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暗藏健康隐患及生命危机的日常用品千万不可忽视!

生活中谁都离不开日常用品,其中一些还是必备傍身之物。然而,这些物品如使用不当或忽视其安全使用就可能导致健康的损害甚至是生命的危机。因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生活中暗藏健康隐患及生命危机的日常用品千万不可忽视!


耳机线与长围巾

1.骑车戴耳机:江苏淮安一女孩骑电动自行车外出时,在骑行过程中,不慎发生碰撞摔倒在地。在摔倒过程中,由于双耳耳机连接在手机上的耳机线缠绕在其脖子处,以致割伤喉咙,耳机线竟变成割喉“暗器”。

2.骑车系长围巾:江苏一8岁女孩乘坐妈妈的电动车时,围着的长围巾被绞进后轮,脖颈被死死勒在牙盘上。周围好心人立刻用水果刀割断围巾,此时女孩已没了呼吸;2011年1月,上海一名妇女乘坐一辆电动三轮车时,围巾不慎缠绕在车轴上,导致窒息身亡;2012年苏州一位老人骑助力三轮车时,围巾绞进车轮,导致老人窒息身亡;2014年一个十岁的女孩乘坐电动车时,戴着的长围巾绞进车轮,导致脊柱断裂,全身瘫痪。

建议:骑电瓶车等时,千万不要一边骑着电瓶车一边听音乐,特别是现在夏天快到了,穿的衣服比较单薄,万一发生意外,例如摔倒事件,耳机线很容易拉伤自己的脖子和皮肤。还有影响听力,对于后面来车的方向和情况根本听不到,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骑车或乘坐电梯时,一定要把围巾系好,否则围巾一旦被绞进车轮或电梯里,另一端就会勒住脖子,根本连发声求救的机会都没有。

指甲油

近年来由于美甲的需要,指甲油也成为美女梳妆台上必备之物。殊不知,很多指甲油特别是差一点的都大量含有散发出刺鼻气味的甲苯、丙酮、乙酸乙酯(香蕉水)、苏丹红等。接触时间长了,会造成眼睛、鼻子、咽喉发炎,咳嗽、哮喘发作,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皮疹、鼻出血、头痛和头晕等,甚至癌变。同时还能对指甲形成损害。

建议:减少使用频率;涂抹指甲油时先打底油;使用无毒指甲油。

衣服漂白剂

很多家庭喜欢用衣服漂白剂,大部分漂白剂都含有次氯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释放出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过度接触会对肺部和头发造成损伤。

建议:尽量不用。

指甲钳等修剪工具

大家都知道指甲钳是窝藏细菌的一处好地方。指甲有很多细菌,使用指甲钳时,很可能细菌会转移到工具中,如果没有进行合适的清洗、消毒,细菌就会大量滋生,可能会导致皮肤感染。

建议:每次使用前后都进行消毒处理。

漱口水

漱口水能帮助清洁牙齿和口腔,消除口气异味。很多漱口水的原料之一酒精,可能致癌。有研究表明,漱口水的酒精含量为25%或者更高,它与口腔、舌头和咽喉的癌变相关。

建议:选购不含酒精及其它有害物的漱口水。

湿纸巾

在普通湿纸巾和婴儿湿巾中,都含有溶剂丙二醇,容易渗透到皮肤中,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经常使用会累积于心脏、肝脏和肾脏中,导致畸变和损伤,还会削弱免疫系统。此外,它还会损伤细胞膜,造成皮疹、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和皮肤表面损伤。专家表示,湿巾等产品禁止标注消毒、灭菌、除菌、药物等内容。很多湿巾产品中仅仅是添加了酒精、香精和一些防腐材料,但却打着表里不一的字眼。

建议:不用或不经常使用。

生活中暗藏健康隐患及生命危机的日常用品千万不可忽视!

