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一般幾月份種植?該如何種植?

彝州老趙


生薑又名黃姜,我們這裡習慣稱其為大姜,在我國作為一年生的蔬菜來栽培。生薑原本起源於熱帶森林地區,所以它喜歡溫暖,不耐寒,不耐霜,因此在栽培生薑時,要將生薑的整個生育期按排在溫暖無霜的季節中。那我們一般是在什麼時候播種生薑呢?


一,生薑的適播期

要確定生薑的播種期,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

一是地溫,地溫太低,熱量不足,幼苗出土慢或者造成爛種枯苗。所以要求在終霜後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進行播種。

二是要考慮適宜生薑生長的天數要足,最好是在初霜前,生薑從出苗到初霜要達到135天以上。

三是要考慮生薑的姜塊形成期最好是在晝夜溫差大而溫度又適宜的月份裡,以利於姜塊的形成和膨大。

因為我們國家的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滿足上述條件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各生薑產區的適播期也不同,如在南方一些無霜區,生薑的播種期就不太嚴格,在1–4月裡都可以播種。而像我們這裡就不行了,露地播種生薑一般是在穀雨前後,俗有"清明芋頭穀雨姜"之說。露地生薑在長江流域一般是在4–5月份露地播種,而華北一帶露地多在穀雨至立夏播種,高寒地區栽培生薑產量低。

而現在保護地栽培生薑,可以比露地栽培提前1–3個月的時間進行播種,可提前到2月中下旬。

以上就是生薑各栽區的適播期,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生薑的栽培方法。生薑栽培首先得從培育壯芽開始。

二,培育壯芽

生薑的種芽有壯有弱,從其外部形狀來看,壯芽芽身粗壯,頂部鈍圓,弱芽芽身細弱,芽頂尖細。生薑種芽的大小對生薑生長及產量有顯著影響,因此要注意培育芽長0.5–2釐米,芽粗0.5–1釐米,幼芽肥壯,頂部鈍圓,色澤鮮亮的種芽。

要想培育生薑壯芽,通常要做好曬姜困姜,選種和催芽的工作。

所謂曬姜,就是提前20–30天從姜窖中取出姜種,平鋪在泥地上曬1–2天,傍晚收回屋裡,以防受凍。曬種的好處是,一可提高姜塊的溫度,打破休眠,促進內部養分的分解,從而加快種姜的發芽速度。二可減少姜塊水分,防止爛姜。三是有利於選擇健康的無病姜種。

所謂困姜,就是把曬好的姜种放在室內堆放個2–3天,促進養分分解,然後再放在適宜的地方進行催芽。

選種就是在曬姜困姜的過程中嚴格挑選姜種,選種時應注意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癟,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健康姜塊做種,嚴格淘汰瘦弱乾癟,肉質變褐及發軟的姜塊。

所謂催芽,就是將姜种放在適宜的地方,保持溫度22–25℃,催出健壯的姜芽。如果溫度過高,長時間處於28℃以上,則所長出來的幼芽瘦弱細長,如果溫度過低,種芽也會細弱。

三,整地施肥

生薑根系不發達,在土壤中的分佈太淺,吸水吸肥的能力又太差,不耐旱不耐澇,因此得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能排能澆的肥沃土壤。有條件的最好實行3–4年以上的輪作。一般來說,近2–3年內發生過姜瘟病的地塊不可種姜。

選定姜地後,通常是在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耕翻,經冬季雨雪風化,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效養分的含量。結合耕翻土地,施入大量的完全腐熟的有機肥,過磷酸鈣等。

在播種生薑前,北方姜區是在整平的土壤中開溝深20釐米左右,溝寬25釐米左右,溝距65–70釐米左右的條件溝。而南方地區主要是做高畦栽培,畦寬有很多種,不再詳解。

四,播種

1,掰姜種

生薑在播種前要掰選姜種,一般要求每塊姜上只保個短壯芽,少數姜塊可根據幼芽生長髮育情況保留2個短壯芽,其餘幼芽全部抹去,以便使養分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全苗壯。

掰姜種時注意剔出芽發黑或斷面變褐的姜塊,種姜一般掰成1兩至1.5兩的重的種姜為宜。

2,播種方法

生薑在我們這裡都是平擺於姜溝底部,使姜芽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是東西溝向,姜芽一般是朝南,而南北方向的溝,姜芽一般是朝西。有的地方採用豎插法。

