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曆史38:英國人騎到頭上來了!傑佛遜為避免捲入戰爭一忍再忍

十九世紀伊始,歐洲局勢劇變。英國與法國鏖戰,美國卻在新大陸悄然興起,開創了近代民主制度之先河。內憂外患之際,總統托馬斯•傑佛遜試圖避免介入歐洲的紛爭。他開源節流、購地拓疆,並革除積弊,重新安排內閣,為政治變革掃除障礙。儘管傑佛遜未能在司法方面取得主動,但聯邦黨在他任內已然昨日黃花,貴族政治逐漸轉變為平民政治。

美國曆史38:英國人騎到頭上來了!傑佛遜為避免捲入戰爭一忍再忍

托馬斯•傑佛遜(圖片:美國畫家Rembrandt Peale 1800年畫作 )

英國的哪些做法讓托馬斯•傑佛遜忍無可忍?

在外交方面,傑佛遜還面臨著一大難題。英國不允許美國在英法之間保持中立,他們採用強硬方式作為報復。英國海軍一直採取強制入伍政策,政府有權命令任何地方的英國公民參軍服役,包括旅居海外的英國人。在當時,由於英國海軍條件惡劣,不少人鋌而走險當逃兵。其中一些人跑到美國船隻上工作,令英國政府大為惱火。因此,美國船隻途徑英國水域,經常遭到攔截和搜查,發現有英國出生的人就當即抓走,這其中也包括很多被誤抓的美國公民。除了強制徵兵,英國還在貿易方面限制美國。英國為阻止美國跟法國及其殖民地進行交易,在1805年,派戰艦封鎖紐約港口,所有出港船隻必須接受搜查。一旦發現有運往法國的物資,貨船就會被押往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港。在那裡,英國法庭有權沒收貨物,並強迫船主繳納鉅額罰款。

英國的挑釁行徑,讓傑佛遜總統怒不可遏。他對英國多次提出抗議無果後,派詹姆斯•門羅赴英交涉。但英國外交大臣以沒時間為藉口,拒絕接見門羅。因門羅一再吃閉門羹,美國國會決定主動出擊。

美國曆史38:英國人騎到頭上來了!傑佛遜為避免捲入戰爭一忍再忍

詹姆斯•門羅(圖片:美國畫家Samuel Morse 約1819年畫作)

傑佛遜採取了什麼對策?

議員們拿出兩種方案。第一個是在英國對美國的抗議做出答覆前,禁止從英國及其殖民地進口任何物資。支持者稱,雖然不希望破壞國際關係,但面對英國持續的敵對態度,我們別無選擇。然而,有些議員說這是過激之舉,會激怒英國,導致戰爭。他們認為過猶不及,相對溫和的方式才是上策。這就是第二種方案,只禁止從英國進口那些可以從其他地方進口的物資,即部分禁運。經過四個月的商榷,國會最終批准了第二個方案。

其實傑佛遜並不希望貿易禁令曠日持久,他本意是以此作為權宜之計來迫使英方妥協。國會批准禁令之後,他便派威廉•平克尼前往倫敦,助門羅一臂之力。

美國對英國有哪些要求?英國怎麼回應的?

平克尼和門羅的任務就是要向英國清楚地表達美方立場:如果想要繼續和美國人做生意,就不能再從美國船隻上抓人,並停止干涉美國跟法國的貿易往來,另外還要對以往沒收美國貨物帶來的損失進行賠償。然而,平克尼和門羅都明白,如果完全照辦,協議將無法達成。

自獨立戰爭爆發,英國對美國素來虎視眈眈,尤其現在民主共和黨當政,內閣普遍傾向法國,美國更成為英國心腹之患。美國受刁難,畢竟是英國故意為之,現在與它講道理,自然無法實現。於是,兩人自作主張,改變了談判條件,可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首先,他們不要求英國賠償沒收的貨物。其次,在徵兵問題上,他們接受了一項備註,只讓英國保證不再抓捕美國水兵;至於英國來的逃兵,抱歉,被英軍抓走就吃不了兜著走吧,美方愛莫能助。

1806年,平克尼和門羅返回美國。面對他們擅自篡改條款的行為,傑佛遜龍顏大怒,他命令他們重新開啟談判;國務卿麥迪遜也責備二人不該貿然簽字。可是,新的談判尚未付諸行動,英美之間就發生了一起衝突。

Chesapeake號事件是怎麼回事?

