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時候,跟父母講不了道理,即便你是對的,父母也會各種方面說你的不是?

含酒巧克力


題主說的沒錯,真的是這個樣子的,有時候跟父母講道理,在我總結出跟我父母爭吵的這幾年,爭論誰對誰錯最後基本上都轉移到態度上誰對誰錯,我養了你二十多年,你怎麼可以這樣和我說話!看吧,從最開始爭論的道理上的對錯,轉移到了情緒上的對錯

1,跟他們講道理一定要先聽他們說完再說

要想跟他們講道理,要聽他們先把道理講完,他們如果沒講完的話,你就把你的道理講出來,他們一定會覺得我還沒說完呢,一點都不尊重我

2態度一定要溫和

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態度一定要溫和,可能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也知道彼此的軟肋在哪裡,也不會顧及父母的情緒,有時彼此都在氣頭上,還硬要說一些傷害感情的話,這就容易導致產生逆向的心理,無論你說什麼都是不對的,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好好說話,

3有時候即使你是對的,他們說你錯的,你也只能虛心接受

這個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沒有辦法訓了,我們一輩子,他們專立獨行慣了,在往後的短短的人生幾十年裡,我們就讓讓他們吧,

希望我的這幾點建議能夠幫助你





侯先聲


有時候父母的固執真的讓人傷透腦筋傷透心。像如今雖說疫情差不多緩解了,但是依然不能掉以輕心。今年父親身體不是很好,經常生病,他生病的原因是因為喝酒喝得太猛了,一天都要個好幾回,就這樣隔不了多久,又吐又拉的,家裡人都勸他不要喝了,可是病好了之後又開始喝了,然後現在疫情還在,又不好去醫院,真的很讓人捉急。



意與思的距離


我:媽我不吃飯,你別做我的飯

我媽:不吃飯怎麼行

我:我真不餓,做了我也不吃哈

我媽:好

半小時後

我媽:××吃飯了

我:我不吃,我都說過了

我媽:喊你幾次了,讓我給你端去不成

我:我說過我不吃

我媽:你不吃不早說,做一大鍋飯剩的給誰吃

我……黑人問號



女為閱己者悅


想起一段話,記不太清了大概意思啊,十歲以前爸爸最棒,十歲到十五歲爸爸也有不會的,十五到二十五爸爸是最討厭的人,老古董,總愛講大道理,二十五到四十是逐步的發現,爸爸當年給我講的好像有點道理,四十歲之後,爸爸當年給我講的道理都是他的人生教訓,我咋就不聽呢?現在想再讓他教訓我,可他已經不在了?


滄浪之水006


我曾跟我媽開玩笑說。這世界上我不會跟三個人講道理:一個是班主任老師,另兩個是父母。

有可能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吧。我覺得班主任老師和父母與我有恩,而且都是為了我們好,愛我才會要求我這樣那樣,所以即使很多時候他們的態度、語氣,還有表達方式很不好,我也默默接受了。如果你不喜歡他們的表達,可以適當的時候,向他們提出來,當然態度要溫和一些。如果他們說你不好,你又和他們惱火,那隻會讓矛盾升級。偶爾也可以,撒撒嬌,像他們控訴你不止有缺點,還有很多優點,讓他們誇誇你。

你要明白他們說你不好,不是你真的不好,而是想讓你更好。

再者,畢竟父母和老師的閱歷比我們多,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也更成熟,會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所以,這也是我聽他們話不去爭執的另一個原因。


