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快乐

生而为人,幸福,大概是世俗生活中的人们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前270)认为,幸福与快乐等同,幸福就是快乐。

晚期希腊哲学普遍出现了伦理化的倾向。所谓伦理化倾向,指以伦理学为核心或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由追求智慧转向追求幸福。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我们知道,快乐,首先是主体的一种感觉。按照感觉主义的原则,快乐无可辩驳、毫无疑问地具有积极而崇高的价值:人的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生活常识的正确性,人的感情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快乐的伦理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真理。

我们自身的感觉,直观而强烈地告诉我们,快乐是好的、善的,痛苦,是坏的、恶的。我们 的天性尤其是其中的情感部分,总是自然而然地喜欢快乐、享受快乐、追求快乐,而害怕痛苦、厌恶痛苦、逃避痛苦。趋乐避苦,自我保存,是人的情感的天然倾向和自然流露。

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伊壁鸠鲁

01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乐

伊壁鸠鲁虽然将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将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反对过度享乐,更不主张放纵欲望。

他说:"每一种快乐由于其自然吸引力,都是某种善,但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

快乐天生就具有巨大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吸引着人们趋之若鹜、欲罢不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自然的,也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必需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快乐都值得选择和拥有。

那么,什么样的快乐才值得选择和拥有呢?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乐:

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食欲的满足。

第二种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需的

,如性欲的满足。

第三种是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虚荣心、权力欲的满足。

也就是说,第一种快乐,是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人与生俱有、伴随一生、无可消除、强烈渴望、至死方休的,是既自然又必需的,比如食欲的满足。人,必须满足食欲,维持生命,否则,肉体尚不能保全,何谈精神?何谈其它?

第二种快乐,也是人与生倶有、强烈渴望、无可消除的,但这种快乐虽然持久而强烈却不是伴随生命始终的。这种快乐,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需的,如性欲的满足。人,若因种种原困不能满足性欲、享受性爱的欢娱之乐,最多可能导致生理的性的缺乏与饥渴、心理的情感的不足与缺憾,或者导致个体无法完成繁衍后代的家族使命与任务,但却不会像无法满足食欲那样危及个体本身的肉体生命的存续。人要活着,必须每日吃饭喝水,否则便不能正常生存。但是,人要活着,却不必非要有性爱、有婚姻。人在幼年,性未觉醒,人到老年,性已衰弱或完全丧失。

第三种快乐,既不是天生俱有的也不是必须拥有的,如虚荣心、权力欲的满足。对世俗的名与利的追求与满足,既不自然也非必需。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很多人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宁静自守地度过了平静而幸福的一生。

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02伊壁鸠鲁还区分了静态快乐与动态快乐

伊壁鸠鲁除了区分了以上三种不同的快乐之外,还区分了静态快乐与动态快乐。伊壁鸠鲁区分了强烈但不能持久的快乐与平静而长久的快乐,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也就是说,动态快乐是跟着欲望的脚步、随着欲望的推动或指挥,积极主动地追求欲望的满足和享受,比如各种宴饮、歌舞、狩猎、体育运动、节日狂欢等等刺激而令人兴奋的娱乐活动与消遣。这些娱乐活动尽其所能地满足人们追求热闹兴奋、吃喝玩乐、视听享受、恋爱交友等等欲望和需求。当然,这些娱乐和消遣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是身与心、灵与肉的双重满足,强烈刺激,令人沉醉。静态快乐不是主动积极追求欲望的满足与享受,不是追求、增加和享受快乐,而是减少、避免和消除痛苦,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自满自足的轻松状态。这种状态,和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无欲则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心无挂碍的心境颇有相似之处。

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歌舞

03伊壁鸠鲁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

伊壁鸠鲁在比较了各种快乐的优劣得失之后,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他的理由是,最高的幸福是不可增减的,人们在动态快乐中所得的享受或强或弱,飘忽不定,变化无常,只有在静态快乐中才能处于平稳不变的幸福状态。从历史上看,希腊哲学中流行的观念是"不变高于变化",将这一观念应用于快乐概念,始于亚里士多德。他曾说,快乐更多地存在于静止之中,而不在运动之中。伊壁鸠鲁也认识到,享乐无止境,欲望对快乐的追求与满足是贪得无厌的。

他说:你在需要快乐的时候,正是你因缺乏快乐而痛苦的时候。

也就是说,无欲无求的状态,是自我满足的无所待的轻松自由状态,不因缺乏而渴望,不因渴望的无法满足而痛苦。而且,缺乏和渴望得到满足之后,如果贪得无厌、永不知足,那么,新的欲望随之产生,永无了局,永远无法得到最后的快乐。所以,降低欲望,节制欲望,降低对动态快乐的无限追求,寻求静态的快乐,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04那么,什么是静态快乐?

