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中世紀”是如何開始和結束的?羅馬帝國史和中世紀史是一回事嗎?

範才茂


首先,如果僅僅從年份上來說,一般認為,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一直到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滅亡,中間這將近一千年的時間,被稱為歐洲的中世紀。

不過呢,這兩個時間節點,其實只是起到一點標誌性的作用。

476年,蠻族的佔領軍首領,玩膩了傀儡遊戲,於是乾脆把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廢掉,不再立新帝了。而在此之前,在不列顛,西班牙,北非,高盧……西羅馬的海外行省早就被蠻族們鳩佔鵲巢,瓜分乾淨。就像一座房子,連地基都給拆完了,還談什麼辦理過戶手續呢?

在中世紀期間,在歐洲確實出現過幾個號稱是羅馬帝國的國家。

比較著名的有查理曼帝國。公元800年,羅馬教皇立奧三世,為西歐的法蘭克國王查爾斯加冕,送上了“羅馬皇帝”的尊號,史稱查理曼大帝。

這裡要解釋一下的是,在歐洲,皇帝這個稱號,就是特指羅馬帝國皇帝,普通的國家元首是享受不到這個待遇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法統象徵。

這就好比在中國,“中華”這個字眼是不好隨便用的。不是每一個政權,都可以被視為中華帝國的一個“朝代”。但是,無論蠻夷戎狄,只要認同中華文化,均可奉中華正朔。在這裡,中華也是一個法統和政權合法性的象徵。就像羅馬之於歐洲。

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後來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王國的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是查理曼死後,從查理曼帝國中分裂出來的。因此從法統上來說,繼承羅馬皇帝的稱號,倒也是名正言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來看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是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但其實和西羅馬帝國類似,當時的東羅馬帝國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和一些零星的海外領地,只是在苟延殘喘而已。

東羅馬帝國被滅之後,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11世的侄女索菲亞公主,輾轉來到俄羅斯,嫁給了當時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婚禮上,索菲亞公主,鄭重的把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標誌性的雙頭鷹徽章,交給了莫斯科大公。從這個法理上來講,也可以說是莫斯科大公繼承了羅馬皇帝的稱號,因此後世的俄羅斯國家元首,自稱凱撒,也就是皇帝的意思,音譯過來,也就是沙皇。

歐洲中世紀之後,神聖羅馬帝國,輾轉延續,成為了德意志帝國,莫斯科大公國成長為了龐然大物的俄羅斯帝國,他們都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滅亡。如果從法理上來講,這也是羅馬帝國最後的塵埃。


齊文刀


476年西羅馬帝國的結束標誌著西方中世紀史的開始,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誌著世界近代史的開始和中世紀的結束。

狹義的羅馬帝國史從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建立元首制開始開始至395年迪奧多西皇帝去世羅馬帝國分裂結束,那時候中世紀還沒開始;廣義的羅馬帝國史還包括西羅馬帝國(395~476)、東羅馬帝國(395~1453)、查裡曼羅馬帝國(800~907)、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和羅馬第三帝國即(俄羅斯帝國,1580~1917)的歷史,其中後二者都跨越了中世紀。


夜郎大帝


為什麼瞭解歐洲的中世紀必須先了解羅馬帝國史,因為當時的歐洲應當是僅有羅馬帝國是奴隸制,其他的“蠻族”如撒克遜 凱爾特 汪達爾等等都是原始公社,由於流動,農業不是主體。他們幾乎對羅馬帝國輪番進攻,從中學會了比他們先進的體制和農業,逐步直接進入封建的中世紀,期間的經濟轉換太專業。

就是說想看中世紀,必須瞭解其源頭古羅馬,因為封建社會的中世紀來自奴隸社會。


沉積111


西方史學界的普遍觀點是,中世紀起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公元476年,結束時間沒有統一看法,有的說法是止於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另一說法比較靠譜,那就是中世紀是漸進式地融入到了諸多歷史大事件中,如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實驗科學興起等。中世紀在歷史的車輪滾動中逐漸撥雲見日,歐洲社會從天主教會的精神枷鎖中掙脫出來,這一過程沒有明確的時間起始點,是一個緩慢的新陳代謝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