3,覆土

種姜排好後,可用工具將壟兩側的土扒入溝內,覆蓋在種姜之上,然後輕輕摟平即可。一般的蓋土厚度在3–4釐米左右,不可太薄也不可太厚。蓋土太厚,下部地溫太低,不利於發芽,如果太薄,則土壤表層土乾的快,同樣影響發芽。播種後澆一遍矇頭水,也可以先澆底水再播種。

4,播種量

生薑的播種量受姜塊大小和種植密度有關,一般來說,高產優質栽培用種塊大,用種量也多,一般畝用姜種400公斤左右,最低不可低於300公斤。

肥沃的土壤,肥水充足的可稍稀一些,反之則密。具體來說,在我們北方姜區,在高肥水地塊,一般採用溝距65釐米左右,株距20釐米左右,畝播5500株左右。

中肥水地塊,一般溝距60釐米左右,株距18–20釐米,畝播6000株左右。

低肥水地塊,一般溝距55釐米左右,株距18–20釐米,畝播種7000株左右。

而在南方地區,又是另一種播種方式,主要的栽培方法有埂子姜,平畦或高畦姜,窩子姜等,播種密度也不一樣,就不再詳述。

五,遮蔭

生薑是耐蔭植物,不耐高溫,不耐強光,因此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姜區,在生薑的栽培中都會進行遮蔭栽培。生薑幼苗期,正處於初夏季節,天氣太熱,陽光太強,空氣乾燥,如果生薑不進行遮蔭,會導致姜苗矮小,生長髮育不良。

生薑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遮蔭方式,有遮陽網,有插姜草,有搭遮陽棚,有用黑地膜遮陽等。我們這裡都是用遮陽網進行遮蔭。遮蔭的時間一般是從5–6分開始,在立秋前後去掉,因立秋後天氣轉涼,光照強度逐漸減弱,也有利於追肥,培土。

在長江以南的姜區,一般是在處暑至白露拆除姜棚,有"端午遮頂,重陽見光"之說。

因此,生薑的遮蔭物拆除不宜過晚,過晚容易造成植株徒長,從而導致產量的下降。

六,中耕除草

生薑根系淺,根系主要分佈於淺層土壤,因此不宜深中耕,以免傷根,宜淺中耕。

農諺說,九鋤棉花十鋤姜。生薑幼苗期長而生長緩慢,又處於高溫多雨的季節,因此雜草的生長特別快,而生薑幼苗根本爭不過雜草,所以很容易造成草荒,導致因肥水被雜草爭奪而去,造成姜苗的不正常生長,從而導致減產。

現在好辦了,播種完生薑後噴施一次除草劑,一般不會導致雜草瘋長。但需注意用量和濃度。

七,灌灌和排水

生薑喜歡溼潤而不耐乾旱,其根系淺而不發達,吸水能力較弱,難以吸收深層土壤中的水分。雨季來臨時又不耐澇。因此在生薑的栽培過程中,必須根據生薑的需水特性合理進行排灌,才能使生薑正常生長。

1,發芽期的需水

首先,播種生薑前後必須澆足底水,以保證生薑順利出苗。在生薑出苗達到70%左右可以澆第一遍水,但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質及墒情靈活掌握。

生薑的第一次澆水要適當,如果澆得太早,土表容易板結,幼苗出土困難,易造成出苗不整齊,如果澆得太晚,則姜芽受旱,芽尖容易乾枯。

2,幼苗期的需水

生薑幼苗期比較小,生長慢,需水不多但是對水分的要求較嚴格。像我們這裡,生薑幼苗期正處於高溫乾旱的夏季,所以不能缺水。在生薑的生長前期,要小水勤澆。在幼苗生長後期,已進入夏季,天氣乾燥,土壤蒸發量大,消耗水分大,應適當增加澆水量和澆水次數。

在生薑的整個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勻,不可忽幹忽溼,如果供水不均勻,不僅幼苗生長不良,而且常會出現新葉扭曲現象,影響姜苗的正常生長。

3,旺盛生長期的需水

在北方姜區在立秋後,生薑就進入了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加快,需水量也在增多,為了滿足此時生薑對水分的需求,要根據天氣情況,一般每隔4–6天就需澆水一次,以促進生薑的形成和膨大。至收穫前的3–4天再澆水一次,以利於生薑的收穫和貯藏。

