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商人在這個世界上打拼和追逐財富,時常身處利益中心,因為利益問題四面樹敵在所難免,這些富商更因擁有鉅額財富,導致被不法分子盯梢算計,甚至會面臨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人身和財產安全。

在網上和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也會看到或聽到類似於“百億富豪別墅內遭遇兇殺”、“X市富豪今日凌晨遭遇不明身份歹徒殺害”等等諸如此類的新聞。這些真實的案例背後,因有錢人的“低調”VS“張揚”,賭注盡然是生命?是的,確實如此,生活顯擺張揚確實會增大遭遇不測的風險,如果你不信,可以查閱大量的刑事犯罪案例來做統計,我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而《韜晦術》就是一本名利場上立足的安全防範手冊。作者是明朝的狀元楊慎,號稱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早年做官時就因年輕氣盛、張揚剛直,在著名的“撼門事件”中站隊進言惹怒了皇帝被處罰,一起被罰的另外17人被仗打致死,還有100多人被下了大獄,楊慎也遭了仗刑,好在撿了性命。這件事後他頓時醒悟過來,發憤研究韜光養晦的方法,最終學有所成,得以頤養天年,他的這本奇書就被流傳下來,為後人在富名利場上立身保命指明道路。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第一卷:隱晦

原文(不喜古文跳過看譯文):東坡曰:“古之聖人將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必陳於前。”夫藏木於林,人皆視而不見,何則?以其與眾同也。藏人於群,而令其與眾同,人亦將視而不見,其理一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拔乎眾,禍必及之,此古今不變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遠禍也。榮利之惑於人大矣,其所難居。上焉者守之以道,雖處亢龍之勢而無悔。中焉者,守之以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僅保無過而已。下焉者率性而行,不誅即廢,鮮有能保其身者。人皆知富貴為榮,卻不知富貴如霜刀;人皆知貧賤為辱,卻不知貧賤乃養身之德。倘知貧賤之德,誦之不輟,始可履富貴之地矣。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譯文:蘇東坡說:古代聖人要做一件大事,一定要先置身暗處觀察明亮處其他人的行動,自己保持靜默而細心觀察別人的動作。這樣所有人的內在心理通過外在表情、言語就都真實地展現在自己的眼前了。把一棵樹藏在樹林里人們都視而不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和別的樹沒有區別。把一個人藏在人群裡,讓他和周圍的人沒什麼區別,人們也將視而不見道理是一樣的。一棵樹高出於樹林,大風必然把它吹折;一個人鶴立雞群,禍患也必然降到他的身上,這是從古至今不能改變的道理。所以德高望重的人更應該深居簡出,謹言慎行,而才能出眾的人尤為忌諱自我張揚,這樣才可以藏住身形,遠離禍患。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榮華利祿對於人的誘惑是最大的,然而榮利場卻是最難站住腳的。最上等的人以自己完善的道德守住自己的地位,雖然處在危險的邊緣卻能安然無恙。才能中等的人以禮義自律,整日戰戰兢兢,如同踩在薄薄的冰上一樣,這樣也僅保持沒有過錯而已。最差一等的人由著自己的性子,恃權仗勢,胡作非為,不被殺死也要廢棄終身,很少有人保持身家性命的。人們都知道身處富貴很榮耀,卻不知道富貴有時如同霜矛利刃;人們都知道貧窮困賤是恥辱,卻不知道貧窮困賤才是養身立志的土壤。如果知道貧賤的好處,並且牢記不忘,這樣的人才可以身處富貴的地方。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第二卷:處晦

原文(不喜古文跳過看譯文):夫陽無陰不生,剛無柔不利,明無晦則亡,是故二者不可偏廢。合則收相生相濟之美,離則均為無源之水,雖盛不長。晦者如崖,易處而難守,惟以無事為美,無過為功,斯可以免禍全身矣。勢在兩難,則以誠心處之,坦然蕩然若無事然,勿存機心,勿施巧詐。方得事勢之正。物非苟得則有患得患失之心,而患得當先患失,患失之謀密,始可得而無患,得而不失。音大者無聲,謀大者無形,以無形之謀諦有形之功,舉天下之重猶為輕。事之晦者或幽遠難見,惟有識者鑑而明之,從容諦謀,收奇效於久遠。禍福無常,惟人自招,禍由己作,當由己承,嫁禍於人,君子不為也。福無妄至,無妄之福常隨有無妄之禍,得福反受禍,拒禍當辭福,福禍之得失尤宜用心焉。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譯文:沒有陰,陽就不會產生,沒有柔,剛就不會鋒利,沒有陰暗,光明也就消亡了。所以這對立的二者不可偏執一端。兩者相合,可以收到相互生髮,相互救助的功效,如果二者偏離,就都成為無源之水,即使看上去很強盛,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處晦的形勢如同立身懸崖,容易站立卻難於堅守,只有堅持沒有事最好,做事沒過錯就是功勞的原則,才可以免除禍患,保全己身。身處兩難的境地中,應該秉持誠心,坦坦蕩蕩如同沒事一樣,不要存有機巧的心思,也不要玩弄巧詐手段,這樣才能把棘手的事情處理得當。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就怕會被人搶去,所以沒得到之前就應該考慮如何不被人搶去,研究出完備嚴密的對策,這樣得到了也沒有後患,也不怕得而復失了。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聲音太大了反而聽不見聲音,謀略至大也會沒有形跡可察,以沒有形跡的謀略來締造有形的功績,即便舉起天下這樣的東西也會很輕鬆。有的事情很隱晦,禍患的發生也在很久以後,難以發現,只有見識高超的人才能敏銳地察覺到,預先策劃好的對策,在很久以後卻能收到奇異的效果。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災禍和幸福沒有固定的規律,都是人自己招來的。由於自己闖出的禍應當由自己承擔,嫁禍給別的人,這樣的事不是正人君子做的。福貴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這樣的福貴通常都會有大禍,得福反而得禍,要拒絕禍就要辭去這種福,禍和福的得失最需要用心觀察思考。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第三卷:養晦

