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申請切勿踩紅線

總是有人要問哈佛、耶魯等名校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學生?每年放榜之後,很多被錄取學生的成績、個人背景、課外活動經歷、文書甚至推薦信都會被大家扒個底兒掉。我們總是試圖能夠從這些成功的案例中挖掘到可以借鑑的經驗,殊不知成功從來都是無法複製的,一模一樣的簡歷也不能等同於同等優秀的人,甚至有些時候過於刻意地複製成功反而會導致失敗。

名校申請切勿踩紅線

功利心哈佛大學不會招那些只是為了提高自己進入哈佛或其他名校的機會而做事情的學生。比如說,那些擁有很多門MOOC課程證書或者每個學期都參加不同夏校課程的學生其功利心就很明顯,學校不會只因為這些就認為你很優秀。哈佛當然不是排斥那些學習MOOC和參加夏校的學生,但是比起形式哈佛更看重學生內在對於知識的渴求和學習能力。你在過程中收穫的知識、經驗、感悟和結識的朋友遠遠比那些所謂的證書更重要。還有,哈佛在招生的時候對於學生高三的成績是不做要求的,但是如果僅僅因為申請時不做要求就隨意對待,低分甚至不及格,恐怕也會給人一種功利的感覺 。優秀是一種習慣! 目的性也許你覺得參加課外活動是為自己的簡歷鍍金的好方法,但是一個簡歷上一長串各種活動名稱的學生也不是哈佛欣賞的學生類型。像去非洲建一個月的房子但是卻沒有任何真正公益意義的活動只是在博噱頭;只為了提高入學幾率而刻意培養的長笛技能不能更代表你的愛好;利用某些商業公司進行的特定實習招生官能夠一眼就分辨出來。所以,與其為了讓自己的簡歷好看而參加一堆你不感興趣的活動,不如只參加幾個你最感興趣最能投入自己的熱情的活動,沒有人可以做到在每個方面都很完美,通才某些時候就等於庸才,挖掘那些你自己真正熱愛並擅長的活動吧,那些可以隨意跟面試官侃侃而談一個小時還不夠的活動經歷會讓你整個人都發光。

不主動

對申請不主動不用心的學生恐怕很難獲得學校的青睞,比如說如果連最基本的申請需要提交的材料、申請截止日期等信息都不自己主動去查詢的話,不被錄取也是正常。

當然過於刻意的主動也不是什麼好事,比如讓市長、議員或者其他名氣很大但是對你的學術表現毫不知情的人給你寫推薦信,或者暗示學校如果錄取了學校可以捐一大筆錢,這些都不會幫你提高勝算!

想一勞永逸

那些把哈佛當做通往美好世界大門金鑰匙的同學可以回家洗洗睡了,哈佛≠成功!

哈佛大學,或者其他耶魯、MIT、斯坦福等學校,她們是一個平臺,為你提供資源、機會的地方,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哈佛的名氣或許會幫你獲得谷歌的面試機會,但是卻並不能保證所有的人都能成功獲得offer。相反,一所好的公立大學,如密歇根大學、明尼蘇打大學、UCB、賓州州立等學校在教育資源和就業機會方面也並不會比哈佛遜色,你同樣可以獲得進名企的機會。

所有的成功最終都取決於你自身的實力,而非學校的名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