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為何下場會如此悲慘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

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科舉制度的建立不僅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朝堂的壟斷,還吸收了大量出身於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科舉制度在中國前後延續了一千三百餘年。在這期間,有著數不清的讀書人,不惜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只為在科舉考試中,能夠金榜題名。其實科舉制度與我們現在的考試製度大同小異,都是逐層向上的。

在科舉考試中,我們稱鄉試的第一名為解元,然後會試的第一名會被稱為會元。這些讀書人,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上,考到第一名的人,會被稱為狀元。科舉考試是競爭十分激烈的一個過程,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激烈。考中一個第一名,就已經很難了,如果能夠連中三元,那簡直就是學霸中神級別的人物。在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一共就有16個人,文狀元14人,武狀元2人。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為何下場會如此悲慘

科舉考試中

可想而知,想要連中三元究竟有多困難。明朝連中三元的總共就兩個人,一個叫黃觀,一個叫商輅[lù]。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郎,黃冠,他曾因為在朝堂上說了一句話,結果狀元名就被除了,九族也受到株連。那麼他究竟說了一句什麼話呢?

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人。出生於1364,也就是朱元璋稱吳王那年。黃觀師從元末學者,自幼勤奮好學,注重時論,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黃觀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的鄉試中,考取了第一名解元。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又考中了會元。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為何下場會如此悲慘

明太祖朱元璋

是年四月,在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中,以一篇策論聞名。深得朱元璋的嘉許,並以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的身份,成為了翰林院修撰中的一員。這一年,黃觀虛歲二十八歲,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可見其究竟有多優秀。

洪武二十九年,黃觀升任禮部右侍郎。經朝廷恩准遂復原姓,因為黃觀的父親是上門女婿,所以黃觀出生後一直隨他母親的姓氏,姓許,叫許觀。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朱允炆一改舊制,黃觀搖身一變,又成了右侍中。並參與重要國事奏議。建文元年,此時還是燕王的朱棣自恃皇叔,不僅態度傲慢,而且入朝還不朝拜建文帝。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為何下場會如此悲慘

建文帝

但是朝堂之臣,皆因其權勢,不敢出聲。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黃觀卻出口頂撞了朱棣,黃觀頂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正是這樣一句就讓朱棣與黃觀結下了樑子。

其實朝堂之上,親王不守君臣之禮,人人皆可斥責。但是相反,恰恰只有黃觀一人。面對權貴,黃觀的行為,可見其忠勇之心和對君臣之禮的重視。後來,因為建文帝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在北平舉起大旗,以討伐齊泰(賜名)、黃子澄為名,號稱“靖難”,開始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為何下場會如此悲慘

朱棣畫像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並公佈了“文職奸臣”名單,黃觀名列第六。當時正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黃觀,得知建文帝朱允炆已死,燕王朱棣已經即位後。自知大勢已去,結果已經無法挽回,便投入江中,自殺了。

雖然黃觀已死,但是朱棣的怒氣卻未消除。當時不僅黃氏的九族受誅,就連其親朋也受到了監禁,遭到謫戍者達百餘人。黃觀之名,也被朱棣從登科錄上劃去,剝去了狀元名號。不過,公道自在人心,畢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明朝歷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為何下場會如此悲慘

黃觀墓

黃觀身為建文帝臣子,如果當時也如同其他人一般,便與行屍走肉無異。黃觀之行,不枉其,所讀聖賢之書。明萬曆二十四年,黃觀終於迎來了沉冤昭雪的一天,補諡“文貞”。可歌,可泣,可頌,可敬,不失文者第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青年講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