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重找工作,被问到「职业规划」时,如何回复?

前言

我工作十二年,找过三次工作。

一家咨询公司、一家软件公司,一家互联网公司。

其中五次被人问到,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前四次回答,都差强人意。

但第五次,终于胜利扳回一局。而且,面对只比我大一岁但油腻的产品总监,感觉赢得痛快。

那个时候,我已经用「看本质」的方式去面对每一个问题。


什么是「职业规划」的本质?


01

那一年,我刚好看到这个故事:

你此生的每一份工作,每天做的任务,更像一堆数不清的零件。

你不断一点一点拼凑起来,但却不知道最终会拼成什么样子——能拼成一块劳力士手表?还是一堆废铁?

这是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讲的故事——由于看不到未来,每个物种其实都是蒙着眼睛在进化。

疫情结束重找工作,被问到「职业规划」时,如何回复?


你此生的工作,不就是这样吗?

每次面试官问「职业规划」这个傻X问题的时候,我都想忍不住回一句:

“您自个儿的规划想清楚了吗?”


你服气么?也许不:“很多人不就是一步步实现自己计划目标的么?”

但真的,拜托。

你不是应聘搬火砖或美食直播那种简单工作,你去的是一个由复杂网络组成的世界。


什么叫「复杂」?

《复杂》这本书里解释了什么叫「复杂」。

复杂,就是「不可约化」(Irreducible)


疫情结束重找工作,被问到「职业规划」时,如何回复?


疫情结束重找工作,被问到「职业规划」时,如何回复?

一个人每天多吃三笼小笼包,一个月后吃肥一圈。多吃导致增肥,这就是「简单」。

而你要做的事,会有公司团队、供应链、产品设计、营销方案、竞争对手等多方的影响。

你,生活在一个「不可约化」的网络中,

很难去规划自己未来。


你仔细回顾一下,你的每一步,真的是自己“规划出来”的??

如果真的是,那估计你很有钱。


02

那么,职业看上去是不可规划的。

是否意味着,你可以开心得什么都不用做了?


呵呵,怎么可能。

在《盲眼钟表匠》中,理查德·道金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

虽然每个生物的进化中都处于「不可约性」的复杂中,任何一个物种自己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但事实上,多数的生物进化都遵循一些原则,最终会进化出叹为观止的生命。


我当时给那位油腻的产品总监也说——“如果事先把握住一些原则,建立一套进化算法,自己就能变得完全不一样。

那什么是「一些原则」?


03

需要核心设定,从而积累职场巨大优势

看过道金斯另一本书《自私的基因》你就知道,生物的演化有两大基础设定:

繁衍和生存。

所以你咻咻咻和吃饭的时候会感觉那么爽。

当然你的眼睛、鼻子、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五指,这些黑科技的进化也首先考虑这两大设定。


你在工作中,会不会有基本设定,可以一直遵循?


来看职场中的场景:

假设你有五次工作选择的机会,每一次都有三个备选项,分别是“最挣钱”,“最舒服”、“最有发展”这三个维度的工作。

如果你每次都选择“最有发展”这一项,那大致你的职业生涯会应该很有潜力。这也是进化论中的“累积选择”概念。

但是偏偏多数人都是非理性的,在第一次会选“最挣钱”的那份工作,在第二次时选择“最舒服”那份工作。即便再后来选择“最有发展”的这份工作,那也可能错过了最好时机,就直接让你整个职业生涯变得平庸了。


但按照博弈论的观点,所谓理性,就是对你想要的各种东西设定一个优先级,并且能够贯彻执行这个优先级。

但偏偏多少人都是非理性的。

你去买车,你原本把“后备箱空间”>“车辆动力”>“安全”作为最你的备选条件,但这时你突然看到一款很炫酷的车辆,以上三个条件都不满足。但你依然决定购买,这就是非理性。


04

多模块协作,产生自己的超级智能

什么叫职场中的「超级智能」?

比如最近很想成为一名视频Up主,想过那种宅在家靠分享视频就能财务自由的生活。

我也刚好有位B站的大V朋友。

疫情时候打了个电话,稍微点拨了我半个小时,就发现对方好像外星球来的一样。

天啦,怎么会对这个行业理解如此透彻?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自然就是对一个领域认知的差别。

人家是超级智能,你还是尚未进化的鼻涕虫?

