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必須準備應對因新冠病毒傳播而造成的經濟影響


緬甸 | 緬甸必須準備應對因新冠病毒傳播而造成的經濟影響

工人在仰光郊區瑞比市塔爾工業區一家最近關閉的製衣廠裡走過縫紉機

儘管緬甸尚未正式檢測到任何新冠病毒攜帶者,但該病毒已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如果不盡快予以遏制,可能會導致全面的經濟危機。

從中國開始,旅遊業遭受打擊。現在,來自所有其他國家的大多數遊客已決定留在家裡。來自旅遊業的收入相當可觀,2018年為17億美元,佔GDP的2.5%。當時,緬甸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目的地,即使若開邦危機的負面國際報道也沒有阻止40%的年增長率,到訪遊客人數逐年增加-直到新冠病毒爆發。

同時,成衣業經歷了源自中國的供應鏈的嚴重中斷,其中90%的投入依賴於此。上週,有13家制衣廠關閉了運營,其中包括3家正在興建中的工廠,解僱了5000多名不容易找到替代工作的工人。擁有超過50萬工人的整個行業面臨著同樣的命運。

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對邊境貿易的限制,居住在農村地區的70%的人口也遭受了經濟流感的困擾。緬甸90%以上的主要出口商品如玉米,西瓜和香蕉都依賴中國市場。在對中國的60億美元出口中,易腐農產品出口幾乎佔了40%。

因此,新冠病毒對農民和貿易商的影響很大。疫情爆發前不久,在該國加強了對非法大米貿易的邊境管制之後,農民已經在擺脫向中國大米出口的困境。

當時,農民曾希望冬季作物的收入有所反彈,因為中國在那個季節對這些產品採取了不那麼嚴格的措施。但是,新冠病毒消除了需求,因此農民的收入受到了第二次衝擊。

隨著消費品價格和生產成本的上漲,利益相關者現在正尋求政府的領導。上週,緬甸工商聯合會發表了10點聲明,呼籲政府提供經濟援助,工會也紛紛效仿。需求包括一系列先前的要求,包括低利率,貸款遞延以及對新提案的減稅,例如政府支持的失業補償和無薪休假政策。

根據經驗,緬甸在應對自然災害和經濟制裁等經濟衝擊時表現出了韌性。在每次危機下,經濟迅速復甦。

但是,經濟的潛在力量是中國,自1990年代初以來,中國一直在緬甸進行投資。迄今為止,中國是緬甸最大的投資國,已在全國範圍內正式承諾投資200億美元,其次是新加坡,泰國和香港。

緬甸 | 緬甸必須準備應對因新冠病毒傳播而造成的經濟影響

緬甸的Ngwe Saung海灘的日落。今年年初在中國首次發現的病毒爆發嚴重打擊了遊客。

緬甸出口收入和外國資本流入的潛在中止可能使經濟陷入三個方面的全面經濟危機。

第一個危機是匯率波動。自2019年10月本財政年度開始以來,緬元兌美元的匯率已經上漲。新冠病毒的爆發導致當地貨幣大幅升值,在兩個月內當地貨幣兌美元匯率上漲了10%。

這反映出隨著經濟放緩,對美元的需求減少。緬元附近的意外上漲可能會觸發出口部門的崩潰,從而進一步削弱製造業和農業出口的下降。

其次,銀行業也將承受壓力。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由於緬甸中央銀行要求的高利率嚴重限制了私人銀行的獲利能力,因此其淨利潤十年來首次出現負數。高額的借貸成本已經傷害了國內產業,甚至在危機爆發之前就停止了私人信貸流動。

四分之一或兩分之一以上的長期危機可能導致許多公司破產,延遲私人銀行的資本重組並加劇銀行的脆弱性。

最後,新冠病毒可以抵消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因為需求和供應中斷的組合在整個經濟中會起伏不定。

緬甸經濟尚未經歷勞動力中斷的情況,因為新冠病毒尚未引起公眾緊急響應。目前,國際金融機構預計GDP增長率將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

如果在緬甸檢測到新冠病毒,並造成嚴重的干擾和恐慌,情況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2015年,嚴重的洪災和山體滑坡導致增長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

因此,經濟決策者應預見最壞的情況,並及時做出反應。

在建立聯盟以進行戰略準備時,將重點從緊急醫療措施轉移到整個政府的方法,可以減輕在當前情況下的任何進一步破壞。這也將使緬甸能夠有效應對對經濟的更大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