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响乐器 铜锣声中见证世间沧桑

铜响乐器 铜锣声中见证世间沧桑

“铿铿铿铿,锵锵锵锵……”蒋义东坐在马扎上,手里握着一个巴掌大的手锤,随手拿出身边一个铜黄色的锣,先是在锣面上比划着,接着手锤一起一落来回敲打着锣面,不时歪头侧耳听音,而后继续敲打。“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定音是最难的工艺,完全是手工活,靠的是经验、听觉。音调的不准,锣就废了。”蒋义东如是说。

周村铜响乐器生产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据记载,从明代开始到清朝时期,冶铸水平已相当高超。周村铜响乐器发音圆润、清脆、有水音,音色纯正,音量持久,被京剧界誉为“周村派”。曾经的聚合成、德成昌、聚合恒、太兴东、成德太、鲁东乐器厂这些老字号,是周村铜响业的代名词,它们代表了周村铜响业不同时期的沧桑和辉煌,“哐啷哐啷”的铜锣声见证了周村铜响业的起起落落,在时代的更迭中见证了人世间沧桑。

铜锣声声数百年

铜响乐器 铜锣声中见证世间沧桑

9月末的一个上午,天气微凉。走在周村古商城的大街上,踏着承载厚重历史的青石板路,百年前的街市纵横、店铺林立、客商云集、市面繁荣的景象仿佛历历在目。“咚咚咚锵锵锵……”寻着声音,穿过大街,记者来到了位于银子市街蒋义东的店铺,30平方米店铺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铜器、响器、乐器,锣、钹、铃、镲、铜壶等多个铜响乐器品种应有尽有。

谈起铜响乐器的历史,些许腼腆的蒋义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周村就有了铜响器加工作坊。乾隆初年,周村有了规模较大的铜器作坊——聚合成,从此,周村铜响业开始了规模生产。所创制的虎音锣,更是引起了戏剧界的重视,全国的各名流戏班纷纷来订购,四大名旦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以及四小名旦和四大须生的京剧艺术名流所在戏班,都先后来周村购买虎音锣,一度掀起在京剧舞台上必用周村锣的热潮。”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聚合成、德成昌、聚合恒等25家铜响业户与政府公私合营联合组成鲁东乐器厂,产量大幅度提高。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不善,周村鲁东乐器厂逐渐萧条,企业难以继续维持,无奈宣布破产,流传数百年的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铜响乐器 铜锣声中见证世间沧桑

蒋义东一边说着,一边在锣面上反复敲打。记者注意到,铜锣结构简单,锣体呈一圆盘形,四周凸起,锣中心的位置叫锣脐,边缘叫锣边,蒋义东告诉记者,锣棰敲击中央振动发音,锣脐的薄厚比例决定了锣的音域,锣脐的厚度应在70丝(100丝为1毫米)至80丝之间,最多不能超过100丝。定音过程就是需要在锣脐上反复敲打,最后确定锣脐和锣边的厚度比例,锣脐的薄厚已接近标准,最后举起铁锤子再敲一下,即大功告成,“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就是这么来的。

“铜响乐器制作是个手艺活,在掌握了原料的配比、熔炼化铜的温度以及焙烧、锻打、铸坨、整形、调音、抢镟、定音等技术的基础上,需要经过二十几年的时间积累,才能熟练掌握了铜响乐器制作的全部过程和制作工艺”。蒋义东说道,其中,定音是最难的工艺,完全是手工活,靠的是经验、听觉。

前面一系列加工工艺都是为了能够使各种铜响乐器发出标准的音响,所以,定音这道工序很重要,锣一定要中间薄,周围厚,每个锣的重量是相等的,但音质却要求不同,怎么定音?如何定音?这个只能在不断摸索和实践经验中才能获取,他在铜响行业干了10多年了,才摸出了门道,没有捷径,音调的不准,锣就废了,定音锤力气过大,锣就碎了。

不忘先辈匠心传承

“现代人可能对于铜响乐器了解的并不多,可是在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太空向全世界播放的乐曲就是周村编钟演奏的。”谈起铜响乐器的历史,蒋义东骄傲的说道。

对于铜响乐器的没落,蒋义东无奈的说,铜响乐器制作需要纯手工完成,技术要求高,工序繁琐,工作量大,学习的年轻人又少,伴随时代的发展,铜响乐器行业逐渐走向衰落。

蒋义东出生于铜响乐器制作世家,16岁继承父业,开始学习铜响乐器制作技艺。为挽救、传承古老的周村铜响乐器制作工艺,1995年,蒋义东自筹资金成立了周村东盛民族乐器厂,从事周村铜响乐器的制作生产。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更名现在的周村鲁东乐器厂。目前,周村铜响乐器行销全国,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忆过往经历,蒋义东神采飞扬,似乎沉浸在铿铿锵锵的锣声中,“我今年已经55岁了,我们这个家庭与铜响业息息相关,铜响业成了我的生命,我这一辈子就喜欢铜响乐,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啊,我要尽最大力量把周村铜响技艺传承下去。”后继有望,传承有人。蒋义东的儿子蒋皓旭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蒋义东身边,跟随父亲学习铜响乐器制作,目前已经正是成为第八代传承人。“不只是他,现在还有几个徒弟跟着我学习手艺,相信老一辈的智慧、手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周村铜响乐器老字号将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蒋义东自信满满地说。(文/图 记者刘琳 陈菲菲 通讯员杭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