原文(不喜古文跳過看譯文):夫明晦有時,天道之常也,擬於人事則珠難形辯。或曰:“‘君子以自強不息’何用晦為?”此言雖佳,然失之於偏。天有陰晴,世有治亂,事有可為不可為。知其理而為之謂之明智,反之則為愚蠢。晦非恆有,須養而後成。善養者其利久遠,不善養者禍在目前。晦亦非難養也,琴書小技,典故經傳,善用之則俱為利器。醇酒醉鄉,山水煙霞,尤為養晦之爐鼎。人所欲者,順其情而與之;我所欲者,匿而掩之,然後始可遂我所欲。君子養晦,用發其光;小人養晦,冀逞兇頑。晦雖為一,秉心不同。至若美人遭嫉,英雄多難,非養晦何以存身?愚者人嗤,我則悅安,心非悅愚,悅其晦也。愚如不足,則加以顛。既愚且顛,誰謂我賢?養晦之功妙到毫顛。

譯文:光明和陰晦都有固定的規律,這是自然規律運行的結果,然而用人事上的情形來比擬光明和陰晦,就很難從外表上判斷出來。有人說:“君子應該奮發圖強,絕不停止,為什麼說還要用晦呢”這句話說得雖然很好,卻可惜不夠全面。天有陰、晴,人世也有治世和亂世的區別,人事更有可做和不可做的道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採取行動的稱之為明智,相反的情形就是愚蠢了。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晦”這種狀態不是隨時都有的,有時需要養才能成,善於養晦的人能得到長遠的利益,不善於養晦的人,大禍就在眼前。“晦”也並非是很難養的,小到彈琴、書法這些雕蟲小技,大到經書典籍傳世鉅著,只要善於利用,都可以成為養晦的有利工具。美酒、醉鄉和山水風景,更是養晦最好的鼎爐。

別人想要的東西,要順著他的想法給予他,我所想要的,卻要想辦法掩藏起來,不讓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然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君子養晦是準備在適當時機發揮自己才智:小人養晦卻是準備以後發洩自己心中的怨毒,雖然都是養晦,出發點卻是不一樣的。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美女經常遭到嫉妒,英雄豪傑也往往多災多難,在災難臨頭時,不養晦怎能保存住自己?愚蠢是眾人所嘲笑的,我則樂於承受並心安理得,我也不是真心喜歡愚蠢,而是喜歡這種“晦”的謀略。如果僅愚蠢還不足以迷惑對手,就再加以瘋癲。既愚蠢,又瘋瘋癲癲,誰還能認為我賢明呢?這就達到了養晦功夫的頂端了。

第四卷:謀晦

原文:若夫天時突變,人事猝興,養晦則難奏膚功,斯即謀晦之時也。晦以謀成,益見功用,隨匪由正道,卻不失於正,以其用心正也。謀晦當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始成人所不能成之晦,而成人所不能成之功。夫事有不可行而又勢在必行,則假借行之勢以明不可行之理,是行而不行矣。破敵謀、挫敵鋒,勇武猛鷙成不如晦之為用。至若萬馬奔騰、千軍圍攻,我困孤城,勇既不敵,力不相侔,惟謀惟晦,可以全功。晦者忌名也,以名近明,有亢上有悔之虞。負君子之重名,偶行小人之事,斯亦謀晦之道也。己所不欲,拂逆則傷人之情,不若引人入晦,同晦則同欲,無逆意之患矣。人慾不厭,拒之則害生,從之則損己,姑且損己從人,繼而盡攘為己有。居眾所必爭之地,謀晦以全身,謀晦以建功,此又謀晦之大者也。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譯文:如果形勢發生了突然變化,意外的災害也突然降臨,臨時養晦在時間上已經來不及,即使來得及也難以收到功效,這時就是使用謀略促成“晦”這種狀態產生的時候了。“晦”用謀略來促成,更能收到大的功效,雖然有失去正道的嫌疑,在大義上又不失為正,這是因為心中的本意是正直的緣故。

