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3月7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發佈了一份關於疫情時期的職場女性洞察報告,報告涉及了新冠疫情給職場女性在疫情期間的家庭觀、職業觀和消費觀,從更加感性和趣味性的角度洞察了職場女性在疫情期間的心理變化。

《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過半數職場人認同分工式婚姻】

家務分工被認為是中國家庭矛盾的第二大根源,僅次於出軌。越來越多的雙職工家庭開始在家務分工方面展開討論,“分工式婚姻”被認為是最和諧的一種解決方案。

這也得到了絕大多數職場人的認同,脈脈上一份關於“分工式婚姻”的話題討論中,超過一半的職場人認為應該家務平等,男女分攤,或者是分工明確,這樣才能家庭和諧。當然,也有5.9%的職場人認為應該按收入多少分攤,賺錢多的幹活少,賺錢少的多幹活。

《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職場女性在家辦公比辦公室辦公還要累】

除了繁重的家務,照顧孩子、“應對”配偶、抵抗零食和床的誘惑力,也給職場女性的在家辦公帶來了莫大的干擾,一邊做飯一邊開電話會議,或者是抱著孩子回老闆信息,這種疊加的干擾讓超過66.3%的職場女性認為在家辦公要遠比辦公室辦公更累。

《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長時間與家人的相處,也讓很多職場人感受到了難得的家庭親情,57.7%的受訪職場女性表示未來會在家庭上傾注更多精力,更有33.5%的受訪女性表示家庭的溫暖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生育意願。

【大多數受訪職場女性希望擁有一份更加穩定的工作】

家庭之外,疫情也深深的影響了職場女性的職業觀。面對可能隨時到來的裁員、倒閉和經濟壓力,超過70.3%的受訪職場女性表示,如果有重新選擇的機會,自己願意聽爸媽的話,回家找一份更穩定的“鐵飯碗”工作,做一個擁抱生活的“小鎮青年”。

《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副業剛需是近幾年職場人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像那碗人盡皆知的毒雞湯,你永遠不知道身邊同事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幾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被裁員風險,又進一步增加了職場人的這種副業剛需,超過63%的受訪職場女性表示,疫情之後希望去發展一項副業,以增加收入來源。

【71.6%的職場女性表示如果能選擇願意選擇醫生為職業】

如果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醫生一定是衝鋒在最前線的抗疫戰士,一份光榮卻又“高危”的職業。來自北京朝陽醫院的劉愛軍醫師說,危險對於醫生從來都不是排在第一位的擇業考慮因素,延長患者的生存,減輕患者病痛和捍衛健康的責任,已經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能重來,還要做醫生!

《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正是這些與死神鬥爭的平凡英雄,讓我們重新的認識到了“醫者”這份崗位的神聖,有71.6%的受訪職場女性表示,如果可以重新擇業,願意選擇“醫生”或“護士”這份“疫情高危”職業。

【半數職場女性在疫情期間有購買私家車的消費衝動】

隨著隔離期的逐漸過去,職場人也在逐漸復工。如何安全的實現從家到單位的通勤?成了每天困擾職場人的問題。這一問題也使得一大批職場人開始考慮擁有一輛私家車的可能性,不僅是男性,56.6%的受訪職場女性表示希望購買一量私家車來降低通勤感染的風險。當然,搖號和儲蓄的壓力也讓20.3%的職場女性表示買車遙遙無期。

《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職場女性的理財和消費都更加趨於保守,過半數表示不會報復性消費】

網傳一份關於理財的數據,疫情期間支付寶理財出現了大量的提現,雖然暫時無法驗證這條網傳信息的真偽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何理財,已經成為疫情之後職場人開始思考的一大問題。而關於如何理財,54.5%的受訪職場女性表示,未來的理財策略會更加謹慎,穩定才是王道。

與預想中的“買買買報復性消費”不同,71.8%的職場女性表示,疫情之後不會報復性消費,而是按需消費,儘量多存些錢來應對危機。同時,在疫情之後的消費品類傾向中,職場女性對於餐飲、美髮/美甲和服裝的消費意願,大大高於家居、旅遊和奢侈品。

《職場女性三觀報告》出爐,71%職場女性表示疫後不會報復性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