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寶寶 這些坑你可能還在踩

嬰幼兒期是寶寶生長髮育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營養情況將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狀態,所以在世界各國制定的餵養指南中,都要求保證充足而恰當的營養攝入。但在此階段,寶寶的營養攝入並不完全由自己掌控,而是主要受父母餵養行為的影響。如果餵養不當,不僅影響寶寶營養,而且可能引起脹氣、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不適,甚至可能導致寶寶患上某種營養缺乏症,留下生長髮育遺憾。因此,學會正確餵養十分重要。快隨正保婦幼課堂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然而在現實中,不少新手父母在餵養寶寶時都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雖然他們也很積極學習育兒知識,但由於經驗不足,常常會在實操中陷入各種餵養誤區而不自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媽媽們容易犯的那些餵養誤區。

首先是認知誤區,比如有人認為胸部小的媽媽會奶水不足。這是錯誤的,因為奶水量多少跟乳房大小沒有關係,每個健康的媽媽都能正常產奶。乳房小一點,只不過是少了些脂肪組織,其內部負責產奶的乳腺組織跟大一點的乳房是一樣的,所以胸小的媽媽也不用自卑或擔心,儘量讓寶寶多吸吮,照樣可以有足夠的奶水。

除了對母乳餵養存在認知誤區外,對人工餵養認識也不夠科學。比如有些人會覺得寶寶喝含有益生菌的奶粉,肯定不會便秘。益生菌雖然有利於腸道健康,但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寶寶喝的配方奶衝調得太濃、對牛奶蛋白過敏、活動量不足等,都可能導致便秘,所以不能因為奶粉裡有益生菌,就覺得寶寶肯定不便秘。

當然,有人誇配方奶,就有人踩配方奶,甚至把肥胖的罪名也歸咎在配方奶上。其實,寶寶按正常量和次數吃配方奶是不會導致肥胖的,罪魁禍首是過度餵養行為。有些父母總擔心寶寶沒吃飽,每次餵奶都多喂幾口,或者想方設法讓寶寶把剩下的奶吃完,這些都會讓寶寶能量過剩,增加肥胖的風險。

好在,認知誤區及時糾正,對寶寶並不會有什麼大影響。但接下來要說的實操誤區,卻是切切實實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的行為,可能會對寶寶身體造成影響。如果你也有過以下餵養誤區,儘早糾正,以免不良影響擴大。

比如,衝奶粉時,不按比例加水和奶粉。要知道,水加少了,奶就會很濃稠,影響寶寶消化,嚴重時還會導致腹瀉;如果水加多了,同樣的奶粉量,營養會不足,而且過稀的奶相當於提供了多餘的水分,容易佔據有限的胃容量,導致寶寶喝奶量減少,影響營養攝入。因此,不要隨意更改水和奶粉的比例。

但就算水和奶粉的比例放對了,如果順序不對,也會需要重頭再來。有些父母習慣先把奶粉倒入奶瓶後再加水,這樣沖泡容易讓奶粉產生小結塊,導致奶液不均勻,影響寶寶消化和吸收。正確做法是先放定量的溫開水,再放對應量的奶粉,更有利於奶粉溶解。但不建議用溫度超過70℃的開水來衝奶粉,因為水溫過高可能令奶粉中的部分營養失效,而且不同奶粉,沖泡的水溫不同,因此建議採用奶粉包裝上的水溫要求。

還有的父母前兩步都做對了,卻因為大力搖晃奶瓶,導致產生過多氣泡,寶寶喝了這樣的奶,可能吞入過多空氣,造成脹氣,影響消化。實際上,要讓奶粉充分溶解,方法很簡單:雙手扶住奶瓶,左右輕輕來回搓動,同時觀察奶粉的溶解情況,用時可能久一點,但慢工出細活嘛。

除了認知誤區和實操誤區外,還有些父母對標準過於執著,從而陷入矯枉過正的誤區。比如,有些媽媽看到書上說新生兒階段每天夠哺乳8-12次,而今天好像才哺乳了7次,不行,一定要讓TA多吃一頓。這是不對的,書上的數據只是一個平均值,可以參考但不能作為固定標準。每個寶寶食量天生有別,吃奶速度和時間也不一樣,只要各項發育指標正常,就不用管TA吃了幾次。媽媽只需要順其自然,按需餵養,找到專屬於你和寶寶之間的餵養節奏。

儘管說了這麼多,我們也知道做父母的很難不踩坑。但沒關係,父母也不是生來就成了父母的,也需要像寶寶學走路那樣,經歷一次次跌倒再爬起,才能獲得成長。希望父母們都能保持耐心和求知慾,學好育兒知識,並以它為羅盤,走上正確的餵養之路。

餵養寶寶 這些坑你可能還在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