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队,军旅之中最难忘的记忆

只要你有过军营生活,所有的过往,都是最美的回忆。

马巷教导队,就是我的最美回忆之一。

教导队,是班长的摇篮。所以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进入马巷教导队。毕竟,那是全师的“最高学府”,在那里,可以实现由普通一兵向精兵强兵的转变!

教导队,军旅之中最难忘的记忆

当年在教导队与战友的合影

那一年,我作为预提班长对象,来到了马巷教导队。

预提班长集训,重点还是教学法的训练。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长,必须要做到“四会”,即: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所教课目,首先自己要会做动作、会讲解示范,会以不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人员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训练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

那时的我们,白天在训练场轮流充当班长练习教学法,没轮到自己的时候还得配合充当普通一兵的角色,晚上的时间则基本上拿来背教案了。教导队的生活非常紧凑,甚至在到饭堂吃饭的路上,都得一路小跑。

所有的故事,都是靠人物才得以演绎,所以我还是从教导队的重点人物说起吧。

记得我们那一年教战术基础动作的是何教员,好像还是教学组长,他是全军四会教练员,一身高超的战术功底,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令我们这些学员既羡慕,又畏惧。

羡慕,那是因为我们都想成为他那样的佼佼者。畏惧,那是因为他对教学简直太严格,严格到令人心悸与胆寒。有一次,也不知道是哪个班,他们在战术训练中偷懒,结果让他给逮着了。于是乎,他把所有的集训队伍集中到当时的马巷飞机场。

马巷飞机场是一个废弃的机场,场地非常大,也很平整,但是整个机场,到处都铺满了碎石子。就在这个场地上,当时的他在严厉地批评了偷懒的学员之后,给我们示范了一个永远也难以忘记的行进间卧倒的动作。

那天,当时的他单手持枪,在快速向前奔跑的过程中,指挥员一声“敌火射击”的口令传来,只见他毫不犹豫地侧身迅速卧倒,身体向前滑过的时候,烟尘滚滚,碎石向两旁飞扬,形成两道非常优美的弧线,大概滑行两三米远的距离后,接着一个稳而漂亮的出枪射击动作,令人热血沸腾。

我不知道那天他有没有受伤,反正我们每个人都记住了他卧倒的那一瞬间,那石子两边纷飞的场景,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那充满

阳刚与杀气的神情。

教导队,军旅之中最难忘的记忆

看别人表演,是一种享受,可一轮到自己的时候,那可就是受罪了。他在示范完动作以后,立即就组织我们在飞机场练习行进间卧倒。面对满地的沙石子,绝大多数学员心里是抵触的,也是畏惧的。在指挥员的口令下达后,既跑不快,又不敢卧倒,这让他火冒三丈,将全体教员全部叫来,一个班一个班监督,只到全部敢跑敢卧倒,才算罢休。

那一天,我们所有学员,身上都挂彩,就没有不受伤的。而我,也在那一次的卧倒中,被碎石子割破了衣服划破了皮,手掌上有一块肉直接被掀起来,看起来残不忍睹。至今,我的那块伤疤还历历在目。

那次之后,何教员便有了一个“大魔王”的称号。

“大魔王”的大杀招之后,便再也没人敢偷懒耍滑了。

要说治学严谨的,当时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那便是欧大队长了。我的印象当中,欧大队几乎每天都要到训练场转一转,虽然他不具体担任教学任务,但他管理却是非常严格的,既对学员严格,也对教员严格,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每个教员都跟打了鸡血一样,都把我们往死里练。

我最佩服他的是,作为一名大队长,他能记住我们学员的姓名,而且张口就来。有一次我在训练回来的路上,意外地出了一次神,结果被他当场点了名。不过心里还是挺欣喜的,能够被大队长记住名字,也是一种荣耀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最喜欢强调的的一句话,那就是“不准喝酒啊,军事训练过后喝酒,所有的训练都等于白费。”也正因为他反复交代,在整个集训期间,就没有一个人敢到门外的小店里喝酒。

教导队,军旅之中最难忘的记忆

当然,欧大队是个非常有英雄主义的人物,敢于在各种场合亮剑,具体的事件就不宜在这里渲染了。作为一名军人,我在欧大队身上看到了血性与狼性,我觉得这也是军人身上不可缺少的气质。

说起教员,不得不说说欧阳教员,他长得非常帅气与阳刚,负责班进攻的教学,当时还我还被选进了他的示范班。他没有“大魔王”的杀气腾腾,但他却有着自己的细腻与认真。

由于在示范班,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他对教学的一丝不苟,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战术动作,每一次的战术配合,他都研究得非常仔细,揣摩得很到位。虽然没有震天响的嗓音,但他那不怒自威的表情,学员们同样不敢放肆。

教导队,军旅之中最难忘的记忆

我的“四会”教练员证书

也许是他的润物细无声,我在考核“四会”教练员时,考核的内容就是班进攻。要说当兵时最想去的地方是教导队,那么在教导队最想得到的,就是获得“四会”教练员的称号了。当时的教导队,共有三个中队,一个团一个中队,能够获得“四会”教练员称号的,也就10%的指标,含金量很高。

也正因为班进攻学得好,后来我到军校之后,班进攻实弹演习,我充当的又是班长的主角,指挥全班大获全胜,当时的心里真的很美。后来军校毕业,又有幸在欧阳教员手下工作,那时他是连长,我是排长。

当年担任我们教员的,还有邱教员、熊教员等,他们身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气质,邱教员是江苏人,我认为他是多智而近妖的人,有个性,有水平,而熊教员则是和蔼可亲型,江西人,像个大哥哥。

如果说教员是我们最难忘的人,那围墙外小店里主人家的闺女,怕是大家惦记不会少了吧。

时值青春年少的战士,身上的荷尔蒙非常旺盛,对围墙外的阿妹,自然会特别关注,有事没事,总是会想着法子到小店里转一转。记得每次训练回来,在经过小店门口时,战士们总是不由自主偏头想看看屋内的阿妹。

小店里的阿妹,肥肥胖胖的,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帮父母干活,印象里,好像炊事班的战士去得最多,每回到店里买东西,总能碰到。许是同性看多了,哪怕小店里的阿妹再肥再胖,也要比看到同性来得舒服。

虽然大家喜欢没事的时候,到门口小店里转转,并争取与店里的阿妹说上句把话,但最后这店里的阿妹却谁也没有泡到手。

转眼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教导队,已经不复存在了,据说营房已经被别的单位占领了。而周围的村庄,恐怕也是大变模样了吧。

马巷教导队,已经成了脑子里的记忆,但是,当年给予我们的磨砺却是永久的,磨灭不去的。

我曾记得,当年在战术教学中,为了激起大家的训练热情,我们就高喊

“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为了让大家记住战术要领就叫“速度要快、姿势要低、敌情观念要强。”碰到战士怕苦怕累了就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或者是“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遇见战士怕流血就高呼“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一步生。”“摸爬滚打锻精兵,千锤百炼造英雄!”

在不知不觉之中,这些我们用来做思想工作的口号,都刻进了我们的灵魂里,哪怕是现在想起,浑身都不由得升腾起一股豪情与壮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