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讲述了诸葛亮在叔父诸葛玄的照顾和安排下,在荆州安定地学习和生活着。直到叔父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才隐居到隆中来生活。那么在隆中这段时间内,诸葛亮是怎么生活的呢?

隐居隆中

隐居隆中的原因

1、诸葛玄的去世。

在前面文章里面已经讲述了,诸葛一家本来就是逃难来到荆州,从老家到在荆州安居差不多经历了三、四年的时间。对于那时的诸葛一家来说,经济上其实是很拮据的。直到后来诸葛玄在刘表手下做官,相对容易的使诸葛亮有了可以入学读书的机会,生活方面基本可以维持。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在支出方面,有两件事上需要花费很多。就是诸葛亮两位姐姐的婚事。诸葛亮两位姐姐分别嫁给当地大族蒯家的蒯祺和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为妻。蒯家和庞家都是当地大族,又因为那时候婚嫁实行聘娶婚,“聘而为妻,买而为妾”“非受币不交不亲”,男方虽然会向女方送去丰厚的聘礼,女方同样也要送去大量的嫁妆。对于初到荆州的诸葛一家来说,其实经济上可能反而会更加困难。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蒯良

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一家虽没有将其叔父风光厚葬,但也不能草率了事,各种安葬程序还是都有的,例如:挖矿穴、砖砌墓道、各种殉葬品等。丧事结束之后,诸葛亮也没有在刘表手下效力,自然也就没有经济来源,可以说那时的诸葛亮一贫如洗。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没有继续在襄阳城里居住,而是前往距离襄阳城20里远的隆中生活。家境贫困确实是一个原因。

2、诸葛亮择主的原则。

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经讲了诸葛亮选择主公可以从“恢复汉室为己任”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家族原因”三个方面来判断。很明显,荆州目前的主人——刘表,不是诸葛亮心中的的理想主公人选。尽管诸葛亮与当时掌管荆州政权的蒯氏家族、蔡家都有裙带关系,但是诸葛亮不屑于与他们为伍,并未去谋求官职。不如隐居山林,以观形势,伺机寻找着自己理想中的主公。

隆中活动

1、广交士林

由于荆州地区当时安宁、富庶的条件,其它地方州郡前来避难的人非常多。有来自颍川、博陵、汝南等北方州郡的;也有来自于江东地区的。四面八方的贤人名仕都前来荆州生活。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东汉各州郡

诸葛亮在隆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去结交这些有学问、有见识的人,并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颍川的石广元、徐庶, 汝南孟公威, 博陵崔州平, 襄阳庞统, 宜城马良等人,他们在一起切磋学问, 品评人物, 议论 古今, 畅谈形势。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学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各个集团消息的获取,对天下大势的判断。诸葛亮结交的人来自于各个地方,有北方州郡的(石广元、孟公威等人),有荆州当地官员(庞统),也有江东地区(诸葛瑾),所以说诸葛亮有多种渠道可以了解到当下时局的变化和发展。消息的获取,名士之间的交流都有助于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的走向,也为《隆中对》这一战略思想的构想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诸葛亮

同样,频繁的社会交往, 名士之间的垂青和称赞, 也使得诸葛亮的名气不断扩大。这对他以后登上历史舞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梁父吟

诸葛亮在隆中躬耕隐居期间, 最喜欢吟唱《梁父吟》。诸葛亮好为《梁父吟》 ,首先因为这首歌来源于自己的故乡。在诸葛亮离开故乡琅琊的时候,正是由于曹操攻打陶谦,屠城徐州的时候,周边地区的农民也遭到屠杀,无数人流离失所。所以吟唱《梁父吟》,一是思念故乡,借以表达对乡民的怀念和同情。另外也与自己政治抱负有关,“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但如今还未施展心中抱负,对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失落,由是借《梁父吟》来抒情寄志。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诸葛亮

3、诸葛亮的婚姻

诸葛亮叔父去世的时候,他那时17岁,随后10年时光都是在隆中度过。正是在这段期间里诸葛亮迎娶了自己的妻子——黄月英。

刚到隆中时候,诸葛亮的大姐、二姐都已嫁为人妇,弟弟诸葛均也娶了林氏之女,而诸葛亮自己尚未娶妻。论相貌,诸葛亮“有逸群之才, 英霸之器, 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论名气,才学,“卧龙”这一雅号也足以表明。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是娶了一位“丑女”为妻。当时也有句谚语流行:“莫作孔明择妻,正得阿承丑女”,就是说不要像诸葛亮那样选老婆,只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黄承彦

首先,这门婚事是黄承彦主动上门去说的。

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 , 黄头黑色, 而才堪相配。”

黄承彦与庞德公同为荆州名士,学富五车,与诸葛亮关系也很好,很是看中诸葛亮的才气和为人。所以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说与诸葛亮。说自己女儿“丑”,实际也是自谦的说法。诸葛亮则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我们如果简单地看待, 诸葛亮仅仅是不看重外表,只看中黄月英的才智外,似乎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身长八尺”的诸葛亮甘愿娶“丑”妻的真正原因。但是如果在了解了黄承彦的家族势力和家庭背景后,可能会帮助我们了解其原因。

首先既然是黄承彦主动找的诸葛亮提亲,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黄承彦的家族背景。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适太尉张温,长女黄承彦妻,小女刘景升后妇,瑁之姐也 。”

东汉末年是蔡这个姓氏最兴盛的时期,蔡讽的姐姐嫁给了太尉张温,大女儿嫁给了黄承彦,小女儿嫁给了刘景升做第二任妻子,是蔡瑁的姐姐。

蔡家在荆州的地位很高,而且蔡瑁又掌握着实权,是刘表最信赖的大将。黄承彦有这样的政治资本,就算自己的女儿真的是很丑,也不至于怕嫁不出去,更不用说才学还很出众的情况下,那么为什么黄承彦要主动向诸葛亮说这一门婚事呢?撇去黄承彦看中诸葛亮的才学和为人之外,黄承彦对于诸葛亮身后的背景也是很重视的。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三)——隆中活动、诸葛亮的婚姻

蔡瑁

诸葛亮大姐嫁到蒯家,二姐嫁到庞家,同样也是荆州地区的大族。如果诸葛亮与黄月英结为一家,那么在荆州蔡、蒯、黄、庞这四大家族就相互连接了起来,这也是当时社会中常见的家族联姻方式,通过这种强强联合的方式来稳固各自家族的地位。

这种方式同样也间接提升了诸葛亮的名气曝光程度,也更方便了诸葛亮直接获取各个政权的情报来源,也为他后来他治理荆州地区提供了便利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