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古代的讀書人,唯一的出頭之路,那便是通過科舉考試,證明自己的實力。有了榜名,那麼進入仕途,自然輕而易舉。落榜的,大抵有心不甘的,那就回去繼續潛心求學,再接著考。一直到考中為止,考不到就放棄,做些營生。他們的那一整套理論體系,跟我們現在的復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那既然有科舉考試,自然而然會有狀元出現。歷朝歷代的狀元可謂是百花齊放,但是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無一例外的聰明機智,文采斐然。但是你知道,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位狀元,他是自己封自己為狀元的麼?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這個乍一聽,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種橋段在影視劇中倒是可以找到一些影子。他是有著這個被封為狀元的癖好,甚至在當時,國家適逢戰亂,皇帝都跑腿了,他一心求取功名,又怎麼肯善罷甘休呢?於是乎,他想了各種辦法說服宰相正常舉辦科舉,並且自己把自己封為了狀元,他就是陸扆。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唐僖宗在位時期,唐朝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即黃巢起義,在歷史上十分著名。起義軍一路高歌,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來了,唐僖宗聽聞前線的戰況以後,收拾了幾個包袱,帶了幾個心腹就逃了。京城百姓們知道皇帝都跑路了,也紛紛舉家帶口的逃亡,京城不復往日盛況,十戶人家有九家都是人去樓空的。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不巧的是,黃巢起義爆發那會兒,剛好是往年舉行科舉的日子,如果沒有這場起義,那麼此時的京城應該熱鬧非凡,無數學子聚集此地,只為了見證新科狀元的誕生!可惜,起義爆發了,皇帝跑路了,管事的朝廷官員也沒閒心主持科考了。許多趕考的考生一聽,大呼倒黴,怎麼輪到他們就碰上了這種倒黴事,這科舉到底還考不考了?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陸扆信心滿滿準備這次科舉,他本想靠著這次科舉證明自己,此後才好硬著腰桿子步入官場,不會再有人說他是靠家世上位的。科舉不舉辦了,他拿什麼來證明自己呢?

為了打聽科舉的事,陸扆多方打點關係,最後結識了皇帝身邊的近臣中書舍人鄭損。鄭損與陸扆交談之後,認為陸扆很有才能,就轉而將陸扆推薦給了宰相韋昭度。韋昭度也十分欣賞陸扆,最後就暫留陸扆在他的身邊做事,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提攜。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陸扆雖然得到了官職,但並不是通過他預期的方式得到的,因此總是有一種被“施捨”的感覺,他心心念唸的還是科舉。過了幾個月,陸扆準備好一番說辭,就向宰相韋昭度提出了舉辦科考的提議,還推薦了科舉主考官中書舍人鄭損。韋昭度被陸扆的大道理說得動了心,一看陸扆連主考官都替他選好了,就答應了舉辦科舉。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鄭損感激陸扆推薦自己做主考官,在科舉考試結束之後就讓陸扆負責閱卷工作。陸扆覺得這次科舉能順利舉行,功勞皆在自己,再說了憑他自己的真才實學,便是當個狀元也是應該的,於是就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錄取名單的第一名,他就這麼成為了那年科舉的狀元郎。

一心求取功名,卻恰逢戰亂,皇帝跑腿,最終還給自己封了狀元

後來,陸扆官運亨通,他的才學還受到唐昭宗的稱讚,說:“貞元時期的陸贄和吳通玄兄弟都擅長內廷文書,從那以後就再也沒人能比得上他們的,今天這人卻被朕得到了。”雖說陸扆這個人確實有本領,但是呢?可能也是因為自己作的,他之後因為勸諫昭宗而被昭宗疏遠,他之後不斷地被貶,昭宗被殺以後,他就被殺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