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模仿遊戲》是一部由莫騰·泰杜姆執導的一部充滿戲劇魅力的傳記電影,改編於Andrew Hodges的傳記《艾倫·圖靈》,

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凱拉·奈特莉等主演。2015年已經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入圍2015年奧斯卡8項大獎,幫助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首次獲得提名影帝,並在最後斬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整部影片完美的運用蒙太奇藝術,再現了"計算機及人工智能之父"艾倫·麥席森·圖靈的傳奇經歷。

影片以一個監獄的畫面開頭,劍橋教授圖靈因為同性戀而被起訴,在圖靈的緩慢自述中,我們回到戰火紛飛的二戰時期,以圖靈為首的數學家破解德國密碼系統系統"恩尼格瑪"的艱辛之旅。在不住的懷疑中,圖靈做到了"因為有時候正式人們不抱期望之人,做出了人們不敢期望的事",而且他最後也做到了,而也是影片外的我們所需要做的。

作為一個人物自傳的影片,按道理無論怎麼改編也只能"萬變不離其宗",那它又是如何將一個較為平穩的敘述改編為一個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金像獎的符合電影敘事原理的曲折故事呢?

本文我將從"障礙設置"、"敘事結構"以及"主題呈現"三大部分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與分析。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障礙設置:完美運用一個看起來無法完成的目標使觀眾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一個電影是否能讓觀眾買賬,多數要取決於主角達成"目標"的困難程度。越是看起來很難完成,觀眾越有要看下去的願望。

這裡我們舉一個例子:之前熱映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在影片最後滅霸一個響指毀滅了一半的人類,那麼如此強大的反派,主角們到底該怎麼絕地翻盤呢?這就是一個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在電影結束後,"主角們如何成功翻盤"成為了人們茶閒飯後的熱議話題,這就是"障礙設置"的完美運用。

但對於這種"障礙設置"如果設置的別出心裁,它可以在無形中推動故事發展,但如果設置的太多,電影節奏就會變慢,觀眾也會變得不耐煩。所以在使用時就需要編劇認真的思考,而不是為了電影的曲折性去刻意的設置攔路虎。

而《模仿遊戲》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首先,劇本為圖靈開局就設置好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破解恩尼格碼密碼,而且失敗後還有一個無法挽回的毀滅——英國將在戰爭中失敗。並且電影用了開頭短短的十幾分鍾就交代好了這一點。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1)第一次阻礙——面試

而在完成開頭設置的目標過程中,很快"圖靈"就遇到了第一個"障礙設置"。

圖靈性格孤僻,不懂德語,這讓面試官對他的第一映像急轉直下,而這樣下去促成的結果就是他還沒開始就要結束。

而這一情節主要是為了初步塑造人物角色,讓觀眾對"圖靈"和負責面試的"丹尼斯頓"有一個具體三維化的認識。如果圖靈真的被駁回面試,那麼前期鋪墊的時間過長,不利於觀眾將自我體驗帶入影片中。

並且在這一過程中,隨著丹尼斯頓的面試講解和圖靈的旁白反問,間接向觀眾解釋了主角需要破解"恩尼格碼"的必須性和困難性。

2) 第二次阻礙——恩尼格碼密碼破解的困難

納粹德國通過無線電傳遞信息,而且這些信息是可以隨意截獲的,只不過加了密,是一堆"亂碼"。而如果要知道這些亂碼錶達了什麼,就需要破解德國的"恩尼格碼",所謂神秘的密碼系統。

而恩尼格碼密碼的設定模式有1.59垓種可能性,圖靈和他的同事要做的——嘗試所有可能性,並且每次的時間只有18小時,因為納粹那天早晨六點發第一條密碼並且每天夜晚十二點更換全新的密碼設定模式。

他們需要在18小時之內,完成理論上兩千萬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此天塹般的目標依靠數字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並赤裸裸的展現在觀眾面前,是觀眾提起興趣——圖靈和他的團隊接下來究竟會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麻煩。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3) 第三次阻礙——用魔法打敗魔法,用機器打敗機器

