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为何定二十四块?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为何定二十四块?


什么是味道?

味道就是一种记忆!

一种文化印记,饮食中的精华。

在株洲炎陵,客家人常用一种“味道”招待客人,这就是“十大碗”家常菜。

“十大碗”不再是清淡的客家风味,但也不同于香辣的湘菜。味道浓、高热量、多蛋白,用料上以肉为主,也被称为“十碗荤”。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为何定二十四块?


“十碗浑”主要材料是三鱼、三肉、三养生。

客家人称家禽为养生,即鸡鸭鹅,又称三鸟。

十碗荤作为迎宾的最高礼仪,头一碗“什样锦”就将冬日所有的丰盛汇聚一起。风味上突出主料,强调原汁原味,式样非常精美。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为何定二十四块?


十碗荤的第一碗菜称为“头碗”。会用斗碗堆得冒了尖,笋子鸡杂盖面,里面是圆圆或椭圆的油炸酥糯米团!

第二碗是蒸蛋。淡黄味嫩,润滑清香。据说这道菜选料很有讲究,一般每碗选鸭蛋两枚鸡蛋一枚,加煮肉的汤上屉蒸熟。

第三碗和第四碗分别是鸡与鱼。鸡是炒鸡,鱼是蒸鱼。

第五碗是一条条的东坡肉。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为何定二十四块?


第六碗是“围肉”,炎陵人又叫“喜事肉”。“喜事肉”很有分量,整碗全是一寸见方的方块肉。这碗肉是定量供应,每人三块,一块肥,一块半肥半瘦,一块瘦,每桌八人,共二十四块。

第七碗第八玩又是鸡与鱼。炎陵“十碗荤”讲究的是双肉双鸡双鱼,这碗鱼才是止酒的讯号。

最后两碗,则根据厨师的特点和主人、客人的喜好,会上豆皮炒肉、海带炖肉、红烧猪脚、辣椒炒牛肉、辣椒炒猪杂等。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为何定二十四块?


据说,炎陵“十碗荤”最初是地方为朝廷派来的祭祀炎帝陵的“钦差”开斋、饯行举行的宴席。按规定,御祭们到了炎帝陵,只能素食。

直到祭祀活动结束,地方便设“十碗荤”招待。后来,这种宴席传入民间,成为老百姓招待贵宾的最高礼节。


炎陵客家“十大碗”中第六碗为何定二十四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