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現在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ipad。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上到花甲老人下到四五歲的孩童,手機不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成了我們主要的休閒娛樂的工具,各種休閒遊戲、網絡遊戲似乎也成了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課”,甚至成了很多孩子整個童年的娛樂項目。

80後,90初的同學,承包我們童年的這些東西,你們還記得嗎?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東南西北遊戲,小時候下課後,和同桌玩過的舉手!

那時我們沒有手機,一張小小的紙都能讓我們十分的快樂。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跳瓦,算是多人玩的闖關遊戲,蹦蹦跳跳中,時間悄悄的就過去了。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老鷹捉小雞,團隊協作遊戲,鍛鍊人們協作能力,為了不讓“老鷹”抓住,“母雞”領著一群小雞仔左騰挪右閃躲。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撐交叉,兩個人玩的遊戲,也算那時的智力遊戲,一根粗毛線在手上翻出了花,玩不好就過不了關,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翻出的花樣?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撿石子兒,兩個人或者多人玩的遊戲,鍛鍊人手的靈活性,也可以分隊晉級。這也是能玩一下午的遊戲。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鬥雞,身高和力量的比拼,鍛鍊人的平衡力和忍耐力。這遊戲其實也是很有戰術技巧的,套路玩得好,不怕對手不倒。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跳皮筋,多人玩的遊戲,鍛鍊人的配合協作能力。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彈彈珠,或蹲或趴的找角度,比精準。經常會弄得一身土,回家捱揍也是家常便飯,但摸著兜裡贏來的彈珠,捱揍都不算事兒。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滾鐵環,80後的童年簡單而快樂,那時沒有夏令營、沒有輔導班、沒有遊樂場,放學回家和小朋友一起滾鐵環,比直線,過彎道,水泥路、泥坑路就沒有去不了的地方。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打三角,從家長那裡或通過撿拾得到一些煙盒,疊成三角形。打三角的遊戲,兩人對打也可,多人參與也可。每一個三角都有正反兩面,打的時候無論將哪一面置於地上都可以,打的一方用自己的三角去扇地上的三角,如果將地上的三角扇的翻了身(另一面朝上了),那就算贏了。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拍洋畫,把買來的洋畫裁剪好,放在桌子或者地上,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相互拍對方的洋畫,拍翻過來就算贏,對方的洋畫就歸你所有。當年為數不多的零花錢,很多時候花在這上面了。


致80末、90初,那時“吃雞”真的就只是吃雞

扔沙包,最少3個人就可以玩,用有點重量而沒有邊角的東西(例如一小包瓜子)作為"投殺"武器。在規定場地內兩邊都用沙包投擲站在中間的人,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中則下場,只要用手接住"打手"們扔過來的沙包就能多一條命。(李靖空手接白刃,我能隨手接沙包。)



那時的我們,沒有英雄聯盟,沒有王者榮耀,不能在峽谷浪到起飛,吃雞也真正的只是吃雞......

然而那時的童年,卻是真正最單純快樂的時光。

選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放下手機,和愛人、孩子一起重拾一下童年的回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