謀晦要忍耐,能忍別人所不能忍的才能成就別人所不能成就的。“晦”然後才能立下別人不能建立的功勞。如果事情不能去做卻又不得不去做,便假借做的名頭來說明不可做的道理,這樣就達到做而實際上不做的目的。破壞敵人的陰謀、挫折敵人的鋒銳,勇猛的武力、猛烈的陣勢有時還不如“晦”的功效大。如果敵人以千軍萬馬圍困我於孤城之中,勇猛比不上敵人,實力又相差懸殊,此時便只有用謀晦的手段來保全自己並建功立業了。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謀晦最忌諱的是過高的名聲,因為美名近於“明”這種狀態,名聲過高會有無形的威權,而使居於上位者不安,這樣就有折損顛仆的危險了。假如已背上正人君子的名聲,並且名望很高,偶爾做一件不傷大雅的小人做的事,這也是隱晦的一種手段。自己所不願意的事,強行反對拒絕會損傷別人的感情,不如引別人進入自己的“晦”的狀態中,位置相同心意也會相同,就沒有這些麻煩了。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拒絕就會有禍患發生,順從又會損害自己,而先損自己來滿足他人,然後就可以把他人所有都佔為己有。身處大家都想要搶奪的位置,通過謀晦的手段來保全自己來建功立業,這才是謀晦的大家。

第五卷:詐晦

原文(不喜古文跳過看譯文):

詐雖惡名,亦屬奇謀。孫子曰:“兵不厭詐。”施之於常時,人亦難防。運詐得理,可以成晦焉。直道長而難行,歧路多而憂亡羊,妙心辯識,曲徑方可通幽。詐以求生,晦以圖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難行也。操以詐而興,莽以詐得名,詐之為術亦大矣,隨賢人有所不免。厭詐而行實,固君子之本色;昧詐而墮謀,亦取譏於當世。是以君子不喜詐謀,亦不可不識詐之為謀。人皆喜功而諉過,我則攬過而推功,此亦詐也,卒得功而無過。君臣之間,夫婦之際,盡心焉常有不歡,小詐焉愈更親密,此理甚微,識之者鮮。詐以非易為也,術不精則敗,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譯文:詭詐雖然是不好聽的名詞,卻是可以出奇制勝的謀略。孫子兵法上說兵不厭詐。在平常時候施展出來別人也是難以防範的。運用詐術只要合理適當,也可以達成“晦”這種狀態。筆直的大道漫長而又難以到達終點,小路眾多卻使人茫然不知所從。只要細心觀察思考,小路才是到達終點最快捷,最省力的途徑。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用詭詐來求生,用晦來保全自己,這並不是不走正道,而是因為正道根本就行不通。曹操因詭詐而興霸業,王莽因詭詐而得到名聲,詭詐作為一種謀略功效是很大的,即使賢能的人也免不了要使用。討厭詭詐而平平實實行事,這固然是君子的本色,然而不識詭詐陷入別人的奸計中也是被當世的人所譏笑的。所以正人君子即使不喜歡使用詭詐的計謀,卻也要知道這種手段的使用方法。人們都喜歡歸功自己卻把過錯推給別人,我卻把過錯攬到身上,把功勞推給別人,這也是一種詐晦,卻最終能得到功勞而沒有過錯。在君主和臣子,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中,盡心盡力地去侍奉也經常會有不歡快的事情發生,使用一點詐謀反會更加親密牢固,這道理很微妙但知道的人很少。詐晦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技術不精湛就會失敗,自己反要受到傷害,心裡不夠忍耐也做不成,只能成為別人笑話的把柄。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第六卷:避晦(不喜古文跳過看譯文)

原文:易曰:“趨吉避凶。”夫禍患之來,入洪水猛獸,走而避之則吉,逆而迎之則亡。是故兵法三十六,走為最上策。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過於晦也。擾敵、惑敵,使敵失覺,我無患焉。察敵之情,謀我之勢,中敵所不欲,則彼無所措手亦。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則危,釋之之道謹忠而已。如若避無可避,則束身歸命,輕則傷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古來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捨嗜慾,方外亦別有樂天也。避之道在堅,避須避全,勿因小緩而喜,勿因小利而動,當執定深、遠、堅三字。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譯文:易經上說:“人應該奔往吉利的地方,而躲避風險。”災禍患難的到來如同洪水猛獸一樣可怕,逃到別的地方避開它就會大吉大利,不顧利害迎頭趕上就只有死亡了。所以兵法有三十六計,逃走和閃避才是最好的計策。躲避並非只是逃跑,方法有很多種,最完美的方法沒有超過“晦”的。

