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好,继续敲小黑板!!!!

老传统,先抛出一个问题:

1、耶稣存在吗?

2、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新教有什么区别?

3、艺术作品中都隐藏着哪些关于耶稣的故事?

耶稣基督,是基督教徒心目中最神圣、最具爱心、最具悲悯情怀的神。国外旅行,去教堂参观,我们随处可以见到耶稣的造像、画像,在西方艺术的殿堂里,宗教题材的画作绝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乔托、卡拉瓦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罗丹等蜚声世界的艺术巨匠,都创作了许多与耶稣相关的艺术作品。欲深刻理解大师艺术,首先就要了解大师笔下那个叫做耶稣的人(究竟是人还是神,是教派争论的话题,笔者不知道确切答案,也不想参与争论)。


No.1 圣诞,是耶稣的诞生日?

耶稣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问起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会露出“鄙视”的微笑,耶稣,当然存在呀,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不就是公元元年吗?耶稣诞生的前一天,不就是“平安夜”吗?耶稣诞生那天,不就是圣诞节吗?


大家说得都没错,但是,风俗归风俗,事实归事实。风俗,约定俗成,大家认可便好,而事实,必须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依据。


首先,耶稣诞生的年份为公元元年,这只是公元4世纪时的一本拉丁文史书的记载,是罗马一家之言。事实上,关于耶稣出生的年份,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公元前4年、公元前6年、公元前8年等等。


其次,关于耶稣的出生日期也是众说纷纭。东正教就认为1月6号为圣诞节。那我们为什么现在公认为12月25日为圣诞节呢?这种提法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规定。公元4世纪,基督教一路跌跌撞撞、血雨腥风后,终于获得了罗马统治阶级的认可,被定为国教。之前,罗马人是信奉多神的,无论是东方的神(东方,主要指小亚细亚,也就是今天的两河流域,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他们基本不信我们的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还是希腊神话中的神,他们都会膜拜。有信仰,便会有很多习俗、很多禁忌、很多仪式,这些习俗、禁忌和仪式也会代代相传,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思想和思维习惯中,具有一定的惯性,不容易更改。


引进了新的宗教,并且定为国教,就面临着一个怎样把新的信仰习俗和旧习俗兼容的问题。于是,当时高层的社会学者便发挥特长,将传统宗教的一些仪式、节日巧妙地加到了基督教里,最典型的就是把西方的太阳神诞生的日子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圣诞。这样,信仰的更迭就能在比较温和的状态下进行。


再次,我们知道关于基督耶稣的记录,最早都在公元200年左右,而且都是那些号称基督门徒们的著作。而与基督生活较近的犹太历史学家们的著作中,却找不到耶稣的任何记录。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就否认耶稣本人的存在。古代社会,大部分历史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播,如果没有荷马的整理,谁又会知道那场壮烈的特洛伊战争和战神阿喀琉斯呢?况且,耶稣也不是什么皇帝、祭司、大主教,他的一生都与穷困潦倒的渔民和小手工业者、小买卖人打交道,他们都不是愿意用文字传播信息的人,进不了正规的史书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总之,耶稣是否存在是一个至今无法说清,事实上也无需说清楚的事情。就像我们也不会去苦苦追问到底有没有观音、财神、小哪吒,更多的时候,是人们愿意相信他们的存在,愿意拜倒在他们的脚下去修行。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基督和他的门徒在加利利海》(亨利·奥萨瓦·坦纳)


No.2 一段历史,多种信仰

一段犹太民族的历史,成了世界上几种信仰的“土壤”。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犹太教,是我们在了解西方文化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字眼,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基督教,是信奉基督耶稣的宗教,基督教最早被宣布合法化,并定为国教是在公元4世纪,在罗马,在罗马,在罗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不是在耶稣的家乡犹太。


公元4世纪的罗马大帝国,早已没有了奥古斯都·屋大维时期的荣光,帝国一度存在着4个皇帝,2个正皇帝,2个副皇帝,东西罗马已经初步形成。西罗马就是以亚平宁半岛为中心,说拉丁语的地区,东罗马就是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为中心,说希腊语的地区。历史有点复杂,我只能删繁就简,长话短说。