伊壁鸠鲁所谓的静态快乐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相比于身体的快乐而言,他更加强调心灵的快乐。他认为,宁静而安详的心态是静态快乐的主要特征,节制而审慎的生活可以保持宁静祥和的心态,这种生活是最高的善。宁静安详,心境清明,自满自足,无欲无求,人处于这样的心境之中,自然是最幸福的状态。而只有审慎严谨的、自我节制的、健康洁净的生活,也就是遵循法律法规、公序良俗、风俗习惯的正直善良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无愧无祚、无忧无虑、心安理得、光明磊落的心理状态。而这样的生活,是高尚的、无可指责的生活,无疑是最高的善。这,类似于我们儒家的克己复礼的道德要求。遵守规矩,尊重礼俗,尊道而行,自然是善的生活。当然,如果能达到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就更好了。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强调静态快乐,他本人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个人生活中认真实践其伦理思想,一生过着宁静淡泊的高尚生活,生前享有崇高的威望,被当作神圣者崇拜,赢得了众多追随者和后人的极大信任与尊敬。

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伊壁鸠鲁

05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更非纵欲主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在当时自成一派,影响广泛,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历史上,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这两顶帽子却时常被加在伊壁鸠鲁的头上。仔细分析一下即可知道,无论从其理论著述中,还是从其个人道德实践上看,伊壁鸠鲁都没有提倡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那么,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为何会沾上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的坏名声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能来自后世与后人在理论解读和日常实践两方面的片面理解或误解。

第二、可能出自当时穷奢极欲的罗马贵族的故意的曲解,以便为自己的奢靡生活的正当性进行辩护。

第三、可能是因为其快乐主义理论本身也确实包含着某些易被曲解和利用的因素。具体而言:

首先,伊壁鸠鲁虽然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并强调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但是,他并未完全否定动态快乐。相反,他认为,动态快乐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追求和创造的快乐,本身有无可置疑的价值和作用,它增加了快乐的种类和内容,丰富了快乐的体验和享受,拓展了快乐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人们在痛苦时主要是通过对快乐的回忆和期待来摆脱痛苦、面对现实,而动态快乐所提供的生动而强烈的身心体验是回忆和期待的重要来源,因而是达到静态快乐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

其次他虽然强调心灵快乐高于身体快乐,但在不影响健康的条件下,并不排斥身体快乐;有时还容许把没有害处的尽情享受当作摆脱现实痛苦的一种手段。

他甚至说,胃的快乐是一切善的起始和根源,智慧和文雅也与之相关。

当然,这句话,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它看似夸张,其实不无道理。除非圣贤,我们普通人通常只有在吃饱穿暖之后,才不会因为过度饥寒、生命不保而产生抢劫或偷盗之类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坏念头,才可能产生利他利人、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善意与善念,才会寻求智慧、创造文明、过文雅的生活。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的是,伊壁鸠鲁始终坚持认为:一切官能享受只有在不妨碍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作快乐。身体快乐的前提是:必须对人对己无害,必须不影响身体健康,必需不扰乱心灵的宁静。可想而知,在这样明确而严苛的前提条件之下,任何过度的狂欢宴饮、吃喝玩乐、伤风败俗之举,都绝对是不被允许的。

由此可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本身是健康的、光明的、值得当时和后世的人们认真学习和遵循的。他的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根本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关系,只是被当时和后世的各色人等拿来作为为自己的穷奢极欲、寻欢作乐的生活做自欺欺人的自我辩护的工具和伪饰罢了。


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希腊雅典大学

06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的理论缺陷:不关注社会与公众,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有伟大之思者,必有伟大之迷误。和历史上任何著名理论都有其伟大之处和相应的理论缺陷一样,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理论缺憾,那就是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他关心的只是个人的快乐,而不是公众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达到个人快乐的途径也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奉献国家等利他行为无关。他所能想象的快乐的社会生活最多只是个人之间的纯粹友谊,但这也不是相互帮助、同甘共苦、扶危济困式的友谊,而只不过是志同道合、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知己朋友之间的愉快交往,最多仅限于悠闲的知识阶层之间的君子之交。

可见,伊壁鸠鲁的伦理学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幸福,是个体自我的道德选择与道德实践,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自我完善,是个体心灵的自我满足、个人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这与希腊全盛时期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哲学家以公众事务为己任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既体现在他们的理论主张上,也体现在他们的个人理想上,更体现在他们的道德实践中。这也体现了希腊哲学晚期由注重公众事务逐渐转向注重个人的幸福的时代精神,也是希腊晚期哲学伦理化的具体表征。

伊壁鸠鲁: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快乐,但快乐不是享乐,更非纵欲

小结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将幸福与快乐相等同,清楚明白地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乐并逐一分析其性质和特征,并对比其优劣,进而教导人们正确地选择并适当地满足自然而必需的快乐,节制自然而不必需的快乐,尽量摒弃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快乐,从而自然而有效地节制欲望,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另外,他还区分了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心灵快乐与身体快乐。他强调静态快乐与心灵快乐的正面价值,鼓励并教导人们注重灵魂的净化,保持心灵的宁静,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过审慎的有节制的生活,追求最高的善,追求心灵的完满、精神的升华。这,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尤其是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今天,对于深深迷失于名利声色之中因而疲惫不堪、麻木不仁的人们而言,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尤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