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一:鐵的生理功能

鐵是動物機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儘管機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卻在動物的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鐵是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所必需的組成成分,並與細胞色素酶、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乙酰輔酶、琥珀酸脫氫酶等酶的活性密切相關。研究證實,鐵參與機體組織內氧的正常運輸,直接影響機體的能量和蛋白質代謝;三羧酸循環中一半以上的酶和因子含鐵或在鐵存在時才能發揮其作用,而且還會影響動物體的免疫機能。


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二: 豬缺鐵時的表現

2.1 機體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特徵是血液中紅細胞數減少,血紅蛋白濃度降低,一般認為,當機體血紅蛋白為 100 g/L 時,可以認為機體鐵含量充足;含量為 80 g/L 時,瀕臨貧血邊緣;低於 70 g/L 時認為動物已經貧血。

2.2 機體含鐵酶功能下降

缺鐵會直接影響機體線粒體電子傳遞系統,造成某些在物質和能量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的含鐵酶功能下降,如:細胞色素類、過氧化氫酶、黃嘿吟氧化酶、脂質過氧化酶等。在三梭循環中有一半以上的酶與因子含有鐵或其活性有賴於鐵時,才能發揮催化功能,缺鐵可能抑制核糖核酸還原酶、黃嘌吟氧化酶和琥珀酸脫氫酶等的活化。

2.3 機體防禦能力降低

鐵缺乏可能對免疫系統產生持久的影響,以缺鐵飼糧飼餵妊娠和泌乳期,其子代的抗體合成收到抑制作用,而這種抑制作用不會因補充鐵而逆轉。機體內許多自由基代謝環節需要鐵的參與,所以缺鐵時,

白細胞殺菌能力降低,疾病感染率會有所增加。因而補鐵應在母豬孕後2個月以後就應添加飼餵。

2.4 機體防禦能力降低

當機體缺鐵時,體重增長緩慢,生產性能降低,嚴重的會引起死亡。

以上缺鐵症狀引起貧血仔豬生長緩慢,被毛粗糙,精神萎靡,黏膜蒼白。快速生長的仔豬可能因缺氧而突然死亡。

三: 仔豬易貧血的原因

在豬的各個階段,哺乳仔豬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最高,其原因有如下幾點:母體有胎兒之間的"胎盤屏障"和"乳腺屏障"的存在,限制了母體向胎兒的鐵傳遞,使仔豬鐵貯和乳汁內鐵含量很低,不能夠滿足仔豬生長需要;新生仔豬組織鐵含量(29 mg/kg)顯著低於其它物(55-135 mg/kg),而成年豬(90 mg/kg)又高於其它動物(60-74 mg/kg),這也就導致仔豬的鐵需要量顯著高於其它動物。在實際生產中當仔豬 8 周齡時,其體重為出生體重的 8 倍,仔豬的快速生長也就需要大量的鐵來滿足;養豬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使仔豬很難接觸到母豬糞便和土壤中的鐵;在傳統的飼料生產中常規飼料原料中鐵含量較高,單從含量上講,能夠或幾乎滿足動物機體需要,但是動物對這部分鐵的吸收利用率很低(Rincker et al., 2005),而仔豬採食量很低,這部分鐵對仔豬無實際意義。


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四: 仔豬常用補鐵方式

前仔豬外源性補鐵的方式有,口服、肌肉注射和間接補鐵。對目前生產中通常會在 1到3 日齡給仔豬注射鐵劑以防止仔豬出現鐵缺乏症,效果顯著。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和鐵劑研究的發展,也有部分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肌注右旋糖酐鐵,非腸道途徑使用右旋糖酐鐵補鐵效果優於飼糧添加。目前生產中普遍採用此方法來預防仔豬缺鐵性貧血。

仔豬補血方案·賽為右旋糖酐鐵

仔豬缺鐵性貧血主要發生在 5~21日齡的哺乳,所以要在仔豬出現缺鐵前進行補鐵。兩次補鐵,三日齡,15日齡。兩次分別為1.5ml到2ml。


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但肌注補鐵後要注意過敏反應:一般出現在仔豬注射補鐵針5-10min,2小時內,過敏症狀: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皮膚髮紅,驚叫,抽搐,休克,死亡。解決方案:補鐵前準備好腎上腺素,發生過敏現象立刻注射腎上腺素1mg/頭,大約2小時內可以恢復。嚴重的豬可以配合注射vc100mg。

五:母豬鐵需要量的研究

①鐵需要量的研究

動物由於種類、性別、生理階段等的不同,所需鐵量也不同。在機體耐受量範圍內,動物自身對攝入機體的鐵具有調節作用,對於鐵的調節不僅發生在代謝階段還發生在吸收階段。在妊娠母豬的飼糧中添加 200 mg/kg 的氨基酸鐵,胎兒死亡率降低,並提高了仔豬的出生重和斷奶重。

② 氨基酸螯合鐵的理化性質

氨基酸螯合鐵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配位體與二價金屬陽離子形成五元或六元環狀結構的螯合物,其結構如圖 所示。

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因為這種結構使分子內電荷趨於中性,並且它的穩定常數比較適中,從而使礦物元素鐵在動物機體消化道中易於釋放。固從理論上講,形式的微量元素較相應的無機鹽離子更具優越性。 大量研究表明,氨基酸螯合物較無機鹽具有很多的特性,如:化學性質穩定、生物學效價高、無毒副作用、適口性好、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等,還可減少與其他微量元素的拮抗作用,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

