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處理。

習彈者可在老師的指導下仔細體會認真學習,使之方法正確,運力自如,音色圓潤變化得當,姿勢舒張大方、美觀自然。其實講究基本指法,運指的正確,是包括古琴在內的所有樂器演奏的同一要求。

如何學彈古琴?

2.節拍節奏

節拍要準確,快慢鬆緊得當。尤其是大小附點、切分與連切分或較複雜節奏時,尤其須把握準確。即使散板,也必須是在起承轉合的結構中,在氣息規律中進行處理,散板不能理解為“隨意”“無所謂規矩”的拍板。一盤皆散決不是音樂中說的散板!其實處理符合氣息鬆緊、情緒變化的散板要比處理固定值的板拍更難。

如《瀟湘水雲》第五段的“蟹行指法”,第七段的空絃音與高音三到四個八度快速跳躍的樂句,音準已經很難掌握,還要做到音與音之間音響平衡渾然一體、連貫而清晰並要達到應有的速度。如有“要求”,這個圈圈就不是二三十遍能練好的,怕是幾百遍也不為多。有如《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題半拍的兩個音,可彈成透明晶瑩的顆粒狀,使音色具有生動的活力,也可連續挑五、四兩弦時,右手食指順勢推擁而過。這樣音色既無力度又欠清晰,無助於梅花朵朵玲瓏剔透的形象描繪。所以要求和無要求的效果是不大一樣的。

3.技術技巧

技術技巧是完成樂曲內容完美演奏的前提。某一技巧中發出的音,是前後一句旋律中的一個音,這個音應與其他音連接自然無痕,構成一條完整完美的音樂線條。若“剔”的聲音乾澀虛飄、“掐”現噪音、“掩”出板聲、“輪指”不清晰、快速“四連音”不勻稱不乾淨、“滾拂”來去痕跡太顯、快速度又快不起來、該連綿不斷的音間而斷鏈、音色平直無變化、音響缺乏線條的連綿等等,都是技巧不完善的原故。繼而破壞了旋律的完整性,樂曲的內容與樂思情感必然受到影響。

技術技巧是十分重要一項訓練內容。技術技巧不完善,要達到樂曲內容的完美表達或“氣韻生動”技術技巧就會不完善,也是不可能的。


如何學彈古琴?

平時練習與彈奏時要使自己彈奏出來的並稍縱即逝的音響,在空間產生出一種相對固定的聽覺感受效果,並使聽眾產生共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是徐青山說的“音與意合,而和至矣!”它要求演奏者解決了“弦與指合,指與音合”的基本功後,對於樂曲內容和蘊含的思想情感有正確深切的理解與體會,並將其作完美的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