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校園安全,不僅僅是交通、食品安全,還有防治校園霸凌

我的大女兒今年11月滿了10歲。我考慮了很久,反覆斟酌,還是沒有推薦她看這部電影——《少年的你》,正如我當時看《悲傷逆流成河》一樣。

兩部電影講的都是校園霸凌的事,都涉及到死亡,都涉及到朦朧的愛情。我不推薦給她看,是電影中摻雜了一些連成年人都感到悲哀的事情。

在電影中,女主角都有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悲》的女主母親是按摩女,《少》的女主母親是非法商販。電影似乎刻意營造了一個單身且不練達母親的艱辛,一個單親且不甘心女孩的無奈。這種營造,無論是劇本寫照,還是劇情設計,都是一種刻板印象、社會不公、引導歧視。我們要引起深思。

電影的表現手法上,通過鏡頭的層層推進,淋漓地展示了女主從極限地忍耐到狂怒地抗爭,只是抗爭的方式不同,《悲》選擇了自殺,《少》選擇了傷害。不管哪一種方式,都將女主擺在一個弱者的角度,加以詮釋。這正是電影所要呼喚的,校園霸凌是如此傷人性命,讓我們不能忽視。這也是電影所要表達的,全社會要共同努力,留校園一片淨土。

鄉鎮校園安全,不僅僅是交通、食品安全,還有防治校園霸凌


我還是會推薦給我女兒看這兩部電影,等她們上了高中的時候。或許,我還是保守的。在9月份,我大女兒告訴我,學校安排了看中央電視臺播放一個法治節目,請我陪她一起看。作為一個曾經學過法學的父親,很樂意陪伴她看法治節目,並想給她一點建議。但當我與她一起看這個節目時,我是沉默的,也是震驚的,因為節目講的是某地學校一個副校長夜間性騷擾一名六年級住校女學生的案例。我女兒問了幾個問題,我找了個理由叫我老婆回答了她。

我的沉默是,我們的教育也許更多地關注是成績上的升學率,考核上的均衡化,對校園的安全,學生的心理、身體健康關心的還不多。受欺負的往往被“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別人都能忍,就你多事”的強盜邏輯所掩蓋。

我震驚的是,我以為這些事離我很遠,離我女兒很遠。其實恰恰相反,正如我們小時候在校園成長的一樣,總有那麼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被欺凌,或者一個突如其來的被傷害。正如,《少》電影未尾所說,某地一名少年通過法律手段,讓一名欺凌他的另一名少年被判處拘役三個月。

從電影回到現實,電影中充分地展現了主角那種訴求無門,窮盡她們能想到的所有手段也無結果時,只有選擇解脫與被解脫。在成人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因為她們還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但電影恰是表現了那一種無奈,是少年的無奈,也是社會的無奈。無奈到可以突破生死,連面對死亡都可以那麼從容,那麼“哀莫大於心死”。

在鄉鎮工作的我們,還是要反思,回到家庭中,回到工作中。平常在家就很少的我們,是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受欺凌時要勇於抗爭,或在校園裡不去欺凌他人。工作上,我們是否切實做好了校園安全工作,不僅僅是交通、食品安全,還包括校園霸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