③ 氨基酸螯合鐵的吸收利用機制

細胞膜由蛋白質和類脂構成,是細胞內外環境的天然屏障,鐵離子通過細胞膜,需要一種載體將它包被起來,形成有機的脂溶性表面才能穿過細胞膜。氨基酸螯合鐵是鐵吸收的原始模式之一,位於五元環或六元環螯合物中心的金屬元素可通過小腸絨毛刷狀緣,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機體吸收。氨基酸螯合鐵進入機體後,根據不同組織和酶系統對氨基酸的需求,將被氨基酸螯合的鐵直接運輸到特定的組織中,通過酶或組織的作用釋放出鐵來滿足機體需要。這樣就節省了吸收無機鐵所須的大量複雜的生化過程,大幅的提高鐵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端小腸(十二指腸和空腸)是鐵吸收的主要部位,其吸收利用機制因鐵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動物體內,無論是二價鐵還是三價鐵,都必須與內源或外源配位體結合形成螯合鐵,才能被吸收轉運,氨基酸就是這些配位體中較理想的一種,能夠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


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④ 氨基酸螯合鐵的吸收利用機制

螯合狀態下的微量元素是利用配位體的轉運系統,而不是金屬的轉運系統吸收的,避免了金屬離子在腸道吸收時的競爭拮抗,從而提高了吸收效率。許多研究表明,氨基酸螯合鐵的生物利用率遠高於無機鐵,且能顯著促進動物的生長、生殖和飼料轉化率。

以血紅蛋白含量為標識,給 3 日齡仔豬補給蛋氨酸鐵和硫酸亞鐵,

21 日齡時蛋氨酸鐵的相對生物學效價為 180%研究發現蛋氨酸鐵對哺乳仔豬的相對生物學效價為 183%。在妊娠母豬飼糧中添加氨基酸螯合鐵,鐵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還可降低胎兒死亡率,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斷奶重),這表明螯合鐵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胚胎,而無機鐵則無法通過

研究表明,在母豬妊娠期和哺乳期飼糧中添加 55 mg/kg 的蛋白質鰲合物,可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促進仔豬血紅蛋白的合成。,母豬產前5 周添加 150 mg/kg,仔豬出生後無任何補鐵措施即可達到預防和治療仔豬貧血的目的。在產前 1 個月的母豬飼料中添加 500 mg/kg 甘氨酸鐵,初乳中鐵含量提高了 2.45%,仔豬初生重提高 42.4%,死亡率降低 6.4%,血液中鐵含量提高 24.9%。

研究還發現,仔豬 4-7 周齡時,飼糧中 110 mg/kg 的鐵就能滿足正常的生理需要。在仔豬飼料中添加 90 mg/kg 的甘氨酸鐵,與硫酸亞鐵組相比可顯著提高仔豬日增重、血紅蛋白含量及增強仔豬免疫功能。綜合生產性能及屠宰試驗,建議 7-20kg 仔豬飼糧鐵含量為 105 mg/kg。各種動物對過量鐵的耐受力都較強,但家畜的腸屏障並不能有效地防止過量鐵的吸收,高劑量的鐵(每頭 400 mg)可導致仔畜死亡。豬飼糧鐵的最大安全量為 3000 mg/kg,當飼糧鐵利用率低時,耐受量會相應提高,飼料鐵達 5000 mg/kg 才可引起豬中毒。

無機鐵被動物吸收及蓄積的量很低,吸收率僅為 10%,大部分隨糞便排出體外,影響環境,破壞地力,引起農作物中鐵的富集,危害人畜健康。在常規飼糧基礎上,以氨基酸螯合物形態存在的微量元素吸收率是無機態微量元素的 1.8-4.0 倍。還有研究報道在機體內,氨基酸螯合鐵的吸收和代謝為無機鐵的 25 倍,這都說明無機鐵在機體消化代謝後被大量排出,氨基酸螯合鐵在體內的維持代謝比被消化的硫

酸亞鐵數量多 25%~65%。氨基酸螯合鐵的生物學效價較高,故低添加量的螯合鐵就可代替高劑量的無機鐵,

②賽為母豬補鐵方案:富血寶

這裡我們可以給母豬在飼料中添加富血寶,含有氨基酸螯合鐵、有機鐵、甘氨酸鐵、富馬酸亞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及中藥黃芪、黨參、當歸、白朮等。

懷孕85天到斷奶拌料使用每噸料添加1000克。斷奶五日後單獨飼餵,每頭10g一天,補鐵補氣血,適合母豬缺鐵產後氣血兩虛的情況。

六 母豬飼糧中添加不同鐵源及水平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①母豬飼糧中添加不同鐵源及水平鐵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不同鐵源及水平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見表 3-1。

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統計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

添加鐵製劑顯著提高了母豬窩產活仔數,並有減少窩產弱仔數和提高仔豬初生重的趨勢。與 Fe SO4·H2O 組相比,顯著提高了仔豬初生重。窩產活仔數和仔豬初生體重均隨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線性和二次增加,同時產弱仔數有線性降低趨勢。

②母豬飼糧中添加不同鐵源及水平鐵對仔豬生長體重變化的影響

在母豬飼糧中添加不同鐵源及水平對所產仔豬體重的影響見表 3-2

添加氨基酸螯合鐵對母豬繁殖性能及仔豬生長髮育的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添加鐵製劑顯著提高了仔豬 7、14、21 日齡時的體重及 隨母豬飼糧中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線性和二次增加;仔豬 7、14 日齡時的體重,隨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增加,並出現呈線性增加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