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如果,才有了三國典故之「火燒赤壁」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後,便計劃南征。那時劉備尚在荊州,然曹操揮師南下尚未抵達荊州時,劉表病逝了,蔡瑁,張允等人擁立劉琮接替劉表,執掌荊州。隨著曹操大軍的不斷接近,投降派聲音不斷,最終剛接任荊州的劉琮決定投降曹操,而這個時候,還在樊城屯兵的劉備,卻一無所知。直到曹操抵達新野之後,劉備才發現異常,遂知道了劉琮即將投降,於是便棄城南逃。

沒有如果,才有了三國典故之「火燒赤壁」

劉備南逃之後,諸葛亮前往東吳和孫權達成聯合。共同抗曹。曹操此行意在將南方一統,在收編荊州之兵後,於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帶兵欲從赤壁渡江,恰好遇到逆水而來的孫劉聯軍,由於曹操大軍多為北方人,且之前無水軍,現在是新編的水軍及部分收編的荊州水軍,偶遇孫劉聯軍直接被挫敗。曹操退守江北,孫劉聯軍則停守南案,兩軍形成對峙局面。

面對水軍的現狀,為了能讓士兵習慣戰船,曹操名人將船首位相連,這樣增加船的穩定,士兵便會和在陸地上的戰力一樣了。

沒有如果,才有了三國典故之「火燒赤壁」

正所謂,有盾必有矛,聰明反被聰明誤。孫劉聯軍看站曹操戰船連在一起,雖然穩定,但一旦著火,便全體遭殃。於是,周瑜部下老將黃蓋請纓,假降曹操,準備十首快船,裝上乾柴,澆上油,趁著東南風,直髮江北曹操戰船營。此時的曹軍都以為黃蓋是真來投降的,毫無防備,在快到曹軍戰船時,黃蓋命令十首戰船同時點火,在東南風的助力下,火勢瞬間起來。黃蓋帶士兵跳入江中,和後方接應的聯軍會合。十首火船如火箭般直插曹操戰船營,頓時火光漫天,大火蔓延,就連陸地上的軍營也被大火吞噬。曹操大軍不是被燒就是被淹(不是專業水軍,不會水)。殘餘兵力也被隨之跟上的孫劉聯軍擊潰。曹操率軍倉惶撤退。

沒有如果,才有了三國典故之「火燒赤壁」

此次戰役被稱為赤壁之戰,由於此戰採用的火攻,故便有了火燒赤壁的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