生薑生長的後期,特別怕澇。像我們這裡,進入秋季多雨的年份,一定要注意雨後及時排澇,以防造成澇災。

八,追肥與培土

生薑生長期較長,需肥量大,屬於耐肥作物,期姜塊是逐漸分生膨大的。因此,除了施足基肥之外,還必須進行分期追肥,才能滿足生薑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生薑的全生育期,一般要追肥3次,分別稱為催苗肥,轉折肥或大追肥和壯姜肥或補充肥。追肥以有機肥為最好,化學肥料以高氮高鉀肥為好。並且還要注意鋅肥和硼肥的追施,對增產效果明顯。

生薑姜塊的生長需在黑暗潮溼的環境下,因此要對生薑進行多次的培土,以利其形成和膨大。在我們這裡,生薑一般都要進行2–3次的培土,結合澆水施肥進行。最後將姜壟上的土全部培到生薑的根部,使生薑全部埋在土壤中,溝變壟,壟變溝,最終的培土高度大約在20釐米左右。

如果培土過淺,生薑露頭,不利於分姜和生長,生薑姜塊短,產量低。如果培土過高,生薑塊疏鬆而不緊湊,雖然姜塊長,但因不緊湊結實,從而導致破碎率的提高,對生薑的品質造成影響,不利於貯藏,導致價格下降,也不利於增收。因此,生薑的培土高度要適宜,不可過高或過低。

九,病蟲害的防治

生薑一生之中病蟲害的發生多而又多,如生薑腐爛病,根線蟲病,斑點病,炭疽病,枯萎病,葉枯病,立枯病,病毒病,莖基腐病,姜螟,小地老虎,姜蛆,薊馬等,要注意土壤的輪作,增施有機肥,合理平衡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鉀肥,適時進行噴藥防治。

如最令人厭惡的生薑腐爛病,也就是常說的姜瘟病,是生薑生產中最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的病害,嚴重可導致絕產。對於這種細菌性病害,姜農是深惡痛狠,可對它也很無奈。生薑一但發生姜瘟病,幾乎無可救藥,因其傳播速度快,發病期長,危害巨大,防治起來特別困難,目前來說,尚無特別理想的殺菌劑,也沒有特別理想的抗病品種,因此主要是靠農業防治為主,輔之藥物治療,以切斷傳播途徑,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在我們這裡,由於生薑連作年限的增加,姜瘟病發生特別嚴重,用一般的防治方法根本解決不了此病,因姜瘟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而且所用姜種,所施用的土雜肥等都可能會帶菌,所以對姜瘟病的防範是在是太難了。在我們這裡,凡是發生姜瘟病的地塊,一是不能再播種生薑,二是如果非種不可,那必須進行燻地處理,就是將姜瘟病菌等土壤有害菌通過藥物燻蒸的方法殺滅,但同時也會殺滅土壤中的有益菌,蚯蚓等益蟲,正所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所以經過燻蒸的姜田,必須增施有機肥,而且還是經過充分腐熟的淨肥,否則又會感染,花了很多的錢,但卻收效不大,白白增加了種植成本,得不償失。

所以說,對於令人痛恨的姜瘟病,一定要從源頭抓起,如嚴格選擇無病姜種,輪作倒茬,選地整地,施淨肥,澆淨水,發現病株及時剷除,並對病株周圍半米內的姜株全部清除,挖去帶菌土壤,在穴內填埋生石灰殺菌,然後再用乾淨的無菌土填埋等。真是防要細,治要密,用藥及時,防空不留死角。

十,適期收穫

生薑可以收穫種姜,嫩姜和鮮姜。我們就以最常見的鮮姜收穫為例,收穫鮮姜,一般是在初霜到來之前進行收穫,剪掉姜苗,或銷售或貯藏。

如果你是保護地栽培生薑,可以延長收穫期,增加產量,但也要注意適時進行收穫。

總之,生薑栽培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主要是因為生薑的生長特性決定的。只要抓好水肥管理工作,及時防治好病蟲害,在幼苗生長健壯的前提下,要做到高產優質還是很有把握的。


