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爭霸戰爭的導火索竟是倆小孩兒爭桑葉

說起歷史上的戰爭,大家本能的想起其殘酷性,和導火索的複雜性。但是中國古代有一場戰爭的爆發卻很有戲劇性,原因也讓人哭笑不得。起因居然是兩個小孩子爭桑葉引發的。這場戰爭就是春秋時期吳楚爭霸戰爭,戰爭的導火索就是吳國和楚國邊境的兩個小孩兒,為了爭一棵桑樹(或桑樹葉),結果打起來了,後面引起一連串的蝴蝶效應,結果衝突上升為國家戰爭的層面了。《史記·楚世家》和《史記·吳太伯世家》及《呂氏春秋·察微》中都有詳細記載。下面節選《史記·楚世家》片段予以展示。

吳楚爭霸戰爭的導火索竟是倆小孩兒爭桑葉


【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開吳。吳使公子光伐楚,遂敗陳、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初,吳之邊邑卑梁與楚邊邑鍾離小童爭桑,兩家交怒相攻,滅卑梁人。卑梁大夫怒,發邑兵攻鍾離。楚王聞之怒,發國兵滅卑梁。吳王聞之大怒,亦發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滅鍾離、居巢。楚乃恐而城郢。】——《史記·楚世家》

吳國的邊城卑梁和楚國的邊城鍾離有兩個小孩爭奪桑樹,其中楚國人家的小孩兒吃了虧,孩子哭哭啼啼跑回家,說自己受到了欺負,楚國孩子的大人去吳國小孩家理論,結果吳國小孩家人不怎麼當回事,或者護犢子心切。楚國孩子家人沒討到說法,還和對方發生了衝突,鬧騰的很不愉快,楚國人受不了這份窩囊氣,就殺了對方。吳國的卑梁大夫覺得自己治下的吳國國民被殺,一來自己的面子過不去,二來自己的職責就是守土安民,這下可好了,面子過不去就算了,職責履行不好是要被吳王問責的。於是就帶兵去攻打楚國鍾離,算是為民報仇了。

吳楚爭霸戰爭的導火索竟是倆小孩兒爭桑葉

楚王知道卑梁大夫發兵攻打楚國的鐘離,也很生氣,這是赤裸裸的戰爭行為。在楚王心裡吳國只不過是邊陲的蕞爾蠻夷之邦,自己好歹是春秋時期的霸主,能與中原最強的晉國分庭抗禮,想當年祖上楚莊王問鼎中原時,晉國還得看我楚國臉色。連吳國大夫都敢騎到楚國頭上撩虎鬚,倘若不教訓下,以後自己還怎麼在中原混,怎麼號令手下一幫小弟?於是楚王發兵攻打卑梁。吳王得知楚國攻打自己的領土,也是很生氣,就派兵反攻,吳軍佔領了鍾離。於是乎吳楚大戰正式爆發。

吳楚爭霸戰爭的導火索竟是倆小孩兒爭桑葉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闔閭的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3萬水陸之師,乘坐戰船,由淮河溯水而上,攻打楚國,吳楚在柏舉之戰展開激戰,結果楚軍敗退,吳軍乘勝追擊,大舉西進,五戰五勝,於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入楚國郢都。楚昭王乘船西逃。楚大夫申包胥赴秦國求救,歲有“申包胥哭秦庭”,最終秦國出兵救楚國,秦楚聯軍擊敗吳軍,收復郢都。

表面上看吳楚戰爭是因為兩個小孩兒爭桑葉打架引發的,但是吳楚爭霸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實際上是吳楚為爭奪對江淮流域控制權的矛盾累積所致,同時晉國為了對抗楚國與之爭奪中原霸權,扶持吳國削弱楚國。此後楚國也如法炮製,扶持吳國的敵手越國,從南方牽制吳國勢力。吳越爭霸最後越國勝出,越國盡取吳國故地,後來進入戰國時期,越國想攻打齊國,被齊威王勸說後攻打楚國,楚國發兵滅了越國,吳越故地盡歸楚國版圖。所以說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利益博弈產生矛盾的結果,跟國家利益有著必然的聯繫。但是導火索可能是任何一個意外事件,在剖析吳楚大戰這一戰爭根本原因的複雜性的同時,回頭再看戰爭導火索時,我們不免會發現那種意外也是非常搞笑的,讓人始料不已,充滿了戲劇性。

吳楚爭霸戰爭的導火索竟是倆小孩兒爭桑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