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德康養:“養老護理員”如何提高職業吸引力

當你老了,讓我們一起呵護。

聿德康養:“養老護理員”如何提高職業吸引力

近年來,瀋陽市和平區文安路社區與社會機構共建養護中心。提供長期居住、日間照料、入戶照料和上門家政等服務,形成了特色養老體系。

社會組織協商是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重要一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社會治理體系”。近年來,隨著社會組織快速發展,其協商民主功能與作用日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拓展服務能力,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今年6月,全國政協召開雙週協商座談會,會上,政協委員和養老服務機構代表就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建言資政。近期,《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等政策相繼出臺,引起社會各界包括社會組織的高度關注。

養老服務業勞動供給和實際需求的鴻溝,提醒我們尤其要重視人員供給方面的政策。相關政策的出臺,對於養老服務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而好的政策又如何落到實處?社會組織協商具有社會性強、專業性強等獨特優勢,在助力政策有效落地方面可以發揮積極作用。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聆聽養老服務業相關從業人員、專家以及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對政策的解讀,瞭解他們的心聲,看他們如何為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獻計出力。

聿德康養:“養老護理員”如何提高職業吸引力

當前我國養老機構的養老護理員約50餘萬人,養老服務業人才供需矛盾極為突出。今年6月,在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二十四次雙週協商座談會上,11位委員和1位養老服務機構代表圍繞推動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創新鄉村養老模式、推進醫養結合、加強專業隊伍建設等建言諮政。一些政協委員建議,要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制定養老護理技能等級認定標準,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榮譽和社會地位。

近期,《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以下簡稱2019年標準)等政策相繼出臺,為進一步發展和規範老年人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指導養老護理員培養培訓、提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帶來利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完善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好的政策關鍵在於落實,如何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吸引力,讓我們聽聽養老服務業相關人員的切身體會。

1.現實:缺口雖大,他們仍陷“低配”困境

2018年,來自廈門城市職業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柳毅,代表學校參加了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養老服務技能賽項”的比賽,並從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他希望將來能夠在優質養老院工作,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畢業後,他毅然來到廈門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做起了老年人的“健康顧問”。

然而,躊躇滿志的柳毅卻是此類專業的“少數派”。“由於我們這個行業目前所能拿到的平均薪酬較低,而且工作強度很高,再加上和老人打交道往往需要更多耐心,因此我的很多同學畢業後都選擇了互聯網、金融等方面的工作,很少有同學選擇來到養老院。”柳毅說。

除了薪資待遇低以外,社會地位和認同度低、家人不支持才是最主要的原因,“社會上的偏見也深深地傷害著大家的工作熱情。比如有一些同學就說過,旁人一聽你是幹養老護理員的,下意識就看輕你。尤其對男生來說質疑聲更大,說你有手有腳幹什麼不好,給老人喂水餵飯、端屎端尿不嫌丟人嗎?此外,我還有一些同學上學剛上了一半,家人就跑過來說這一行賺不到錢,要求退學轉專業。所以儘管這個行業人才缺口很大,但卻少有人能夠堅持到底。”柳毅無奈地說。

這種情況就造成很多家庭有老人需要照顧,卻又找不到專業護理人員的現實問題。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郭奶奶,今年已經年近九十歲,由於腿腳不便,只能靠輪椅出行。郭奶奶的兒子告訴記者,最棘手的問題在於很難為老人找到合適的護理人員。“有時候招的人只掌握了基本的護理技能,但一些專業技能儲備不足,比如如何給老人翻身、叩背、挪移之類的,這裡面其實有很多講究。另外,老人上年紀了,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如果護理人員能夠掌握更多急救類的專業技能,可以減少老人的意外發生。”他說。

養老護理員是從事老年人生活照料、護理服務的人員,是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是解決家庭難題、緩解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國養老服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基本養老制度不健全、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給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比較突出。

這些問題也是近年來政協委員、社會組織關注的熱點,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出,應針對不同養老需求,靶向服務,重點解決好以照護為主的基本養老服務。

一些社會組織也堅持從群眾需求出發,著力推動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江蘇省南京市社會福利服務協會會長易婕表示:“當前多數養老機構面臨‘人才荒’難題,同時,現有的人才無法進一步深造,不利於他們進一步發展,這就導致很多人被迫選擇流向待遇更好的行業。”

2.利好:門檻降低,緩解“招不到人”尷尬

為吸納更多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緩解人才短缺困境,2019年標準作出如下修改: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將五級/初級工申報條件由“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調整為“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年(含)以上”;明確未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考生,理論知識考試可採用口試的方式,主要考核從業人員從事本職業應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要求。

“有一些人認為,門檻的降低會導致行業從業人員水平的降低,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2019年標準的主要編寫者之一、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教授、負責教育部1+X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的楊根來表示,新的標準有助於提升養老院的服務質量,提高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當前養老護理員主要以四五十歲的女性為主體,學歷普遍不高,之前標準中設立初中學歷的門檻並不利於更多人進入養老產業。”楊根來說。