帝国已经面临分裂,在东罗马皇帝奥古斯丁统治的时候,帝国出现了一段“回光返照”式的统一繁荣(统一了东西罗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奥古斯丁皇帝承认了基督教合法,他的下任皇帝把基督教宣布为国教。于是,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繁荣起来。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罗马分裂后,东罗马的教会认为,是东罗马的皇帝最先宣布基督教合法,所以他们这里的基督教才是正宗的基督教,所以自己叫做“正教”,因为是东罗马帝国的宗教,所以史学家便于区分,所以叫做“东正教”。就如同我们的东汉西汉,只是史学家为了区分方便,其实当时的人们叫法只有一个,都叫“汉”。斯拉夫民族、希腊、俄罗斯信仰的大都是东正教。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西罗马帝国,由于人员成分相对复杂,北方蛮族不断入侵、融合,所以他们的基督教包容性更强,宣扬的口号是“包容天下的主”,所以也叫“天主教”,后来,西欧国家大部分信仰天主教。


新教,就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宗教,主要是反对传统基督教教会的腐败、堕落而创建,同样信仰基督耶稣,但反对教会。宗教改革对西方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文艺复兴、科技革命并成为将西方推向现代社会的“三大动力”。


可以说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是基督教。


犹太,是基督耶稣的家乡,可是,犹太教只信奉耶和华是唯一的主,不相信耶稣,传说耶稣当年就是由于宣扬自己是耶和华的儿子,是犹太的王,被犹太宗教保守势力杀死。


知识加油站:

所以,当你走进一个教堂的时候,


发现里面没有耶稣,只有耶和华、摩西的故事,那就是犹太教堂


发现一个教堂里只有刻板的宗教画,没有雕像,那多半就是东正教堂,因为希腊传统,重理性,反对造神像;


当你发现教堂里面有美丽反复的装饰,有优美生动的画像,且有美轮美奂的雕塑的时候,多半是天主教堂


当你参观一座近几百年才建成的教堂,里面装饰非常简朴,那多半就是新教的教堂

了。


当然,以上只是个大概的区分,西方的教会派别其实有很多,教义、教规也有很多交叉重叠之处,并没有绝对的区分和界限。


No.3 艺术品中的基督耶稣

宗教题材,是西方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西方艺术,没有宗教方面的积累是难以企及真谛的。单从绘画论,在与基督耶稣相关的题材中,圣母领报(也叫天使报喜)、东方三博士朝见、耶稣与门徒、耶稣受难等等主题,被演绎得最多。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三博士来朝》(多米尼哥·基兰达奥)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耶稣受难》(杜乔·迪·博尼塞尼亚)

圣母领报,是说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处女之身怀孕,天使告诉她,她怀得是“圣灵”;耶稣出生后,三位来自小亚细亚的博士专门拜见,并赠送礼物,就是所谓的东方三博士朝圣;耶稣和门徒的故事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也许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就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后三天之后复活的故事。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圣母子(罗希尔·范德魏登)

围绕着基督耶稣的故事,西方一代代的艺术家奉献着毕生的智慧和才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对基督和耶稣的虔诚演绎,推动着西方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进步。


6期《圣经的故事》到此就讲完了。虽然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太多的不同,虽然我们不一定去信仰宗教,但是人类的智慧与文化,总有相通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是交流的前提,希望大家都能通过一本浅显的《圣经的故事》,找到进入西方文化宝库的钥匙。


知识加油站:

各版本的《最后的晚餐》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湿壁画 420×910cm 1495-1498 米兰圣母感恩教堂修道院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吉兰达约《最后的晚餐》 木板蛋彩画 1476年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安德里亚·索拉里《最后的晚餐》 约1520 布面油画 达芬奇博物馆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吉亚姆佩特里诺《最后的晚餐》 布面油画 约1520年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亚当·范·诺尔特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乔托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丁托列托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尼古拉斯·洛里奇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安迪·沃霍尔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米哈伊洛·博伊丘克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六:艺术作品中的耶稣

《最后的晚餐》 耶格·拉格吉布


往期 读《圣经的故事》系列 回顾:


· · · 感悟 · · ·


我们通过读书,

看到另一个世界,

感受另一种人生!


是新朋友吗?记得点“言值公社”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