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狀況


2019年度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狀況

最近詳細研究了一下清科發佈的關於私募股權投資市場2019年的研究手冊,內容非常豐富,結合自己的想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整個市場2019年度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1、募資

2019年度中國的股權投資整個市場的募資總額1.24萬億,同比下降6.6%。

從數據來看,其實下降的數字並不大,但是就我瞭解到的情況是,機構間的分化比較嚴重,大的機構,業績比較好的機構,募資不是難題,但是,一些規模比較小,業績不好的機構,募資都呈現出了大幅下滑的趨勢,有的甚至威脅到了生存。

從基金的貨幣屬性來看,2019年度人民幣基金1.1萬億,同比上升1.5%,而美元基金1400億,同比下降41.4%。

這個數據其實是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從一些美元基金的管理機構反饋來看,他們的美元的LP其實情緒變化不大,他們的募資受到的影響也並不大,但是,數據卻是大幅下滑的。

募資規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幾乎均為國資基金,除了紅杉和IDG這兩家機構以外,其他的大基金均為國資的機構募集。

從基金的階段來看,天使基金119億,創業投資基金2167億,私募股權1萬億。

私募股權基金的規模和2018年度的規模差距不大,而天使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的募資規模相對2018年度有了比較大的下滑,可以看出,投資人的風險意識在變強,對偏早期的基金更加的謹慎了。

2、投資

2019年度這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案例8234起,同比下降17.8%,投資金額7630億,同比下降29.3%。

無論是投資的數量,還是投資的金額,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和我在實踐中的感受是類似的,機構對項目投資更加的謹慎了,其實也跟退出的收益有關,原來前幾年以為可以賺錢的項目,現在變得不賺錢了,所以,機構的投資思路開始變化了,這也就導致了投資變的謹慎了。當然,也跟募資的情況相關,大部分的機構募資的金額都有了大幅的下降,所以投資自然就放緩了。

最大的一筆投資時高瓴投資格力電器,金額417億。快手獲得了30億美元的投資,排名第三。

可以看出,市場上綜合型的大型的投資機構開始發力,如高瓴、紅杉、IDG等,都在進行戰略性的投資。短視頻行業的快手也是獲得了30多億美元的投資。

投資的行業來看,排名前十的行業為短視頻、大健康、出行、生活服務平臺等行業。

按照投資案例的多少排名,IT、互聯網、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半導體及電子設備,機械製造這幾個行業排名居於前五。

而從投資標的階段來看,對處於擴張期的項目進行投資的有3263起,而對初創期的項目投資2248起。

行業來看,機構更看中於科技創新型的行業,尤其是IT以及半導體等行業,投資的階段來看,機構還是更偏好於投資處在擴張期的項目,風險相對更小一些。

3、退出

2019年度股權投資市場,共退出2949筆,同比上升19%,其中IPO數量為1573筆,同比上升57.9%。

很明顯,退出市場的活躍,得益於國內資本市場的改革,IPO審核也相對寬鬆,同時,科創板的推出,使得大量的科技企業找到了新的融資渠道,為投資機構提供了新的退出平臺。

退出項目所處的行業來看,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排名第一。

其實,我們從科創板上市的公司來看就明白了,醫療健康行業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特別多,而且,科創板針對醫療健康企業還專門設置了相應的標準,鼓勵非盈利的醫療健康企業上市融資。

4、併購

2019年度,整個股權投資市場,併購數量1833起,同比下降29.1%,交易金額1萬元,同比下降20%。

國內和跨境併購分別下降27.7%和43.6%

併購的數量和金額的下降主要是由於監管的原因,前幾年併購市場亂象叢生,違規事件頻出,這兩年監管層進行相應的整頓,同時,由於分拆上市、科創板推出、註冊制改革等等政策的出臺,使得獨立上市變的更容易了。跨境併購大幅下滑主要也是由於監管部門的嚴查導致,前幾年出現了很多以跨境併購名義進行資產轉移的案例,所以,現在證監會和外管局等機構開始嚴查。

涉及到的行業來看,生物技術/醫療健康177起,排名第一。

醫療健康行業是永遠的朝陽行業,大部分的機構,無論在投資端還是募資端,都非常重視這個行業,而且,這個行業湧現出來的科創企業也非常多,所以,併購的案例多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併購的回報來看,以中位數來看,回報倍數1.2倍,IRR為10%,而2016年最高的時候回報的倍數為2倍,IRR為29.7%。

這是一個資本市場趨於理性的信號,價格爆炒,短期收益暴增的情況以及不多見了。

5、IPO

2019年度,境內外上市332家,同比上升43.1%,融資總規模4737億,同比上升10.2%。

最大一筆IPO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共募集資金790億。

從區域來看,上市數量最多的是廣東62家,其次是北京50家,江蘇、浙江、上海分別為44,43,43家。

從行業來看,機械製造39家,半導體及電子設備38家,生物技術/醫療健康38家。

從投資機構所投企業的上市數量來看,深創投15家,同創偉業10家,中金資本9家,達晨創投8家。

6、投資方向

從機構的偏好的投資方向來看,排名前後的順序分別為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大數據和企業服務、高端裝備製造、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消費生活、互聯網、移動互聯網。

這個投資偏好可以為從業者提供借鑑,畢竟是整個行業的共識。

綜合來看,2019年度的股權投資市場,管理機構開始分化,知名品牌、業績好的機構募資不受影響,小機構募集大幅下滑,機構的投資開始謹慎,投資的邏輯有所變化,得益於科創板的推出,機構的項目退出好於去年,尤其是IPO的數量同比有了大幅提升。

放眼未來,由於退出端的通暢,科創板的推出、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新三板精選層的推出等等,都將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前景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