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六親不和,才有慈孝?禪解“機會”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世道不公,自己如何如何有才華,自己如何如何沒有機會,哀哀怨怨一大堆。

那麼你確定自己真的知道什麼是機會嗎?

你確定自己沒有遇到過機會嗎?

你確定在機會來臨之時自己可以從容應對嗎?

你確定自己不是蜜汁自信?

其實,有80%的怨天尤人還是來自能力不足的無端呻吟。

我們要有清晰認識自己不足的能力,要有不斷強大自己的不知足。

納尼?六親不和,才有慈孝?禪解“機會”|《道德經》十八章

當然,我是承認並且認同平臺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好的平臺對一個人能力的提升非常大,而且未來的高度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一個差的平臺,對一個人的侷限性也是相當有影響。

一個人如何找到自己可以勝任的最佳平臺呢?也可以說是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機會。

這就需要做到三點:

1、自我評估要準確,不可自輕,亦不可自負。

2、把不斷強大自己作為一種生活習慣,既要強大能力,也要強大內心。

強大能力就是要掌握你所要從事的事物的運行規律,這是成事的核心,也是道的核心,萬事萬物皆適用。

強大內心就是要摒棄人性中的弱點,做一個能夠容納各種結果的人,勇敢、自信、寧靜、坦然。

3、對於機會要有時刻警醒的敏銳洞察力。

要隨時隨地留心那些機會的存在,因為機會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合適的時間就會出現在合適的地方,幸運的人會被砸中或者被迫接手,但是概率比較小,大多數還是需要人去主動發現和把握。

那麼《道德經》中是如何描述機會的出現和把握的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

大道走向頹廢,方能顯現出仁義的重要性;

有了智慧,大偽之人才會被發現;

六親不和睦,才能顯現出慈孝是什麼;

國家昏亂,才能發揮忠臣的作用。

深入理解

其實這一段的翻譯爭議頗多,但是總體意思都還差不多。

我們逐句賞析一下,看看其中的道理都有什麼?

首先大道是什麼?

我覺得大道應該表達的是一種社會群體的三觀,大道廢,也就是說三觀俱碎。

試想,我們什麼時候會呼籲人們講道德,什麼時候會宣傳仁義厚德?

其實就是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後,而相應的思想境界依然落後脫節的時候,這是群體發展的必然需要,也就是德和位要相匹配。高的生活水平要配套高的道德水平,不然人們會迷失在錯誤的三觀中無法解脫。

納尼?六親不和,才有慈孝?禪解“機會”|《道德經》十八章


那麼智慧和大偽的關係又是什麼呢?

大偽在智慧面前是藏不住的。

大偽的背後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智慧之人是坦蕩從容的,在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終歸會露出端倪,無非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納尼?六親不和,才有慈孝?禪解“機會”|《道德經》十八章


為什麼六親不和,才有慈孝?

試想一個家庭非常和睦,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相互尊重,誰會去關心什麼慈孝倫理?

什麼時候一個家庭會常常把慈孝掛在嘴上?正是六親不和之時。

納尼?六親不和,才有慈孝?禪解“機會”|《道德經》十八章


忠臣為什麼只有在國家昏亂時才能發揮作用?

當一個群體正常運行的時候,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保持這份歲月靜好。

忠與不忠並沒有什麼分別,各司其職而已。

而當群體面臨危機的時候,人心就會開始動盪,這種人心的動盪會將人劃分為忠臣、奸臣和混子。

納尼?六親不和,才有慈孝?禪解“機會”|《道德經》十八章


如何?有沒有看出“機會”的玄機?

機會是在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的一種東西。

機會無時無刻都存在,只是適用的群體不同而已,有的人的特點是適合打仗,有的人的特點是適合治世,有的人的特點就是一個字“混”,都有各自發揮特點的階段,只是你要有能發現這個階段到來的眼睛。

當然,真正的高手是在各個階段都能發揮作用的,這是一種境界,一種不斷強大自己的境界,這種人能夠發現規律,能夠審時度勢,能夠找到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