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2)

南湖炮队事件发生后湖北军政内部开始紧张起来,但是总督瑞澄、第八镇统制张彪对炮标的事情却是冷处理,这其实是害怕新军士兵被勒的太紧反而起到反作用,加之一部分新军被派走去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武昌城内守卫比较空虚,正是适合起义的温床不得已而为之的,冷处理完之后,当晚便开始下令收缴新军子弹,使他们有枪无弹,武昌城内也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加强守备巡逻,白天入城官兵必须回答口令,夜晚紧闭大门,长江上军舰也架起大炮时刻对着武昌城。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2)

武昌起义


更为不幸的是清政府已截获密电,武昌城内八月十五、十六两日可能生变,而且城内也传唱着“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鞑子方罢手”,这是元末刘伯温的《烧饼歌》陈友谅当年沔阳起事的时候就是唱着这歌,时间恰好也在八月十五这天,这首很应时的歌估计是革命党想借着反清复明的路子,发动发动群众吧,总之是严重泄密了,自从开完联席会议之后,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也是始料未及的,照着这个路数继续走,武昌起义基本就要流产了。于是革命党迫于这种种的压力,决定推迟10天起义以保证成功率,毕竟这是掉脑袋的事情风险极大,毕竟革命革命不是你革清王朝的命,就是清王朝革你的命,这是要死要活的斗争,绝对不是演习。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2)

起义军临时都督府


局势的紧迫湖广总督瑞澄取消了中秋节新军原本的休假要求,全部在营待命,各级长官看好下属,自己也取消原本在中秋节的一切娱乐活动,天天躲到长江上军舰上住去了,到了10月8日瑞澄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的工作很到位基本上消除了隐患,便带着妻妾又开始欢歌艳舞,把酒言欢,这算是瑞澄最后的疯狂了。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2)

起义军铁血十八星旗帜


次日下午,参谋长孙武发挥其特长,召集了一些懂得做小炸弹的同志来到俄租借宝善离14号给清王朝制作一些小礼物用于起义之时锦上添花,可是天不遂人愿,临时总理的刘公的弟弟刘同同志在看孙武制造炸弹时不由自主的抽起了小烟,革命党中没人劝阻,毕竟这买炸药的钱是人家出的,拿人家的手短,但是炸药和人不一样,人的脾气可以压炸药不懂得这么多,一声巨响之后孙武等人都受伤了,情急之下起义的名单表、计划等机密文件全没有来得及转移,公子哥刘同等人还被俄租借的警察抓走了,刘同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很快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全都交代了。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2)

首义三烈士


通过刘同的交代和详细的名单表瑞澄一举打掉了革命党人的多个据点,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等人被捕,蒋翊武跳窗逃走,但是再来路上被清军发现形迹可疑边上去盘问,一看蒋翊武长相土头土脑,完全没有革命党人的气质,便踢了一脚放走了。为工程营送子弹的杨洪胜也被捕,这些人中刘复基是这次起义的总策划人,属于绝对的关键先生,看样子这次起义无限期推延了。瑞澄边看着名单边点着人头,不由得喜上眉梢,认为危险已经解除,并沾沾自喜的并向朝廷发报邀功,还吩咐手下晚上抓回来的革命党直接关起来,一律明天再说,本都督要睡个好觉。当晚逃脱总司令蒋翊武一看事情已完全败露便准备组织立刻起义,并且让人去南湖炮队通知在夜里二十点放炮,可是这哥们冲过层层关卡到南湖炮队已经过了十二点,炮营兄弟已经睡觉了无法动员,蒋翊武一看形势不好连夜便逃走了,孙武、刘公也躲进了入了汉口法租界,城内革命党人人心惶惶、群龙无首。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2)

起义领导人之一 蒋翊武


漫长的一夜过去之后,10月10日早上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执行枪决。武昌城内顿时谣言四起,有人说革命党的名单已经被查获,抓住了全部要杀头,有人说武昌城内只要没有辫子的就都是革命党,还有人说只要是汉族士兵要一律杀死,种种谣言成了立刻起义最好的催化剂,瑞澄很快也发现这个问题,便让清军满大街的贴布告,上写着我们只抓革命党的老大,其他人只要不再跟着瞎起哄,我们就既往不咎,你们还做大清的巴图鲁大勇士,以安军心。但是谣言和坏消息的传播速度总是快过于官宣和好消息的,瑞澄的亡羊补牢让革命党觉得这是圈套,一系列的事情让革命党觉得起义只能在今晚,不然就可能被一锅端了,便奔走相告晚九点以放火为号大家共同起事,为区分敌我革命党人在左臂上系白巾一条,计划是先到楚望台军械库抢枪然后攻占督署。


我所认识的民国之武昌起义(2)

武昌起义示意图


可是历史等不到这一刻了,晚上7点的时候工程营的2排长陶启胜在做例行查铺的时候发现后队队长金兆龙等几名士兵竟然荷枪实弹,便上前要强行下金兆龙的枪,副队长程定国遂向陶启胜开枪射来,陶启胜受伤仓皇逃出,该营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听见枪声立即吹响集合哨,集合革命党士兵并连放三枪之后,带着队伍向楚望台军械库杀去,听见枪声的各路新军士兵分分冲出营房,快速向楚望台杀去,经过外围的猛攻和守备军械库的内应,很快占领了楚望台并且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这时起义军已达3000人左右。虽然占领了军械库,但由于之前的事情败露,起义军领导层基本不复存在了,为了统一思想大家伙便推荐,刚刚归顺起义军的吴兆麟任临时总指挥,因为大部分起义的新军都是基层的连排长和战士,没有有可以服众,而后证明这个选择也是正确的。吴兆麟上任之后便立即命令起义军分三路向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杀去,总督瑞澄带着家眷在督抚的院墙上凿洞出逃,第八镇统制张彪经过顽强抵抗也退出武昌,其余的清军大部分在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凌晨时分武昌全城已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至此武昌起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领导权争夺的问题又来了,到底谁当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