熒之林


古人云: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長遠。我們常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個世界上,為人父為人母,是一件艱辛而長遠的事,辛勞半生的父母,作為子女,為什麼和父母會講不通道理,存在代溝,溝通不暢,大多數都是因為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年齡。從友情和愛情的角度來說,年齡並不是障礙和鴻溝。才有忘年戀忘年交。但是唯獨親情,年齡是最大的鴻溝。父母生活的年代,不管是從物價,還是社會發展程度,思想,人生觀,時代標記,都有獨特的環境下人獨特的思維模式。就像我們總說父母節省,捨不得花錢。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的觀念保守和陳舊。循規蹈矩。第二:身份。父母的出發點,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子女,這是自然界的生存之道,養育後代。但是子女作為下一代人,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子女都覺得父母為了自己好,打著這樣的旗號安排自己的一生。尤其在北方地區,父母的觀念直接主宰著孩子的一生。大多數的溝通都是無效的。因為他們是父母,父母說什麼就是對的。第三:三觀。時代在發展,人的思想也在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自主性,言語自由,選擇自由。父母的三觀停留在最基本的動機上。而子女,在這個思想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環境下,越來越趨向於實現自我。才跟父母溝通不暢。第四:傳統。中國人接受的教育是儒家思想。三綱五常。西方國家提倡人性化。以人為本。自由之上。中國人在家庭教育裡,缺失的是和子女平等對話的觀念。



七月長安雪


永遠不要和父母爭論,即使我們論點是正確的也一樣。因為我們的父母漸漸的老了,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父母雙鬢逐漸泛白的頭髮;有沒有注意到父母額頭的皺紋越來越深了:有沒有注意到父母話越來越少了。很多事情放心讓你去做,主動叫你去做了,這就說明我們在父母慢慢的長大了,從另一方面,父母老了!

所以在父母面前,不要惹他們生氣了。贊同父母的觀點或論據,圓滑處理父母關係,讓他能放心把事情讓你做!


水者逸潘


父母的愛是偉大的,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是孩子,父母有時候會做錯事但出發點一定是為了你好,為了這個家庭好,無所謂這方面爭辯,有這份時間還不如坐下來和他們吃吃飯,幫他們做點分內的活計,因為人生本來就很短,把時間花費在這樣的事情上真的是非常愚蠢的,希望以後你對於生活充滿激情,可以把這些時間用在實質上對於自己和家庭有意義的事物上,去享受現在的生活,因為你現在的厭煩和不滿,或許是別人渴望的

以上純屬於自我個人見解。不存在對於社會生活的批判性



回首以看淡


很高興看到了你的問題,我也給你說一說我的想法。從我們出生到死去我們都不是一個個體,這中間夾雜著親情,愛情,友情…,從我們瞞珊學步,到工作,到結婚,生兒育女種種的事情開始,我們每做一樣事情看似不是在商量,其實,何嘗不是在商量,我們每一個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有時候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因為,你希望他們能夠懂你的想法,其實他們何嘗不是也想讓你懂她們的想法,這個時候我們好像又成為了一個單獨的個體,我們小的時候,爸媽說什麼我們聽什麼,不管對的錯的,我們都沒有判斷力,因為我們不懂,現在懂了,可是不管你長到多大,就是七十歲,在父母的眼裡你依然是他的孩子,他們不聽你的很正常,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我們每個人長相都不一樣,又何曾會想的一樣,這就是每個人為什麼都想找到一個知己,去懂自己。我覺得勸不了就不要使勁去勸,否則適得其反,你可以換一種思路去解決父母的事情,有些個坎坷不經歷又怎會長記性呢,希望我的意思你能明白[微笑]


那隻喵發現的事


其實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僅僅是我包括許多人都感同身受

在年少的時候,我們唯父母的命令馬首是瞻,在青年的時候,我們聽父母的嘮叨就特別反感,再長大一點就感覺父母的唸叨是一種魔咒,感覺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流失在逐步實現。

其實這只是父母把他們的過往經歷以一種不太正確的溝通方式在表達出來。

我們哪怕有正確的觀念,但是在父母來說。他們畢竟是舊時代的人,在新世界很多觀念還沒有完全接受,可能在某些觀點上我們難以打動他們。

需要用現實的例子,成功的案例給他們簡述從而感受到時代進步認可我們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