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閬中“兄弟狀元”

(6)唐•尹樞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尹樞

尹樞(約720~貞元末),閬州(今四川閬中)人,唐德宗貞元七年(791)辛未科狀元及第。

(7)唐·尹極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唐•狀元尹樞、尹極

尹極,尹樞之弟,唐憲宗元和八年(813)癸巳科狀元及第。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閬中狀元坊上刻有尹樞、尹極兄弟狀元之名。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尹樞、尹極

閬中狀元坊(狀元坊是閬中古城的標緻性景點,位於古城旅遊區和新城生活區的交界處。狀元坊是為了紀念以上4位狀元中一對兄弟狀元而特別建造的。明清時期,木質結構的狀元坊位於學道街與狀元街的交匯處。民國時遭拆毀。今天我們看到的狀元坊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門,高20多米,寬10多米,是為了紀念古閬州的4位科舉狀元而建。所以兩側的橫樑上有四位狀元的金色名字,分別是尹樞、尹極、陳堯叟、陳堯諮。)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狀元尹樞殿試卷(部分截圖)。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咸豐《閬中縣誌》卷四·選舉志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閬中縣誌》卷五·人士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民國《閬中縣誌》卷十九·選舉志

尹樞(約720~貞元末),閬州(今四川閬中)人,唐德宗貞元七年(791)辛未科狀元及第。

該科進士三十人。同榜有令狐楚等。考官:禮部侍郎杜黃裳。試題為《珠還合浦賦》和《青雲幹呂詩》。

尹樞文名甚高,應試時年已七十有餘。主考官杜黃裳亦第一次主考。苦想選才公允之策,故三場試畢,對眾舉子道: "諸位學士都是當代才子,怎麼就沒有人幫我一把?"應試者計五百餘人。大家面面相覷;不知何意?尹樞獨自上前問道: "不知您有什麼吩咐?"杜黃裳道:"沒有人寫榜。"尹樞道:"我願從命。"杜欣然授尹紙筆,尹提筆逐一題名,唱名。自始至終,全場肅然,均服其公道,最後獨缺狀頭,杜問:"寫誰較好?"尹樞毫無愧色地答道:"非老夫不可!"杜黃裳大吃一驚,然而細想,也非他莫屬。此事傳出,轟動朝野。盧綸有《送尹樞令狐楚及第後歸覲》詩云:"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蘭。寶器金罍重,清音玉佩寒。貢文齊受寵,獻禮兩承歡。鞍馬並汾地,爭迎陸與潘。"

《全唐文》存其《珠還合浦賦》、《華山仙掌賦》兩文。

補充

尹 樞 今閬中市二龍鄉。791年(唐德宗貞元七年)辛未榜狀元及弟。《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舉貢三》載:"貞元七年,杜黃裳知舉,聞尹樞(注:原文誤為尹極)時名籍籍,乃微服訪之。問場中名士,樞唯唯。黃裳乃具告曰:'某乃今年主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某,他不能盡知,敢以有請'。樞聳然謝曰:'既辱下問,敢有所隱?'即言子弟有崔元略、孤進有林藻、令孤楚數人。黃裳大喜。其年樞狀頭(即狀元)及第。試《珠還合浦賦》。藻賦成,忽假寐,夢人告曰:何不敘來去之意。既寐,乃改數句。及謝恩,黃裳謂藻曰:敘珠來去有如神助。"《唐摭言》卷八雲:"杜黃門第一榜,尹樞為狀頭。先是杜公主文,志在公選,知與無預評品者。第三場庭參之際,公謂諸生曰:'主上誤聽薄劣,俾為社稷求棟樑,諸學士皆一時英俊,奈無人相救。'時人策五百餘人,相顧而已。樞年七十餘,獨趨進曰:'未諭侍郎尊旨。'公曰:'未有榜貼。'對曰:'樞不才。公欣然延之。從容,因命捲簾,授以紙筆,樞援豪斯須而就。每扎一人,則抗聲斥其姓名,自始至末,列庭聞之,諮嗟嘆其公道者一口,然後長跪授之,唯空其元而已。公覽讀致謝訖,乃以狀元為請。樞曰:'狀元非老夫不可。'公大奇之,因命親筆自扎之。"《唐才子傳》卷五載:令孤楚,宋愨士,敦煌人也。五歲能文章。貞元七年,尹樞述進士及第?quot;《登科記考》卷十二說:"貞元七年,進士三十人,尹樞,狀元。知貢舉:禮部侍郎杜黃裳。"《閩川名士傳》說:"尹樞文名甚高,應試時,年憶七十餘,知舉杜黃裳奇其才,取為狀頭。"《文苑英華》載:"本科應試題為《珠還合浦賦》和《青雲十呂詩》。"今《文苑英華》存有尹樞應試的《珠還合浦賦》。

尹 極 尹樞之弟,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癸巳科狀元及第。《登科記考》卷十八載:"元和八年,進士三十人,尹極,狀元。知貢舉:中書舍人韋貫之。"《玉芝堂談薈》載唐宋以來狀元姓名,本科狀元亦署為尹極,並說尹極為唐德宗貞元七年狀元尹樞之弟。《文苑英華》載:本科聽試詩題為《履春冰詩》。

尹樞、尹極兄弟倆在二十二年中先後中狀元,時人稱"梧桐雙風",他們的狀元府第在閬中保寧鎮,故以此街名"狀元街",沿襲至今。因唐時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其後世子孫為了紀念他們,在家鄉建廟,取名解元寺,至今猶存。1951年至1992年在此處設立過解元鄉,今已與二龍鄉合併。

在《太平廣記》、《唐摭言》、《唐才子傳》、《登科記考》、《閩川名士傳》、《文苑英華》、《全唐詩》、《玉芝堂談薈》等書上均有二尹狀元及第的記述和反映。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清·徐松《登科記考》


歷代尹氏進士--家族文化系列連載_003

清·徐松《登科記考》

《登科記考》卷十八載:"元和八年,進士三十人,尹極,狀元。知貢舉:中書舍人韋貫之。"

尹樞的才學

  

善作辭賦,貢文受寵

  尹樞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在《全唐文》中存其兩篇,《珠還合浦賦》《華山仙掌賦》。其中《珠還合浦賦》是其應試時的、作品,摘錄如下:

  驪龍之珠,無脛而至;駭浪浮彩,長川再媚。回夜光之錯落,反明月之瑰異,非經漢女之懷,寧泣鮫人之淚?狀徵既往,莫究奚自。偶良吏兮斯來,遇貪夫兮則閟。想夫旋返之儀,圓明可期。輝如電轉,粲若星馳。光浦漵,竄蛟螭,映沙礫,晃漣漪。在暗而投,誠則悲路人未鑑;沉泉而隱,亦常表帝者無為。欣出處兮據德,幸浮沉兮中規。是以特表殊姿,潛懷有道;中含逸彩,上系元造;醜當時之饕餮,應為政之美好;真列郡之尤祥,實重泉之至寶。於是煥清瀨,輝淺灣,奔璀璨,走斕斑。豈能與石前卻,隨流往還;泛連波之下,盈一水之間而已哉?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約450字;全文僅70句,約450字,短小精幹。令狐楚、林藻也有同名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