努力就好


我出生在魯南的一個小村莊

村子裡都是種的經濟作物

比如土豆大蔥毛芋頭姜等等

父母都是本本分分地地道道的農民

也是種莊稼的好手

我們這個地方種姜喜歡種在小麥地裡。因為姜比較怕曬,而且這樣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我記憶裡每年的暑假,要割小麥了,就用鐮刀把小麥的麥穗割掉,其他的秸稈還完好無損的站在地裡面。這樣難度就非常大。我拿著很大的麻袋,跟在父母旁邊,既要裝滿一袋,又不能把姜苗壓倒或者壓壞。烈日炎炎,那種感覺真的是一輩子不想再經歷。

收穫的時候一般都很冷了。我們這邊稱作拔姜。白天拔了一天姜,晚上還要趕緊把姜放進姜窖裡。用塑料桶,這邊綁上粗麻繩,一般都是爸爸爬下地窖,我和媽媽哥哥在上面,我和哥哥往桶裡裝,媽媽用繩子往下送,就跟打水一樣,只不過全靠人力。一弄就是大半夜。我現在手上的繭子還在。

不過我記得那時的星星特別亮,也深深地體會了爸媽的不容易。寫到這裡很想哭,那麼辛苦的日子,父母都咬著牙堅持過來了。

我害怕姜窖。每年夏天水位升高,就會把我們存放的姜淹沒,這樣的姜就容易壞沒人要了,這樣父母半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每次看到父母愁眉苦臉,我的心都很難過。立志好好學習,掙錢養活他們。可是到現在我也沒能養活他們,反倒是他們經常替我們擔心。

回憶真的是帶著苦澀的。

願勤勞的人們不在貧苦

願農民伯伯種的莊稼多賣一些錢


偏向寂寞尋清幽


在農村一直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將作為一種主要的菜餚配料以及藥用價值來說,姜都是有著廣泛的用途。生薑一般幾月份種植呢?


大部分地區生薑的種植時間為清明節前後。也就是每年的三四月份開始種植。在北方的一些地方在四、五月份開始種植。


生薑喜歡在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下生長。當氣溫穩定在16以上開始發芽,姜苗的生長溫度為20~25度。當溫度低於15以下的時候基本停止生長。



生薑種植前,選擇好的種子很重要。要剔除黴爛、乾癟的姜塊。具體來說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


生薑種植一般有條播與穴播兩種,播種時候讓姜芽的一頭朝上,保持株距30釐米左右,行距40釐米左右。蓋土後可以蓋上薄膜,一般一週左右就可以發芽了。如果墒情不好,要及時澆水。生薑對水不是很敏感,適量澆水就可以。


與其他的蔬菜種植一樣,生薑種植業需要施足底肥,後期在生薑生長的關鍵節點分別兩次加以施肥,讓生薑獲得豐收。


蘇北申哥


生薑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後進行,也就是每年的三月份到四月份這段時間開始種植,北方一般時間稍微晚一些,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份到五月份進行播種。這裡再介紹一些生薑的種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生薑生長習性

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不喜歡寒冷的生長環境。一般多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種植,不過北方的山東地區也有種植生薑。生薑種植不適合連做,土壤不可過潮溼,光照不宜直射。適合疏鬆肥沃,土壤層深厚的沙質土壤。

選種

種植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選種問題,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環境的生薑品種,選擇生長健康的生薑品種,剔除發生病變,腐爛變質的姜種。姜種的大小最好是在50到100克左右,並且最好是帶有兩個姜芽。如果姜種的大小比較偏大,最好是用乾淨的刀切開,切開後可以考慮在切口處塗抹石灰,達到消毒的目的。

如果想要達到姜種提早發芽的目的可以進行適當的催芽,一般講生薑晾曬兩天後,浸泡適量的波爾多液10分鐘左右即可。然後將生薑堆放在潮溼的沙子上,覆蓋上塑料薄膜,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一般一週左右就能夠發芽了。

種植

生薑種植的時候可以採取條播和穴播,播種的時候儘量讓姜芽朝上放置,一般保持株距三十里面左右,行距40釐米左右。播種之後覆蓋上土壤,最好在上面覆蓋上一層稻草,起到保溫的作用。

水分

一般播種一兩週左右就會有生薑陸續發芽,這時候要及時進行田間檢查,發現有不發芽或者缺苗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補種。生薑生長期間對水分很是敏感,必須做好田間的水分管理。在生薑的幼苗期間,澆水不易過於頻繁,一般澆水以小水為宜。夏季生薑的耗水量比較大,這時候適合在早晚時間進行澆水。另外夏季多暴雨天氣,這時候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治田間出現水澇的情況。

