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食客的嘴”,还应约束“厨师的手”

3月9日起,《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明确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有关法律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动物,并对违法食用行为大大提高处罚力度,食用者最高拟可罚款1万元。(3月10日 《新快报》)

值得一说的是,对于“吃野味的食客”处罚标准进行提升,最高可以处罚1万元。严厉打击“吃野味的食客”,回应了社会的诉求。然而,笔者想说的是,“做野味的厨师”如何惩罚?

现实生活里,笔者见证过一些打击“野味消费”的案例。几年前,曾经跟随一支执法队伍到饭店里进行检查,在发现“野味消费”之后,执法人员处罚了“吃野味的食客”,处罚了“卖野味的饭店”,然而却没有处罚“做野味的厨师”。其实,这样的情况是一种“潜规则”。一般情况而言,“做野味的厨师”是没有人较真的。

那么,“做野味的厨师”不该处罚吗?其实,“野味消费”是一个完整的灰色利益链条。这个链条上,有捕猎者,有经营者,有销售者,有吃食者,打击这些人当然是最需要做的事情。然而,我们也不能遗忘了“做野味的厨师”。“野味消费”缺少了厨师这个环节是不能“美味飘香”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野味,因为不是谁都能把野味变成美味的。这需要厨师进行加工制作。而很多厨师在使用野味食材时,明明知道是违法的食材,还是按照饭店老板的要求进行了加工制作。可以说,这是明知故犯的行为。

因此,在禁食野生动物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全链条打击,提高“吃野味的食客”打击标准是对的,但是也不能轻饶了“做野味的厨师”。首先,应该在厨师培训的时候,进行职业道德的讲授,“不做野味”应该是厨师的道德标准之一,让厨师知道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内容;其次,需要对“做野味的厨师”进行处罚,从法律的角度,从经济处罚的角度,让“做野味的厨师”得到应有的处罚,甚至可以终身禁业。野味消费里没有了“事不关己”的厨师,也就能更好地实现野生动物的保护了。

做野味的厨师不是无辜者。我们的法律要管住“食客的嘴”,还应管住“厨师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