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的“賒刀人”,只不過是一種風險投資的商販

說起“賒刀人”,咱們就先說“賒”這個字,賒:就是先欠著,等有了再給。就跟你現在買了東西但沒錢,叫人先記著,等你有錢了再去還給他,這就是賒賬。

如《阿Q正傳》:“他游到夜間,賒了兩碗酒,喝下肚去。”

過去農村的“賒刀人”,只不過是一種風險投資的商販


說實話,在我們村二三十年前,聽老人說過有一些賒刀人當時拿著個本子,挑著各種刀具和大剪刀到農村賣。當時我也還很小,也就幾歲的樣子,主要是聽大人講的。在90年代,他們的刀一把賣到10塊錢,其實大部分人是買不起的,十塊錢在當時至少值現在好幾百。

其實“賒刀人”只是一個統稱,有賒鍋的等等,種類很多,總之他們賒出去的物品要比原價貴。

這個神秘的群體非常特別,他們人人走街串巷,身帶一把把的刀具,並且他們自稱是鬼谷子的傳人,能占卜生死 ,預測興亡 。每次世道變遷前出現,給世人以暗示 。

賒刀人,可考證的,最早是在宋朝,當時叫做卜賣,也就是有一些商販,賣貨的方式很奇特,賣時分文不收,只吟一句讖語,但一語成讖之後,再來收錢,時而遇到饑荒戰亂的,老百姓幾乎用不著錢,這時候就成了以物換物,例如賒放鐮刀、剪刀、鐵鍋等日用品,換取糧食或棉花。

過去農村的“賒刀人”,只不過是一種風險投資的商販


個人覺得像原始風險投資。

第一:賒刀人的刀一把很貴,比同樣的菜刀要貴不少。可見刀只是一個載體。也有賒香油等的。

第二:賒刀人從來不去流動人口地區賒刀,要保證回收率。

第三:利用民眾的好奇心,買菜刀相當於買彩票看看這讖語會不會實現。賒刀人的厲害之處在於你即使不想買聽到這麼神奇的事也想來一把。製造原本不存在的消費。

他們會保證成功率、回收率。或許還會考慮到貨幣貶值。他們是一群長線投資人。他們之間依靠秘密結社來交流各地區情況。我感覺這種生意頗有江湖遺風,他們是一批江湖人。

過去農村的“賒刀人”,只不過是一種風險投資的商販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賒刀人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首先人們整體素質提高了,不再相信封建迷信的事物,其次如今農村的發展十分迅速,網絡通訊、電子設備普及,讓人無論何時何地第一時間就能得到全國各地的新聞。賒刀人賴以生存的土壤越來越少,除了偏遠山區,幾乎看不到這個職業遊走在農村的大街小巷了。反正我這一輩是沒有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