對於這個不可能的阻礙,圖靈提出瞭解決方案,打算製造出一個可以短時間內完成巨大運算量的機器,但由於不被他的上司丹尼斯頓所理解,遭到了當頭一棒。

而且由於圖靈的性格孤僻、情商不高,還遭到了同事的排擠和孤立,沒人理解他的思維,沒人願意幫助他,至此他只可孤軍奮戰。

當主角一個人無法戰勝所有阻礙,配角的作用就要開始顯現。

瓊·克拉克在適當的時候出現,成為了圖靈的助手,同時也成為了解開第三個阻礙的鑰匙。

4) 第四次阻礙——被懷疑是間諜

工作不順利還被冤枉為納粹的間諜,雖然圖靈勉強躲過一劫,但一個不知何時會引爆的懸念就此悄然埋下。

在被懷疑之後,早已不滿圖靈的上司——丹尼斯頓終於爆發,以"圖靈這麼久沒有任何建樹"為理由要將圖靈開除,最後被圖靈的同事們合理擔保下作罷,但留下了一個月的期限。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而在最後,由於德軍有大量重複內容的加密信息,圖靈利用這些"已知"信息,為機器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運算,並徹底打敗了"恩尼格碼"。

5) 第五次阻礙——一個又一個悲劇的誕生

"障礙"在推動故事發展的同時,也會迫使角色去做出艱難的選擇——

隨著密碼的破解,圖靈也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他可以馬上通知英國軍方,阻止德軍的襲擊行動。但一旦成功阻止,德國就有可能知道恩尼格瑪被攻破然後立刻改變密碼,那他們所做的一切變成了無用功。可如果不阻止,成千上萬的生命,包括團隊成員皮特的哥哥大概率會死在這場襲擊上。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緊接著,還有和女配瓊的感情糾葛以及第三個高潮——遭受同性戀指控,當一切都交織在一起,會使得觀眾在最後幾分鐘也仍然持續關注著圖靈的命運走向,並使整部影片染上了一份灰色,多了一份沉重的情感意義。

敘事結構:非線性敘事手法將觀眾不斷地置於回憶和現實,給影片以更厚重的情感表達

影片在結構中準備了一條明線和兩條暗線,明線為二戰時代破解恩尼格碼,暗線為圖靈學生時代與克里斯托的情誼和50年代被警察發現的秘密。

編劇選擇從三種不同的方面暗中不斷完善和填補作為天才的主角"圖靈"的性格特點,既豐富了故事的情感內涵,也讓影片和觀眾有了更多的情感交織點。

1)暗線:50年代的圖靈

影片從1951年開始,從1951年結束,可以做到前後呼應。

而面對入室搶劫毫不在意的圖靈,他怪異的行為引起了警官們的"充分懷疑"。

那圖靈這麼做到底是為什麼?影片在一開始就"心機"的為觀眾埋下了伏筆。

而在之後,觀眾才會明白,前面圖靈的旁白其實是在"未來"審訊時所說的話,二戰的主線可以看作是圖靈自己所講述的。 那麼50年代時間線的作用除了與結局前後呼應,還起著推進劇情的作用。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2)

主線:二戰時期的圖靈

人們瞭解到圖靈的大多數心理特徵都是通過這條主線,作為一個天才,性格孤僻,不善言辭,不明白人們對他隱晦的表達。

一刻不停,毫無"尿點"地劇本衝突不停推進讓觀眾與圖靈一起經歷了跌宕他的一生,併為最後圖靈的悲劇結局——自殺做足了準備。

3)暗線:學生時代的圖靈

這一條時間線,主要是加強塑造圖靈的心理——童年遭遇校園霸凌,導致本來就不善與人交流的他變得更加孤僻,只有克里斯托弗能夠解開他的心結。

克里斯托弗對圖靈的影響是深遠的,圖靈把自己發明的機器命名為"克里斯托弗",用意是顯而易見的。

只是一直處於獨立事件的"學生時代時間線",一直到圖靈情緒爆發,嚎哭著喊出"你不能讓我孤零零,我不想自己一個人"後,學生時代的情節才算是真正地與其他兩條線匯合。

而圖靈為什麼會喊出這句話,原因也足以令人扼腕嘆息,也讓觀眾們再一次看到了圖靈一直孤單的心靈。

電影也至此從一個表面上的"解謎故事",深入成為一個溢滿情感的情感故事。

片名中的"模仿",也讓我們不禁思索,這層模仿,是不是也有圖靈模仿克里斯托弗來對待他人的意味。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主題呈現:"模仿遊戲"的真正含義

