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中國的某一個地區打算脫離整體自成一派,大家會同意嗎?

我想如果搞一個民意調查,提問者大概會捱揍的。但是這個問題換一個方式出現在歷史上,我想很多人都會給出相反的答案。大家一定不相信我說的話,你確定不會嗎?

一、聖人還是惡魔?

我們從董仲舒講起。他一生最著名的就是“天人三策”,但因為意識形態等因素的需要,他被描述成一個一無是處的哲學家,他的宇宙觀是“天人感應”,這是唯心主義的神學世界觀;方法論是形而上學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獨尊儒術,這簡直就是封建地主的鷹犬。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但是這樣一個“反動”的典型卻被漢代另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無比推崇,王充甚至把董仲舒稱為聖人,這就有點兒意思了。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恩格斯認為唯物和唯心的劃分只能在宇宙本原上運用,否則就會造成思想混亂。中國許多哲學家,特別是主流派哲學家大多不探討宇宙本原,他們更關注國計民生,是屬於政治哲學,所以不能簡單的用唯物和唯心來區別他們的歷史貢獻。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與孔子和朱熹不同,孔子生於亂世而朱熹生於末世,而董仲舒生於盛世。漢武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盛世,而秦漢時期中國所面對的盛世問題是前所未有的,需要一個開創式的解決辦法,董仲舒應運而生。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在董仲舒的對策中有大量對當政者的建議、勸諫、批評、警告甚至是威脅。他不像後代那些奴才化官員那樣對皇帝一味阿諛奉承,一味歌功頌德,然而還有人說董仲舒是“犬儒”,我猜大概沒認真看過什麼書,只是憑文革批儒留下的印象自己杜撰的而已。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董子思想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現實社會,這種理論上的實事求是態度就體現了唯物論精神。因此,董仲舒的哲學“形式是唯心的,內容是唯物的”。所以他無愧於聖人之名

二、統一帝國之夢

今天的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並不是從來就有,更不是充話費送的,這是祖先們通過鐵與血奠定基業。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緊接著,一個空前統一的中國分兩路出擊——北築長城,卻匈奴七百餘里;南取百越之地,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從這一時刻開始,中國控制了前所未有的大疆土,而如何管理和控制這一片前所未有的土地成了中國人的新課題,馬其頓帝國的曇花一現就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糟糕的管理制度,剛剛統一的中國稍有不慎就會分崩離析。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這片土地因為廣大而富饒,也因為廣大而多災多難,從氣候上看,我國曆史上主要王朝的統治核心地帶都是溫帶或亞熱帶季風氣候,而季風氣候是稱不上風調雨順的。據記載,到清朝滅亡為止,中國平均每年自然災害達1.4次之多。從規模上看,三年往往大旱,五年往往又有大洪水,這樣的自然災害甚至直接影響了王朝的興亡更迭。同時,中原王朝始終無法忽視的是北方遊牧帝國的軍事壓力,戰爭就是一個王朝後勤能力的比拼,漢武帝進攻匈奴,動用步卒五十萬運送糧草,而真正運到前線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正是在這種不穩定的自然環境和嚴峻的軍事威脅下,中國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強力的中央大政府,唯有如此,中國才能在一定時間內,有效地組織起大量的資源,從而發展水利,抵抗自然災害;唯有如此,中國才能打敗北方的侵略者,保障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所以什麼樣的地域就會產生相應的政治制度,中國的專制制度,在中國的客觀歷史條件下產生並被中國人選擇,這說明大政府才是中國人實現統一帝國夢的最佳選擇!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為了這個目標精通刑名之學的法家首先做了嘗試,以商鞅為代表的戰國第二代法家代表人物徹底拋棄了春秋時代法家的教化的部分,完全採用“霸道”治國,而離開了“帝道”和“王道”的“霸道”也在不斷墮落,它以生硬的制度和刑罰來作為人民的意識形態是不現實的。法家認為皇權至高無上,法律對皇帝並沒有約束力,它只是皇帝用來制裁臣民的工具。秦帝國的皇權因缺乏制約而變成虐民、害民的野獸,這是秦二代而亡的根本原因,秦皇大一統就此夢碎。

三、什麼是獨尊儒術

法家雖然證明自己雖然可以富國強兵,但是並不適合指導國家主體意識形態。先秦時代的齊國法家提倡德治和法制並舉,法家並不排斥儒家,只是在商鞅之後,法家才徹底與儒家決裂走向極端。事實已經證明“霸道”作為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的是失敗的,但還有很多人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而盲目推崇法家,這些人不是愚蠢就是陰損。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

這段話的意思是,大一統的國家必須有統一的意識形態,所以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這只是把儒家思想作為官方認可的教材,並不等於徹底廢除其他學派,也就是說你可以是諸子百家,但必須要學習儒家思想,這本身並沒有束縛思想的作用。獨尊儒術之後,班固撰寫《漢書·藝文志》時,一家沒少,還增加了幾家。這說明罷黜並非消滅,獨尊不是獨存。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包括國家領土統一、政治統一、意識形態統一,旨在加強中央集權,只有這樣才能防止分裂,平息戰亂,讓百姓過安居樂業的生活。如果這樣的思想也要被反對,難道我們要支持國家分裂戰亂不休?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儒學中甚至提出了“屈君而伸天”的理論,他受限於當時對自然認知的有限,借天意限制皇權,給皇權帶上一個精神枷鎖,把人民的意願說成是“天意”,以此限制皇權,皇帝對“天”有敬畏,就會關注民生,皇帝和百姓在意識上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樣才能達到長治久安。儒家思想甚至可以說是現代民主政治之光。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曾經由於過分強調階級對立,認為封建時代的意識形態,都只服務於統治者,一切制度都是十惡不赦的,這樣既違背事實,又背離馬克思主義。

罪人還是聖人?——董仲舒和他的“天人三策”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社會形態初創時期有巨大的進步意義,處於上升期,在這一時期統治者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漢帝國作為雄踞東方的大國,其制度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制度。在整個歐洲還處在奴隸制甚至原始社會時,董仲舒的思想,是當時最先進文化的代表,也可以說董仲舒“獨尊儒術”的思想是中國大一統時期精神的精華。

尾聲

現在我們回到開篇的問題,汙衊儒家思想和董仲舒的人,你們支持統一還是分裂呢?能否重新給我一個答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