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海打撈英國沉船,皆為圓明園文物,英國媒體叫囂歸還

可以說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出來的。首先要從一個名叫邁克·哈徹的冒險家說起。自1970年代以來,他主要在打撈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沉沒的船隻。偶然接觸到中國瓷器,看到了巨大的利潤空間,於是來到南中國海,成功打撈了清朝沉船“泰興號”。船上有近一百萬件福建德化瓷器,為了以高價出售,將近60萬件作品搗碎,僅保存了30多萬件精品,此消息傳到我們國家時,眾人痛心不已。

中國近海打撈英國沉船,皆為圓明園文物,英國媒體叫囂歸還

他將三十多萬件瓷器運到德國,奔走一年,拿到一張“無人認領的沉船允許拍賣”的國際公約。從那以後,他公開拍賣了這些文物,從這些文物中獲利超過3000多萬美元。基於這種損失,中國也開始關注並著力發展水下考古事業。

自2003年以來,中國成功打撈了沉沒於宋代的沉船“南海一號”,這次打撈出許多非常珍貴的宋代文物。這一事件也標誌著中國在水下考古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國近海打撈英國沉船,皆為圓明園文物,英國媒體叫囂歸還

近年來,中國在中國近海打撈了一些英國沉沒的船隻。打撈出來後,發現上面有許多珍貴的文物。英國媒體一直在叫囂中國歸還,而相比之下,英國政府一直保持沉默,這是怎麼回事?實際上,英國政府不是不想要這些文物,但不能表現得像英國媒體那樣無恥。儘管該船屬於英國,但其文物均為圓明園文物,這正是當年他們入侵中國的鐵證,因此英國政府只能保持沉默。

中國近海打撈英國沉船,皆為圓明園文物,英國媒體叫囂歸還

如大家所知,八國聯軍侵華焚燒圓明園,這不僅是對中國的損失,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損失。這座被譽為“萬園之園”的東方明珠,融合了中西藝術。每個建築都是傑作,每個收藏品都是精品,卻被英法聯軍一把火,燒為灰燼,只剩下寫殘垣斷壁。中國人無不為此痛心疾首,甚至法國文學大師雨果也為此感到嘆息。在給朋友的信中,他感嘆這是禽獸行徑,他的慷慨陳詞表達了他的憤怒。

被洗劫的圓明園幾十萬件文物流落西方,如今在西方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裡。我國也多次交涉要求歸還文物,但西方始終沉默,致使許多文物流入拍賣市場,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十二生肖獸首的天價拍賣。

中國近海打撈英國沉船,皆為圓明園文物,英國媒體叫囂歸還

隨著幾次打撈英國沉船,這些文物只是他們掠奪我們國家的冰山一角。而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就有幾萬件中國珍貴藏品。中國水下考古學發展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澱,已經非常成熟,不再因為技術原因而讓其他國家從我們的沿海水域打撈走屬於我國的珍貴文物。

小編認為中國在自己的近海打撈沉船,雖然是英國沉船,但裝載的卻是掠奪自中國的珍貴文物,面對英國媒體的叫囂歸還,我們應該不但不予理睬,還要言辭正義地指出,這不僅是中國的文物,還是英國侵略中國的鐵證!大家對中國近海打撈英國沉船,而英國媒體叫囂歸還沉船上的圓明園文物如何看待?歡迎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