片名"模仿遊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現在影片中,是在圖靈在審訊室中說出"The Imitation Game",並且前面還有一大段解釋的話,但這部影片不像大多數自傳取名為"圖靈傳",而是叫做"模仿遊戲",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們去深究的。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模仿遊戲"的含義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並且對應了三條時間線,逐層深入又互為一體。

1) 二戰時期:機器模仿人工運算

二戰最後的勝利,是圖靈成功的造出了電腦的雛形——"克里斯托弗",而圖靈製造電腦的思路,就是用機器模仿人類,並且是一種更出色的模仿,讓更為出色的運算速度來代替人類做一些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事情。

這正是這種模仿,上帝沒能拯救這個世界,但圖靈做到了。

2) 50年代:人類模仿機器

在這一條時間線,最能引起觀眾情感波動的就是最後一幕中天才"圖靈"的自殺。

而圖靈自殺歸其緣由就是當時對於"同性戀"不理解不認同的社會現象,並且逼迫圖靈進行"化學閹割",影片最後的圖靈連杯子都無法握住,那種憔悴不堪的樣子讓人感到憤怒而悲慼,他要見證機器變得越來越智能哪怕自己的身體無法支撐,那一段獨白讓人眼淚狂飆,這對於一個曾經閃耀的天才是何等的殘忍。

"人類模仿機器"就是說明了這一點,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世界能夠懂得包容不同觀念、不同信仰、不同取向的群體。

人類不是機器,機器會遵守一切,當有任何事物超出原定範疇,機器就會報錯並進行維護刪除,但人類不應該這樣,不同的思維方式不代表就該被判處死刑。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3) 學生時期:機器模仿人類,圖靈模仿克里斯托弗

在這個時間段中,影片向觀影者展示了圖靈的真正目的——他要用機器"模仿"克里斯托弗,他要用機器模仿人類。

從出現時將圖靈拯救於水火,到引導圖靈第一次接觸了"密碼破譯",再到瓊要離開破譯工作圖靈所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可以說克里斯托弗貫穿並影響了圖靈的一生。

正因為如此,克里斯托弗的離開對圖靈造成了巨大打擊,而在此之後,圖靈無意中也在模仿著克里斯托弗對待他人的方式。

圖靈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有"圖靈機"的設想,而破解恩尼格瑪密碼,正好給了他一筆大資金,用以打造機器,而在製造出"電腦"後,他毫不猶豫的把機器命名為"克里斯托弗"。

如此一來《模仿遊戲》圖靈的藝術形象就不單純是一個愛國為民的數學家,還是一個失去摯愛的孤獨可憐人。

搞定完恩尼格瑪之後,他仍然在提升的"克里斯托弗"的性能,只為"克里斯托弗"能真的變成克里斯托弗。

在劇中,皮特對圖靈反對告知外界他們已經破解了密碼做出反駁時,說:"你並不是上帝,你沒有權利決定別人的命運。"

但圖靈回答,"我們有這個權利,因為別人都沒這個能力。"

《模仿遊戲》:一個隱藏在天才下的悲劇

這句話不但是在說與皮特,更是說給他自己聽。

因為"電腦"的出現,給了人類充當上帝的機會,也給了圖靈一個機會——創造出克里斯托弗。

只是,圖靈還是沒來得及把"克里斯托弗"變成一個"人類",當時的社會就從他手中把這個機會奪走了。

結語

這部影片只刻畫了圖靈波瀾起伏的人生中,短短的一小段;也只展現了圖靈人格中的一個方面。但它讓更多連"圖靈"這個名字都沒聽過的人瞭解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知道正是他的工作讓二戰提前結束了好幾年。

我們在成長中會經歷許多的迷茫,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我們經歷這些到底是為了什麼,但就像《圖靈》中一樣,即使有再多的困難和想象不到的突發狀況,也唯有堅持到底,堅信生命中的信仰,站起來擦掉身上的血痕,努力而有尊嚴的走好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