施肥

生薑的生長期一般追肥三次,首先底肥要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生薑生長期要注意及時進行追肥,第一次追肥一般是在生薑的苗期進行,追肥時生薑大概生長到25公分左右,可以使用糞肥500公斤左右,然後配合水稀釋5到6倍後,澆給生薑。第二次追肥一把在生薑生長到九月初的時候,這時候主要是催子肥,主要可以用複合肥每畝30公斤左右。最後一次施肥一般是在第二次施肥進行後一個月左右,這時候可以使用複合肥20公斤每畝。

除了上面提到的事項之外,想要種植好生薑還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等。






皖北張先生


生薑在每年的4到5月上旬進行種植,比較合適,但對於溫度較高的河谷地區,可將播種的時間提前,在每年的3到4月上旬就可以進行種植,在種植時需要提供16到25度的適宜溫度,雖然太大的姜塊可以播種,但需要總量比較大,而且成本也比較高。

種植方法

將家裡買來的,已經發了芽的生薑切成幾個小塊(本來就比較小的不用切了),每小塊姜帶1,2顆芽。

02

將生薑放進家裡的小水盆或者陶瓷盆,可以用沙土來種的,埋進去就好了,適量澆水,避免陽光直射

或者一般的泥土也可以種,埋進去就好了,適量澆水,避免陽光直射(種植生薑的盆子深一些比較好)。

03

當莖葉長到6~7釐米時,就要搭架去頂,讓枝葉沿著架子向上生長。兩個月後,土中的塊莖開始盆膨脹,此時要給予充足的光照、水肥,提高產量。

特別提示

種植生薑的盆子深一些比較好





混日子的快樂菜鳥


生薑在我國種植比較普遍,既屬於調味品,又屬於中藥材之一,姜具有辛辣味,同時具有溫中止嘔,發汗解表,溫肺止咳的功效,在我國民間是一味常用到的藥食兩用植物。天氣回暖有不少的朋友自家種一些生薑,就遇到生薑不發芽,出苗差的尷尬現象,不能種植成功,反倒會白搭了一些姜種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不盡人意的現象呢?

1,沒有掌握好溫度,種植時間,生薑耐寒能力差,最溫暖溼潤的氣候比較喜歡,潮溼水澇的環境容易造成姜出現各種病害,不能正常生長。一般不經催芽種植的生薑,在16度以上萌芽是很緩慢的。早春氣溫低,如若是種植的過早,萌芽就相對較慢,雖然有做過實驗證明,生薑在14~30度的範圍條件下都可以生長,但萌芽需要的溫度,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最好是先催芽再種植,將生薑的催芽溫度調整為22~25度,催芽之後,10釐米地溫穩定在15度以上,才可以栽植,這樣就避免了出芽慢或不出芽的弊端。按照生薑的生長期,一般生薑需要生長135~150天左右,時間越長,生薑的產量越高,做到適期播種,由於種植地區的不同,一般播種時間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土壤溫度穩定在16度以上是最為適宜的栽植時間。

2,選擇適合的土壤,生薑對土壤要求一般不是很嚴格,對PH值要求較為寬鬆,據測定,生薑最適宜的PH值為6~7,雖然在PH值為4~5,或者PH值為8~9,也能生長,但生薑的產量質量均下降。

一般生薑適宜的土質也比較廣,在輕壤土,中壤土,沙壤土,重壤土中都可生長,但最為適宜的為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深厚,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土質疏鬆,排灌良好土壤中種植,品質好,產量高。

3,種植前生薑的傷口消毒處理,特別是自家種植一小片姜,往往因為怕麻煩,而忽略了對傷口的處理,這樣往往會造成生薑在生長的過程當中,被病害感染,造成薑母腐爛,不能出芽,或者出芽慢,苗子弱等弊端,最後受損。

將準備留為種子的生薑,從窖內取出,去掉表面的泥土,然後進行晾曬30個小時左右,讓姜的水分揮發一些,降低姜塊中的水分,減少種植以後,生薑的腐爛,同時通過陽光加溫,又可打破生薑的休眠,中午晾曬,晚上收起防凍。

4,嚴挑姜種子防姜瘟病,選擇姜塊飽滿,無病蟲危害的生薑作為種子,然後,配置為100倍液福爾馬林消毒液,將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大約三個小時左右,撈出來之後,進行挑選,凡是出現呈潰水狀,將肉變色的種塊,進行剔除,然後再進行催芽,對預防以後出現姜瘟病有很大的作用。


