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為何定二十四塊?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為何定二十四塊?


什麼是味道?

味道就是一種記憶!

一種文化印記,飲食中的精華。

在株洲炎陵,客家人常用一種“味道”招待客人,這就是“十大碗”家常菜。

“十大碗”不再是清淡的客家風味,但也不同於香辣的湘菜。味道濃、高熱量、多蛋白,用料上以肉為主,也被稱為“十碗葷”。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為何定二十四塊?


“十碗渾”主要材料是三魚、三肉、三養生。

客家人稱家禽為養生,即雞鴨鵝,又稱三鳥。

十碗葷作為迎賓的最高禮儀,頭一碗“什樣錦”就將冬日所有的豐盛匯聚一起。風味上突出主料,強調原汁原味,式樣非常精美。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為何定二十四塊?


十碗葷的第一碗菜稱為“頭碗”。會用鬥碗堆得冒了尖,筍子雞雜蓋面,裡面是圓圓或橢圓的油炸酥糯米糰!

第二碗是蒸蛋。淡黃味嫩,潤滑清香。據說這道菜選料很有講究,一般每碗選鴨蛋兩枚雞蛋一枚,加煮肉的湯上屜蒸熟。

第三碗和第四碗分別是雞與魚。雞是炒雞,魚是蒸魚。

第五碗是一條條的東坡肉。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為何定二十四塊?


第六碗是“圍肉”,炎陵人又叫“喜事肉”。“喜事肉”很有分量,整碗全是一寸見方的方塊肉。這碗肉是定量供應,每人三塊,一塊肥,一塊半肥半瘦,一塊瘦,每桌八人,共二十四塊。

第七碗第八玩又是雞與魚。炎陵“十碗葷”講究的是雙肉雙雞雙魚,這碗魚才是止酒的訊號。

最後兩碗,則根據廚師的特點和主人、客人的喜好,會上豆皮炒肉、海帶燉肉、紅燒豬腳、辣椒炒牛肉、辣椒炒豬雜等。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為何定二十四塊?


據說,炎陵“十碗葷”最初是地方為朝廷派來的祭祀炎帝陵的“欽差”開齋、餞行舉行的宴席。按規定,御祭們到了炎帝陵,只能素食。

直到祭祀活動結束,地方便設“十碗葷”招待。後來,這種宴席傳入民間,成為老百姓招待貴賓的最高禮節。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為何定二十四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