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著名戏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创造的舞台角色为何能深入人心

导读: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静一动之谓阴阳。“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的4种艺术表演手段,荀慧生主张唱和念两者相结合,做与打的形体舞蹈,互相协调,方寸间无不呈现出阴阳两极的相济和对立。戏曲艺术的舞动表演中,仍然需要穿插呈姿塑形的静、凝、停、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戏曲艺术中的“起与伏”、“开与阖”、“凝与散”、“张与弛”,一动一静,一招一式,言行之间直观地展示了阴阳中的两极。优秀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一定是阴阳有致,动静得体。

荀先生在《荀慧生艺术散论》中提到:“我国戏曲艺术是有一套表演程式的。程式就是动作的组织化与舞蹈化。,每一个动作、身段,都有一定的分寸和式样,串连起来的动作、身段,都要安排得谐和一致。”

民国时期著名戏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创造的舞台角色为何能深入人心

荀慧生在《花田错》中饰丫鬟春兰

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予人巧。

旦行里分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刀马旦、彩旦等工,这是古代妇女生活在舞台艺术中的反映。以前的女性地位不高,更没有到舞台上抛头露面去唱戏的,因此戏曲中的女性角色只能让男人来乔装扮演。旦角演员在舞台、生活两度空间中性别阴阳的对立及转换,戏里戏外扮演着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及性格命运,一些旦角名家在生活中依然会流露出女性化的神态和动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1、荀慧生的生平经历

中国京剧旦角行当中荀派艺术流派的创始人荀慧生,原是唱河北梆子出身的,后来改唱皮黄(京剧),在这点上,没成名之前颇受人诟病。荀慧生幼年出身农民家庭,1907年随父母到天津谋生,父亲将他与兄长荀慧荣卖到了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没想到这小桃红性格古怪,癖好不雅,慧荣不堪受辱,被欺负后第二天就逃走了,慧生独自逃回了家。之后,

荀慧生又被卖给了十三旦传人庞启发为徒,在庞家学徒期间,受尽了苦头,和家奴并无二致,遭受打骂更是家常便饭。

民国时期著名戏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创造的舞台角色为何能深入人心

荀慧生在二十七岁就荣获京剧“四大名旦”的桂冠,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并驾齐驱。

2、刻苦学艺,得遇贵人

老生常谈,每个成功的人都极为自律。据其弟子回忆,荀慧生60岁仍练功不辍,荀先生说:“演戏要把人物演活了,琢磨其性格、心态。”荀慧生幼年在庞家班学艺的时候,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点香火头练转眼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练出了扎实的基本功,为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基础。

1910年荀慧生随师进京,得到了侯俊山亲传的《辛安驿》、《花田错》等戏。这时的荀慧生只能说学会了唱戏的技巧,虽说以艺名“白牡丹”小有名气,但是他从来没了解过自己扮演的戏中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人物的内心感受如何?直到遇到了第一个贵人,革命志士,春阳社社长王钟声,参演了王钟声导演的话剧《黑奴吁天录》,饰演其中的小黑奴“露茜”,王钟声教他识字,教他揣摩戏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做人的道理,可以说王钟声开启了他艺术之路的大门。

“荀慧生(1900年~1968年),祖籍河北阜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字慧声,号留香, 艺名白牡丹,原名词,又名秉超、秉彝;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后,改名为荀慧生。”

民国时期著名戏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创造的舞台角色为何能深入人心

荀慧生代表剧目有京剧《红娘》《金玉奴》《卓文君》等,演出剧目收入《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

3、拜师王瑶卿

王瑶卿老先生主张创新,博采众长,首创了熔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体的“花衫”行当。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都曾在王先生门下学艺,得到过他的指点。王瑶卿因材施教,根据四人发音、表演、特长的不同而分别培养成为各自的流派创始者。荀慧生对戏曲艺术的改革创新,离不开王钟声和王瑶卿对他的言传身教。我们说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思想主张很大一部分是在成长阶段受到老师和朋友的影响,人们常常说“良师益友”亦是如此。

荀派艺术——戏剧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1、求新、求变的艺术理念

在民国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各种思潮涌现,受封建残余的影响,大多数人依旧抱残守缺,循规蹈矩;而有小部分人接受了新文化思想,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治主张,还是民间艺术理念,求变、求新成为主流思想。在戏曲唱腔艺术方面荀慧生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大胆创新。

民国时期著名戏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创造的舞台角色为何能深入人心

前排,左一荀慧生,左二梅兰芳

2、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吸收其他剧种的唱法,开创了独特的荀派艺术。

荀慧生的唱腔柔媚婉约,声情并茂;他从戏中人物的感情与心境出发,字正腔圆,腔随情出,令人着迷。他还十分注重道白艺术,吐字清晰,声情并茂,他创造出融韵白、京白为一体的念白,韵调别致,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民国时期著名戏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创造的舞台角色为何能深入人心

荀慧生在上海演出剧目《玉堂春》

3、令人钦佩的民族气节

荀慧生是一个独立于世,品洁高尚的人,对世俗权力的不屑一顾,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日寇占领北平期间,荀慧生几次与日本特务周旋,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在文革时期,他也没有向谁低过头,倔强、执着的信念是他成为一代宗师的关键,也是他最终殒命的原因。

民国时期著名戏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创造的舞台角色为何能深入人心

建国后,荀慧生遵照周总理签署的戏曲改革指示,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文革期间备受屈辱,抑郁而死

结语:

戏如人生,人生亦如戏!我们看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成长经历,要有所得。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但是没有一次是为权贵演出的。荀慧生为了拓宽自己的艺术修养开始学习绘画,曾拜吴昌硕为师,他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

我们常说戏剧来源于生活,荀慧生就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女人的神态和动作,经过艺术加工搬到舞台上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