實際上,入職門檻在降低,技能要求卻在提升。“這是2019年標準調整的兩個重點。”作為社會組織的代表,易婕也參與了2019年標準的編寫,她說:“2019年標準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等級由四個增至五個,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暢通養老護理員職業發展通道;同時根據其他職業與養老護理員的關聯性,規定護士、家政服務員在申報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時,其從業年限可視為養老護理工作的從業年限,為相關職業從業人員轉型發展為養老護理員提供路徑。”

“另一方面,通過新增和豐富工作內容,提升養老護理員素質。在養老護理員各職業等級中,新增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技能要求,提升養老護理員上門服務能力,適應居家和社區照護的巨大需求;在‘基礎知識’中新增‘消防安全’內容,提高養老護理員火災防控能力,提升養老服務安全管理水平;為回應和滿足社會對失智老年人照護需求,新增失智老年人照護要點與溝通技巧。同時,在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等級,新增‘能力評估’和‘質量管理’工作內容,提高高等級養老護理員的管理能力。這樣可以在擴大養老護理員隊伍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養老護理員隊伍整體素質。”易婕說。

2019年標準釋放的利好也引起養老服務機構的關注,北京市石景山區壽山福海養老服務中心服務部副主任張梅淮說:“之前也聽到過很多養老院的朋友提到,在招聘護理員的時候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有一些人,明明技能水平都很出色,但卻因為學歷問題被當地條件好的養老院拒之門外,只得委身於條件一般的養老院,拿著微薄的薪水。與此同時,不少學歷較高、年紀較輕的護理員卻又因為缺乏耐心、嫌棄工資低等原因很快離職。一些有本事的人進不來,進來的人流失程度又高,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消磨整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熱情。”

門檻放低給了真正想從事這項事業的人機會。北京市石景山區壽山福海養老服務中心副院長兼服務部主任李榕彬介紹:“2019年標準出臺後,我發現前來應聘的人員比以往多了很多,他們中大多數年紀在四五十歲左右,學歷不高,但我們很看重他們具備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我們中心有一位叫王勇的服務員,今年58歲了,學歷也不高,但他有一個優點,就是願意和對方交流溝通。有一位大學教授的父親送到我們中心,剛來的時候臥床不起,也無法用語言交流,王勇和對方說,沒關係,你不能和我說話那就由我和你說話,就這樣一番細緻的照料下來,老人現在已經可以坐起來了。其實很多人缺少的往往是一個機會,一個平臺,不能用一張文憑去卡住他們的夢想。”

3.建議:多方發力,助推專業隊伍建設

吉林省吉林市震宇養老康復中心院長邱久立表示:“以前工資低,很多人不願意來,但現在即使開出高工資,有時也未必招得到人。”邱久立表示出另一種擔憂,近年來,護理員平均工資可以說是水漲船高,同時養老服務業人員數量缺口很大,導致一些養老服務機構為了爭奪人才“大打出手”,相互之間拼價格、高回扣搶患者,擾亂了養老市場的正常秩序。

此類問題也引起政協委員的深切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劉衛昌認為,要加強政策統籌、整合和落地。他建議,推動以市場化改革為主導、以需求為引導、市場發揮主體作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相對接的養老服務體系深層次改革。

為解決養老服務業人才缺口問題,《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在2022年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同時,為進一步暢通基層養老服務業人才上升通道,國務院今年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即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3月,教育部確定了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的5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就包含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對此,楊根來介紹,作為教育部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單位之一的民政部培訓中心,已經舉辦了4期“失智老年人照護1+X證書說明會和培訓班”和4期“失智老年人照護考評員培訓班”,1100餘人取得師資和考評員培訓合格證書。超過18個省48個院校的6000人將參加今年12月21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考核評價首次考試。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許多地方已認識到培養養老服務業人才的重要性,加快了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步伐。比如10月25日至27日,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九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在民政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舉行,共決出一等獎12名、二等獎24名、三等獎37名,一等獎中前3名選手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核准後,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一些養老服務機構也積極從群眾需求出發,破除“看客心態”“依賴意識”等落後觀念,增強自覺參與意識、責任擔當意識。邱久立介紹,吉林省吉林市開展了失能人員長期照護險試點工作,長期照護險指的是城鎮居民醫保可享受每日護理費(60元)及衛生用品(10元)的70%報銷,城鎮職工醫保可享受80%的報銷。“而在震宇,只要擁有吉林市職工醫保的長期照護人員僅需要自費2400元/月,就可以滿足其日常生活和照護的所有費用(醫療除外),享受醫護人員的專業照護,比在家僱護工護理要低一半的費用。”邱久立說,政府可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對養老服務機構予以支持。

易婕也呼籲,養老服務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同時,廣大社會組織要積極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教育引導人們自覺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

劉衛昌認為,還要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他建議,整合家庭照護支持政策,通過適老化改造、上門服務、家庭病床,讓居家養老得到專業服務。同時推進機構養老服務標準化。注重醫養結合,建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和評價標準體系,養老機構向品牌化、專門化發展,滿足不同群體特別是高齡、獨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