干擾、迷惑對手,使對手失去對我的辨別能力,我也就沒有禍患了。觀察揣摩對手的情形和心理從而建立自己的聲勢,站到對手無法攻擊的位置,他就無法向我動手了。高高在上者常懷疑下屬對自己不忠,因為人的正常心理就是不甘居人下,遭到上面的懷疑是極為危險的事,解除上面疑心的方法也只有恭敬勤儉、忠心不二了。如果根本沒有地方可以躲避,就乾脆放棄抵抗,把生命交到對方手中,隨便他怎樣處置,這也是避不開時的躲避方法。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行使避晦的權謀如果不得要領,情形重的要喪失性命,情形輕的也會損傷身體,所以不得不深入研究避晦的道理。自古以來躲避災害的往往避開塵世,選擇出家,如果能徹底斷絕自己的嗜好和慾望,佛道兩家倒也是另一番樂趣。避晦的要訣在於堅定一心,避害一定要避得全面,不要因形勢稍微緩和而心喜,也不要因貪小利而妄動,要認得避得深入,避得遙遠,一定要堅守這條規律。

第七卷:心晦

原文(不喜古文跳過看譯文):心生萬物,萬物唯心。時世方艱,心焉如晦。鼎革之餘,天下荒殘,如人患贏疾,不堪繁劇,以晦徐徐調養方可。至若天下擾攘,侷促一隅,舉事則力不足,自保則尚有餘,以晦為心,靜觀時變,坐勝之道也。夫士莫不以出處為重,詳審而後決。出難處易,以處之心居出之地,可變難為易。廊廟樞機,自古為四戰之地,躋身難,存身尤難。惟不以富貴為心者,得長居焉。古人云:“我不憂富貴,而憂富貴逼我。”人非惡富貴也,懼富貴之不義也。興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無事者近乎天道矣。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譯文:心產生世上萬物,萬物的根源在於心。身逢亂世,時事艱危之時,心便也如陰天一樣,進入“晦”的狀態。每次改朝換代之後,天下荒涼如同廢墟,國家就像患有重病的人一樣,既不能多做事,也不能多運動,只能用“晦”的狀態來慢慢調養。天下大亂之時,自己只佔據一角之地,吞併天下力量不足,保全自己還倒有餘,就要以晦為心念,靜靜觀察時局的變化,這是坐著就可以取勝的策略。

達官顯貴都以從事為官還是隱居不出為最重要的事,仔細衡量輕重得失才能做出決定,從政很難,隱居卻很容易,如果用隱居的心態來做官就可以化難為易了。朝廷是執掌機密的顯要位置,自古以來就是四面爭奪交戰的焦點,想到達這位置很難,在這位置想站穩腳跟更難。只有那些不把富貴看得很重的人,才能長久保住自己的位置。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古人說:“我並不擔憂得不到富貴,卻擔心富貴來逼迫我。”人的本性沒有討厭富貴的,畏懼的只是富貴來的不義。發起一樁有利的事不如除去一樁弊端,多一件事不如少一件事,少事又不如無事。能做到使天下無事就接近於上天運行的規律了。

第八卷:用晦

原文(不喜古文跳過看譯文):制器畫謀,資之為用也,苟無用,雖器精謀善何益也。沉晦已久,人不我識,雖知己者莫辯其本心。用晦在時,時如駒逝,稍縱即逝之矣。欲擇時當察其幾先,先機而動,先發制人,始可見晦之功。惟夫幾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壯大可識,機已逝於九天,杳不可尋矣。是故用晦在乎擇時,擇時在乎識幾,識幾而待,擇機而動,其惟智者乎?

“顯擺”VS“低調”,賭注盡然是性命?《韜晦術》揭曉答案

譯文:製作器械和籌劃計謀都是為了使用的。如果不能使用,即使器械精良、計謀完善又有什麼意義呢。沉入“晦”的狀態過久,大家也都看不清他本來的面目,即便是知己者也很難認清他的心跡。使用晦術重在把握時機,時機如同白駒過隙,稍一疏忽就會失掉。要選擇時機應當認清事情的最初微妙的跡象,才能在時機到時就可以動手,先發制人,這樣才能顯示出韜晦的功效。

可嘆的是事物的最初狀態很難察覺,常因細小微弱而被人忽視,等它逐漸長大到容易識別的時候,機會卻飛到九霄雲外去了,遙遠而不可尋覓。所以用晦的關鍵在於選擇時機,選擇時機的關鍵在於認識事物的萌芽狀態,認清這種狀態而等耐,把握住成熟的時機而動手,這難道不是隻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