事情起因是一艘搜捕逃兵的英國軍艦對美國Chesapeake號軍艦發起進攻。英國相信,Chesapeake號窩藏了英國的逃兵;但美方拒絕交人,他們堅持,船上都是被英方強迫服役的美國公民。在英國軍艦試圖攔截後,Chesapeake號船長拒絕停船,於是英軍主動開火,把所有大炮都對準了Chesapeake。而Chesapeake只有一門大炮,寡不敵眾,被迫投降。消息很快傳到了首都華盛頓,傑佛遜勒令所有英國船隻立即離開美國水域,並警告美國人不要幫助英國人,否則不論國籍,一律緝拿歸案。

美國曆史38:英國人騎到頭上來了!傑佛遜為避免捲入戰爭一忍再忍

英國護衛艦和切薩皮克之戰的1813年插圖(W. Elmes,藝術家/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

遠在倫敦的門羅,本想要和英國重新談判。得知Chesapeake事件後,他立即提出抗議,但英國外交大臣置之不理。門羅感到久留無益,起身回國。誰知他剛剛離開,英國就頒佈新規,要求一切駛往歐洲的美國船隻,都要先停靠英國,待申請許可後才能繼續前行,違令船隻一律扣押。這讓岌岌可危的英美關係雪上加霜。

貿易禁令為什麼後來又升級了?

面對日益加重的危機,傑佛遜召開內閣會議,商談對策。傑佛遜說,美國有三種選擇,一是跟英國開戰、一決高下;二是停止跟歐洲的一切貿易;三是按兵不動。傑佛遜比較支持第二種選擇,暫時斷絕跟歐洲的貿易往來。經過一番討論,國會於1807年批准了傑佛遜的提議,禁止任何船隻進出美國水域。至此,對英國的部分貿易禁運升級為對整個歐洲的全面禁運。傑佛遜解釋說,這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退而求其次的辦法。理由是,美國船隻一旦離開美國控制的水域,就可能被英國或法國扣押,點燃戰火,讓美國捲入戰爭。傑佛遜說,在這些國家恢復理智之前,美國寧可斷絕和他們的來往。

禁令對美國經濟產生了什麼影響?

然而,持續升溫的貿易禁運政策,給傑佛遜總統任期的最後一段時間帶來了麻煩。雖然傑佛遜的本意是要保護商人、船主和水手,但這些人恰恰最反對禁運。他們寧願冒著船隻遭扣押的風險去做生意,也不願意失去賺錢的機會。局勢的變化,讓已在政壇失勢的聯邦黨人,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們想利用民眾的不滿,同傑佛遜和他領導的民主共和黨展開新一輪的政治鬥爭。聯邦黨人的報紙開始攻擊傑佛遜,指責他實施禁令的實際目的是為了幫助拿破崙,還說他是法國人的工具。一名聯邦黨參議員寫了本小冊子,攻擊傑佛遜的貿易禁令,他號召東北部各州拒絕執行這項禁令。不僅如此,他還秘密會見了前來華盛頓討論局勢的英國官員,並且告訴他說,傑佛遜很快就會因為禁令而被趕下臺。當然,聯邦黨人也不斷說服國會,終止禁令,但始終沒有成功,因為聯邦黨早已不再是多數黨了。

禁令對傑佛遜本人產生了什麼影響?

美國曆史38:英國人騎到頭上來了!傑佛遜為避免捲入戰爭一忍再忍

1807年6月22日,切薩皮克號由於拒絕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搜索逃兵請求而遭其炮擊

面對日益高漲的反對聲音,傑佛遜總統感到了巨大壓力,他也知道禁令不可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他希望人們能夠理解,他的初衷是為了避免美國捲入戰爭,使美國多年來的建設功虧一簣。但是,貿易禁令的確對美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僅東北部的工業受到巨大沖擊,就連南方的農業也受到波及。菸草是南方的主要作物之一,而英國是菸草最大的買家。禁令讓菸草的價格一夜暴跌,幾乎一文不值。小麥也是慘不忍睹,價格跌了30多倍,昔日良田被荒廢棄置,許多農場主突然感到了經濟上的拮据。

面對重重壓力,傑佛遜能頂得住嗎?禁令還要持續多久?他馬上就要卸任了,之後又將去哪裡呢?請看下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