防晒霜与驱蚊液同用

夏天,人们常用驱蚊液和防晒霜,这两种物品同时使用会产生一定副作用。驱蚊液的主要成为为避蚊胺和酒精,而防晒霜中含有二苯甲酮,如果大量的避蚊胺、酒精和二苯甲酮混合,在高温下被皮肤加速吸收,会使敏感体质者发生过敏。

建议:两者使用之间最少间隔2小时。

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同用

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后会立即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易挥发的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造成呼吸困难,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甚至致死。

建议:日常清洁时最好每次只用一种清洁剂,并且注意保持通风。

碘酒与红药水同用

红药水中的红溴汞与碘酒中的碘相遇后,发生反应产生碘化汞。碘化汞有剧毒,对皮肤和其他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的会引起皮肤损伤、黏膜溃疡。进入人体后,还会引起牙龈发炎,严重时可使心力衰竭。

建议:伤口处绝对不能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易致毁容悲剧。

不锈钢碗煎中药和盛放酸碱性食物

在高温的环境下,中药中的酸碱成分会与不锈钢所含的微量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人吃了这种药之后,很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样,长时间存放一些酸碱性食物,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尽量少用。

电暖宝

冬天很多人使用暖手宝,一些暖手宝由于存在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触电、烧烫伤等人身安全事故。2015年11月,河南一小孩用暖手宝暖手发生爆炸致大面积烫伤,左脸“变形”。

建议:购买质量好电暖宝,注意“3C”认证标志。电暖宝主要有电极加热式和电热丝加热式两种。一般情况下最好购买热丝式电暖宝,相对更安全。

口罩金属条

这段时间以来,由于新冠病毒,戴口罩应该是最普遍的事情了,当然这次大家用的是医用外科口罩了,可在北方,在雾霾出没的城市里,平常戴口罩也已经成为生活中一种习惯,可一些非医用口罩,一些厂家为了使口罩佩戴有形,均设有可弯折的金属条做的鼻梁夹,佩戴口罩时,镶嵌或粘贴的金属条位置均在鼻梁上方,一旦骑车或走路时摔倒,口罩就挂在脸上,很容易对面部表皮和眼睛造成危害。曾经有报道,南京一小伙儿戴着防雾霾口罩骑车回家途中,摔倒后被口罩中锋利的金属条刺破面部、鼻子、嘴唇和下巴等,缝了约200针。

建议:选择口罩,除了尽量选择边沿磨平的塑料材质鼻夹口罩外,也可以将口罩鼻夹上的金属条等摘掉。

汽车加油时的静电

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冬天天气干燥容易产生静电。而静电遇见油雾,则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据报道,江苏一女子因自助加油时手上带有静电,导致突然起火,自己被烧伤。同样在江苏,有一男子因穿化纤衣服加油,身上静电引燃油气,致全身70%被烧伤。

建议:选择自助加油的车主,加油前可按下加油箱上“导静电按钮”,提前将身上的“电”放出去。如果加油箱上没有相关设置或标识,最简单的办法是将车熄火后,拔出车钥匙,用手摸一下前端金属部位,即可“放电”。这点很重要。

洗衣机洗涤羽绒服

据媒体报道,洛阳的孙女士,正在洗衣机里甩干的羽绒服突然“砰”一声“爆炸”了,所幸没造成人身损害。原因是:羽绒服外层一般有防水层,在高速甩干时,吸饱了水的羽绒脱水后不断膨胀,羽绒服内就会产生空气,而防水涂层又不利于气体排出,于是羽绒服不断的撑大、将洗衣机内撑满,加上甩干后的尼龙布和羽绒产生的静电致大量热量短期爆发,引起“爆炸”。

建议:羽绒服尽量不要机洗和甩干,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填充物薄厚不均,衣物走形,保暖性也会大打折扣而且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彩釉陶瓷餐具

普通的彩釉陶瓷餐具,制作工艺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的陶瓷在一般环境下不会析出颜料中的重金属,使用起来比较安全。而釉上彩如果在高温或者酸性环境下,就容易析出颜料中的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进入人体造成蓄积中毒。

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

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大多是化学合成制剂,它只是通过散发香气混淆人的嗅觉来“淡化”异味。一些空气清新剂,因为产品质量的低劣,甚至本身还会成为空气污染源。特别是老人、儿童、有呼吸系统疾病或是对某种气体比较敏感的人群要注意。

建议:选择符合规定的产品。

总之,生活中很多看似卫生环保,健康的物件其实并不健康,就像是雪白的一次性筷子,做的过程令人堪忧;小吃摊的低价卫生纸,有些竟是从厕所、酒店等各处使用过的纸回浆而制成;不少标着“消毒湿巾”的湿巾其实根本不能消毒,而且很多湿巾还存在卫生隐患。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日用品正常适量使用一般问题不大,在过量使用时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健康隐患,大家不必过于忧虑,更不必杯弓蛇影,提出这些问题也只是希望大家提高健康意识,有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


生活中暗藏健康隐患及生命危机的日常用品千万不可忽视!

失去的健康,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