为什么会有这种巨大差异?


超级意识之间的唯一差别,就是连接。

人类相比其它低等生物,为什么会有高级意识?就是因为我们的侧前额叶系统非常发达,能够协调所有意识模块。

而三体人相对人类,就更高级了。因为它们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共享的,这好比Google,计算一个东西,能够协调全球的数据库。


那我那个大V朋友,为什么相对也是超级智能呢?

同样原理,她的很多模块是串联起来的——最早自己做营销、做过培训、自己热爱学习会各种iPad技能。

三个组合在一起,就是个大V。

这让我想起了呆伯特漫画创始人斯科特·亚当斯,以前有办公室政治的经历,又会画漫画,同时又会编段子,单独看每一部分都挺平常。

几个技能交织一起,就可以创作出《呆伯特漫画》,年入千万美金。

疫情结束重找工作,被问到「职业规划」时,如何回复?

而反观我,会数据分析、会做产品、会写作,每一个技能单独拿出来都不差。

但就是太作,每次从事的事情,都是捡起西瓜扔掉玉米。

现在需要掌握的技能太多了,但你不是技能太少,而是很少思考这些东西间如何产生化学反应。


05

主动寻找“不对称性”,适应自然选择

还是再来看看钟表。

钟表产生于欧洲,因为1510年德国锁匠彼得·亨莱斯搞定了「发条」这个 最重要的装置。

只需要轻轻扭动,就可以产生持续的能量,驱动钟表。

这就是“不对称性”。


· 一个不起眼的创业公司Uber,就能迅速颠覆全球的出租车行业;

· 几个中东的恐怖分子,就可以把美国搞得寝食难安;

· 一个整天晒晒脸的网红,一年的收入就可能超过一家公司的CEO

这就是“不对称性”。

纳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看过吧,里面清清楚楚写到: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我们用不对称的反脆弱手段,即可获得丰富的回报。


毫无疑问,如果你要思考未来,必须要去思考什么是你的“不对称性”。

比如,公司里所有人都是为了钱而拼命工作,你干脆就拿出一部分精力,比如整个周五,不要去关心钱,只为了一些理想而工作。

这个公司,就叫Google。


毛姆说过一句话:

“做人要循规蹈矩,要让自己的行动符合普遍法则。”

我觉得,这是胡说八道。


生物的进化,从来都要给下一代制造一些基因变异,用于适应复杂环节。

《混乱》的作者蒂姆·哈福德的办法是制造“任意的震动”,

塔勒布的办法是采用“杠铃策略”,让你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风险很高但可能带来极大回报的事情中。

总之就是,你需要在安稳而规则的生活中,给自己制造一些麻烦。


为什么你一定需要这样?

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网络关系的不可约性,导致中心化的控制力量正在丧失。

过去的社会是一种中心化的方式,主宰世界的都是大人物。比如所有同学都要听老师的,所有职员都要听老板的。

规则在中心化的引导下很稳定。

而现在边缘力量互联网也可以自发链接起来,

瞬间聚集起巨大的力量。

所以你会看到自己身边更多秩序是越来越混乱的。


知乎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现代人更应该像小野二郎那样50年不变成为寿司匠人?还是应该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方向适应环境?

其实主要看环境是否稳定,在一个社会关系稳定的小镇也许没问题。但在复杂的互联网世界,那不太可能了。


06

小时候我外婆家门口,有一棵巨大的梧桐树,树下有一个巨大的蚂蚁洞。

我和小伙伴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剿灭蚂蚁,用火烧,用水淹。

但始终,一群蚂蚁消失,另一群又更加壮大。


人也是一样。你,其实是一套系统,由大大小小几十种能力组合而成,这好比你头脑中几十个小人。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得让自己进化起来,让自己的各种能力优胜劣汰,自我演化。人生才会有极大可能性。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问「职业规划」这种简单外部目标,会显得多么傻X。


后来的故事,没有好坏。

我那家油腻产品总监的公司,叫做鹅厂,前两年突破了5000亿美金市值。

而我从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的角色进化成了一名写作者。

“在落地灯下,坐在老旧的美式沙发上,「思考」人生或世界,就能更好生存。”

这是我一直的梦想,也终于实现。


不要机械地活。

“我还有改变的可能性,一想起这一点,我就心潮澎湃。”

——北野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