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跳槽跳成百萬富翁”和“頻繁跳槽等於自尋死路”矛盾在哪裡?

墨魚在職場


你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個漢斯·羅斯林《事實》這本書裡一個心理誤區。人總是習慣把問題一分為二,比如你不是北方人就是南方人,比如你不喜歡我,就是喜歡她。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分為二的思維會讓人覺得認知事物很簡單,沒必要去考慮第三種的可能性,人的大腦會認為這是一個太累的活,我可不想幹。

回到你的問題,你一開始就假設了跳槽這個問題的兩種結果,要麼就是成功要麼就是失敗。那麼有沒有第三種可能呢?我有個朋友,一開始做攝影助理,後來做了課程銷售,再後來做了自媒體編輯,他的職業跳槽過程中,沒有你出現你說的跳槽就是自尋死路,每一份工作她都做的挺開心。但同時她的工資水平一直都差不多,也沒有靠這個成為百萬富翁。但是我發現了她有一個改變,就是能力變強了!

跳槽和不跳槽的關鍵在於你的能力,這裡說的能力不是知識,是核心能力,是才幹。為什麼有的人到哪都受歡迎?從來不愁工作?因為他們是有才幹的,才幹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才幹是知識的累計,然後轉變成為能力,通過反思和學習才成長為才幹。

跳槽成為百萬富翁的人,才幹在不斷的增強,直到有一天,他的才幹可以滿足一個年薪百萬的工作的時候,那麼他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而跳槽沒有成功的人,你會發現他的才幹永遠都是一個水平,到哪都一樣,這樣的結果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到中年,比下比不過年輕人的衝勁和學習力,比上比不過別人的才幹。

另外,我想說是否決定跳槽最核心的原因是這份工作值不值得你去熱愛和奮鬥,如果你是一個天生跳脫,不喜歡安安靜靜工作的人,及時你考上了公務員,你也會一直處於煎熬中,找到你喜歡的工作,領導再怎麼難伺候,你依舊會做下去,因為你喜歡的不是領導,而是你手裡的這份工作!


喜歡我的回答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漫說職業,我會每天分享職業心得和讀書筆記!


漫說職業


職場領域跳槽成百萬富翁,和頻繁跳槽等於自尋死路這兩個標題沒有問題的。

可以這樣說,前者是能力,價值體現;後者是輕浮,不踏實的表現。

我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工作16年,篩選簡歷無數。跳槽背後有這樣兩種最基礎的緣由吧,一是勞動者能力很強,企業平臺發展受限,不得不尋找更好的發展平臺而產生跳槽的想法(下面稱“前者”);二是,眼高手低,或不能快速融入到企業中去,總想換個環境來適應自己而跳槽(下面稱“後者”)。

從簡歷面試以及工作上看,這兩類有明顯差別。

1,從時限上看:前者的簡歷,就職於同一個公司最短的時間也有兩年以上;後者簡歷最短一份工作一般3,5個月。

在我們篩選簡歷時,對於頻繁的幾個月到一年時間跳槽的,這類簡歷直接放棄,不會細看。

2,離職原因:前者更多描述自己能力提升,需要更好的發展平臺,同時會感激之前就職的公司。而後者會有“個人原因”離職,或對之前就職諸多不滿和抱怨。

企業HR當然知道你從上個公司離職來的,人才流動才會有人力資源市場,才能優化人力配置。真實的離職原因和泛泛的離職原因,資深HR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3,面談內容,前者對於自己專業領域描述貼合實際,能夠做深入的探討,通常能讓用人部門眼睛發亮;後者對於自己專業領域描述含糊不清,問題膚淺更多隻能談表象,沒有閃光點。

4,工作對比:前者能夠獨立完成,或者團隊合作完成;後者獨立完成困難,團隊合作意識淡薄。

5,學習,解決能力:前者自學,獲取知識能力很強。不但能夠提出問題,還會去分析問題,攜手解決問題;後者能夠看到問題以為就可以了,但不能主動思考問題,更不用說如何去解決問題。

能夠跳槽成“百萬富翁”也必須是有真才實學,有能力,獨特的見解長處,被市場認可的,這部分人都被獵頭公司“虎視眈眈”的。

跳槽“自尋死路”的應該自我反省,及時糾正,紮實學習。

萬物改變,由我開始。只有向好地改變自己,自己周邊一切事物,環境都會跟著改變的!


螞蟻行動66


你好我是生涯諮詢師法桐。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說說你想想。

我想先引入一個概念“後此謬誤”。意思是如果A事件發生在B事件之前就認為A是導致B的原因。比如說一家小餐館更換了菜品之後,生意變好了。店主認為自己的菜品很成功。但是事情的真相也許是馬路對面的另一家餐館倒閉了。

薪酬與跳槽的關係也是一樣。職位僅僅是影響薪酬的因素之一,甚至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無論是漲薪還是降薪,跳槽這一表象背後,當事人具體經歷了什麼也許才是更值得關注的。

在我11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完成了4次主動轉型。但是實際上我對於跳槽是非常保守的。我每一次轉型,從開始有想法到瞄準目標到準備到落實,幾乎要1年時間。我會去全面評估可能的收益和風險。一旦完成轉型則堅定的按照計劃去投入和推進。

所以放下對於跳槽本身的偏執,把重點放到對自身能力的關注上才是職場發展的人間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