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露了“剩餘風險”

疫情走到今天,其走勢基本符合鍾南山先生的預判,有些人似乎急不可待開表彰會了。


昨天出去轉了轉,直觀感受小微企業復工很不樂觀;民生多艱,今天從風險管理角度講幾句,希望能幫到企業主朋友。


疫情對企業的衝擊,主要是現金流波動。具體來說就是收入斷崖式下跌。

在風險管理領域,簡單講,所有現金流波動帶來的風險,都可以稱為“財務風險”。

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就是典型的財務風險。


由於企業的現金流分為三種:籌資現金流、投資現金流、經營現金流;財務風險也相應地分為:

  1. 籌資風險:所有由於籌資活動帶來的風險(現金流波動);比如說:被抽貸、斷貸、壓貸。
  2. 投資現金流的風險:又分為兩個
    1.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投資組合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2. 投資風險:主要是因為投資活動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
  3. 經營現金流的風險:又分為兩個
    1. 資金回收風險:是指企業在收益不錯的情況下,因為資金回收不及時產生財務困境的風險。
    2.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資產不能正常和確定性地變現、導致債務責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


經營現金流的風險可能導致企業在盈利狀態下破產。但是與疫情衝擊無關,今天就不做分析了。


投資現金流當中的風險,疫情以來以利率風險表現最為突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歷史上第一次跌破1%,最新好像是0.6588%;很刺眼啊!

全世界的國債市場基本上是互通的。假如中國國債收益率也這麼跌,那對整個金融行業影響就大了。

利率風險是四大金融系統性風險之一,會影響所有資產價格。

一般情況下,無風險利率(主要參考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意味著機會成本下降,對股市是利好。有餘錢投資的朋友,今年可以關注股市,應該存在結構性機會。

利率下跌,對銀行不利。一直有人在說銀行業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這次疫情如果能夠讓利率大幅下降,這話恐怕就成真了。


今天想重點談一個風險、一個很少人關注的風險:剩餘風險。

什麼是剩餘風險呢?是指那些運用了所有的控制和風險管理技術以後而留下來,未被管理的風險。


未被管理的風險通常有兩個原因:明知有風險而選擇自留;不知有風險而遺忘。此次疫情是不可預知的風險,屬於後者。這是人類認知的侷限性導致的必然性,怪不得誰。


用一個例子強化一下剩餘風險的概念:

有一種賭博遊戲叫俄羅斯輪盤賭,就是在一把可以裝進6發子彈的左輪手槍裡,根據賭注和賠率選擇裝入1~5顆子彈;然後像轉動抽彩輪盤一樣轉動彈匣,拿槍口抵著額頭,扣下扳機。

第一個問題:假如你知道槍膛總共有5顆子彈,有人可以幫你移走一顆子彈,你願意付多少錢?

第二個問題:假如你知道槍膛裡只剩一顆子彈,有人可以幫你移走一顆子彈,你願意付多少錢?

幾乎所有人都會對第二種情況報價更多。

最後一個子彈帶來的風險,就是剩餘風險。


有了剩餘風險又怎樣呢?——在意外(比如這次疫情)衝擊下,會導致企業的經營失敗或破產。


什麼樣的企業需要擔心剩餘風險呢?

平均收入越高的企業或家庭,越需要關注剩餘風險。


高收入的企業或家庭,不是抗風險能力更強嗎?

一般意義上講,確實如此。

剩餘風險是在收入中斷後才會暴露,因此,抵抗剩餘風險的能力,不是收入決定的、而是支出結構決定的!


平均收入越高的企業或家庭,其平均支出也越高。——經濟學中的持久收入假說

平均支出高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一個企業的義務性支出佔比很高、現金生命週期很短、就很容易被剩餘風險擊垮!


名詞解釋:

義務性支出:無論如何要支付的開支,例如:還債、交稅、工資、房租、等等。對家庭理財主要是三種:基本生活開支、還貸開支、續期保費。

現金生命週期:就是如果失去收入來源,企業/家庭的現金(含現金等價物)可以支付多長時間的固定開支(義務性支出)。


現金生命週期可以間接反映出企業的財務風險水平。國外一些企業家經常講:XX公司距離破產還有多少天。說的就是這個企業的現金生命週期。

正常情況下,現金流最好的行業就是服務業,比如餐飲業。那麼,中國餐飲業裡面的佼佼者,比如海底撈、九毛九等,他們的現金生命週期是多長?——最好的3.2個月、平均只有2.2個月;三個月不復工就會破產。

號稱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已經宣稱經營極度困難;真讓人想不到啊!


企業的現金生命週期太短,抗剩餘風險能力太差,超出了想象!


幾年前創業時,我曾經給家人和拍檔講過多次:無論如何要把企業固定支出降到最低。這種義務性支出越低、企業生存概率越高!


有些個體戶,或者打工族,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他們一個月不復工,房租就交不起了;也就是說他們的現金生命週期僅僅是1個月。


疫情時逢春節長假,珠三角的企業主本來就有停工準備,可能損失不至於傷筋動骨;在此給企業主朋友一個建議:


時代的一粒塵,壓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要想不被這座山壓垮,就要在有收入的時候防範剩餘風險。


應對剩餘風險要做兩件事:

  1. 增強免疫力:降低義務性支出、使之更具彈性;延長現金生命週期(這會降低資金效率)。
  2. 剩餘風險管理:資產隔離+現金流匹配


關於資產隔離,我們公司的公眾號《風險管理大講堂》的涉稅資產隔離,可以作為參考。

現金流匹配涉及流量風險和實物期權的概念,說來話長。簡單講一下規則:

把家庭財富隔離後,安排以下三種給付方式給到自己和家人,確保立於不敗之地(避免財務困境)。

  1. 年金給付(固定給付):匹配家庭固定支出。
  2. 事件給付:匹配家庭變動支出,比如教育金、婚嫁金、等。
  3. 條件給付:匹配家庭不可預知的支出。——最後這一種,目前一定要用到信託。

剩餘風險管理,大概率要用到年金和信託;二者結合,就是保險金信託。


有興趣持續學習的夥伴,可以登陸我們的公眾號-【風險管理大講堂】,關注相關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