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的“赊刀人”,只不过是一种风险投资的商贩

说起“赊刀人”,咱们就先说“赊”这个字,赊:就是先欠着,等有了再给。就跟你现在买了东西但没钱,叫人先记着,等你有钱了再去还给他,这就是赊账。

如《阿Q正传》:“他游到夜间,赊了两碗酒,喝下肚去。”

过去农村的“赊刀人”,只不过是一种风险投资的商贩


说实话,在我们村二三十年前,听老人说过有一些赊刀人当时拿着个本子,挑着各种刀具和大剪刀到农村卖。当时我也还很小,也就几岁的样子,主要是听大人讲的。在90年代,他们的刀一把卖到10块钱,其实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十块钱在当时至少值现在好几百。

其实“赊刀人”只是一个统称,有赊锅的等等,种类很多,总之他们赊出去的物品要比原价贵。

这个神秘的群体非常特别,他们人人走街串巷,身带一把把的刀具,并且他们自称是鬼谷子的传人,能占卜生死 ,预测兴亡 。每次世道变迁前出现,给世人以暗示 。

赊刀人,可考证的,最早是在宋朝,当时叫做卜卖,也就是有一些商贩,卖货的方式很奇特,卖时分文不收,只吟一句谶语,但一语成谶之后,再来收钱,时而遇到饥荒战乱的,老百姓几乎用不着钱,这时候就成了以物换物,例如赊放镰刀、剪刀、铁锅等日用品,换取粮食或棉花。

过去农村的“赊刀人”,只不过是一种风险投资的商贩


个人觉得像原始风险投资。

第一:赊刀人的刀一把很贵,比同样的菜刀要贵不少。可见刀只是一个载体。也有赊香油等的。

第二:赊刀人从来不去流动人口地区赊刀,要保证回收率。

第三:利用民众的好奇心,买菜刀相当于买彩票看看这谶语会不会实现。赊刀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你即使不想买听到这么神奇的事也想来一把。制造原本不存在的消费。

他们会保证成功率、回收率。或许还会考虑到货币贬值。他们是一群长线投资人。他们之间依靠秘密结社来交流各地区情况。我感觉这种生意颇有江湖遗风,他们是一批江湖人。

过去农村的“赊刀人”,只不过是一种风险投资的商贩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赊刀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首先人们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再相信封建迷信的事物,其次如今农村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通讯、电子设备普及,让人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全国各地的新闻。赊刀人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除了偏远山区,几乎看不到这个职业游走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了。反正我这一辈是没有见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