木雨聽風


4一5月上旬進行姜的種植,6-7個月可以收穫。

生薑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黴變,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

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 生薑具有抗氧化作用。在肥豬肉中加入5%~10%薑片煮沸1~4小時,可防止豬肉腐敗;用此法煮4小時的肥肉, 其過氧化物值(POV)和硫巴比妥酸值(TBA)與鮮肥豬肉相似;

加入20%或50%生薑煮沸4小時的肥豬肉,在30℃的溫度下放置90日, 其POV和TBA幾乎沒有變化.姜的水、乙醇和醚提取物對亞油酸鉀酯的氧化作用也有顯著抑制作用.

尚有報告指出,加入活性氧清除劑或姜提取物, 能抑制脂質過氧化引起的DNA損傷;姜提取物亦能抑制活性氧的產生和亞油酸的氧化。






廣西三農業產業鏈


生薑味辣性溫,即是常用的調味品,也是價值較高的保健品,還可以入藥,用途非常廣泛。生薑產量高,耐儲存,種植效益比較好。

生薑性喜溫怕冷,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攝氏度,因此,在白天最低氣溫穩定在15攝氏度以上時種植生薑最好,種植過早出苗緩慢,種植過遲產量低。種植生薑要想高產,可以採取以下幾項關鍵措施:

1、選擇高產地塊。生薑喜歡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同時還要能夠實現澇能排,旱能澆。為防止發生姜瘟病的發生,最好選擇五年以上沒種過生薑的地塊。

2、選擇高產品種。生薑品種比較多,不同的品種產量差距很大,一些老品姜味濃,產量低,一般畝產1000—1500公斤,而有些品種姜味小,水分大,產量高,又稱為洋姜、菜姜,畝產可以超過5000公斤。因此,要想實現高產首先要選擇高產品種。

3、曬種催芽。生薑種塊發芽不均勻,栽種前25—30天要選晴暖天氣曬種3—5天,降低種姜水分,提高溫度,打破休眠,還可以殺菌消毒,然後逐層擺放在鋪有稻草、棉氈的筐內,放在暖房或者溫室內催芽,等姜芽長2釐米左右時即可掰成2—3芽的姜塊,晾乾傷口即可栽種。

4、苗期遮蔭。生薑苗期喜蔭怕曬,要在出苗前後,用玉米秸等扎設遮陽帳,或者使用遮陽網,防止苗期強光曬傷姜苗,影響苗期生長。8月下旬氣溫降低,生薑葉片耐光能力增強,此時要將遮蔭物撤去,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產量。

5、施肥澆水。生薑喜肥喜水,整個生育期要施足肥,勤澆水。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或者優質商品有機肥100—200公斤,或者充分發酵腐熟的餅肥80公斤,結合畝施15-15-15的硫酸鉀復混肥50公斤,磷酸氫二銨15公斤。7月上中旬畝追施二銨10公斤、尿素10公斤,8月下旬—9月上旬,畝追施含量為10-10-15的硫酸鉀復混肥30公斤。每次追肥後澆水、劃鋤,並做到旱時勤澆,雨季及時排水防澇。

6、中耕培土。姜田要結合澆水、施肥、除草等,多次進行中耕劃鋤,防止土壤板結,促進生長髮棵,生長後期要進行培土,防止姜塊外露變青。

7、病蟲防治。 姜瘟是最常見生薑病害,也是導致生薑死苗、減產的主要病害,常見蟲害有紅蜘蛛、甘薯天蛾、鑽心蟲等,要勤觀察,及時防治。


五穀豐登農業


生薑的播種時間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生薑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大的姜塊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朩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

生薑播種前要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天后用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8~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公分,使溫度保持在20—30攝氏度,8~9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50—500千克。




農村阿才


生薑種植和產量?1;嚴格選地,避免連作:選擇土質肥,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要求田土塊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薑不宜連作,應與水稻,豆科作物等進行3—4年的輪作。 2: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更,具有1—2個壯芽,重50—75克,無病害的老薑作種姜。種姜播種前用50/0多菌靈500倍液泡消毒,種姜消毒後,先曬2—3天,等待姜塊表面發亮時,用稻草蓋好保溫發芽。要求保持溼潤,溫度控制在20—25C,當姜芽長到1釐米時即可播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