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佛教文化的承載者,石窟藝術的巔峰之作

“倚天巖洞勢崔嵬,巧奪神工妙手開。”詩人李波在《七律·遊大同雲崗石窟》中這樣描寫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以及大同的雲岡石窟是我國的四大石窟,它們均以佛教文化為特色,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瑰寶。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可以說是我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典範,是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每年來此地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

雲岡石窟——佛教文化的承載者,石窟藝術的巔峰之作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中國石窟的開始,是第一個由皇室主持開鑿的石窟,始鑿於北魏時期,歷經後代斷斷續續的開鑿,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雲岡石窟依山而建,綿延約1公里,現存的石窟大約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個,最大的有石雕高達17米,氣勢恢宏,駐足雕像的腳下,你會瞬間覺得自己變小了,抬頭仰望,總是會情不自禁地驚歎。而最小的雕塑僅僅有幾釐米,走進觀看,精美細膩的雕刻技術亦會令人歎為觀止,讚歎其為中華瑰寶。

雲岡石窟——佛教文化的承載者,石窟藝術的巔峰之作

雲岡石窟石雕

雲岡石窟根據開鑿的時間劃分,可以分為早、中、晚三期,每一期都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早期的雲岡石窟是石窟藝術裡的佼佼者,這時正值佛教文化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所以早期的雕塑大多具有淳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的石窟有了很大的改變,是雲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這時是北魏最興盛的時期,國家集中了全國的人才,雕鑿出了更加繁華精美的大窟大像。中期的石窟也處於改革創新的時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過程。晚期石窟的佈局和裝飾有了進一步變化,洞窟大多以單窟形式出現,佛像和菩薩的形象變得“消瘦”,這是由於北魏晚期推行的“漢化”改革。

雲岡石窟——佛教文化的承載者,石窟藝術的巔峰之作

雲岡石窟石雕

雲岡石窟歷史悠久,氣勢雄偉,有各種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人物形象,還有雕刻細緻,構圖豐富的花紋裝飾等,堪稱中國美術史的奇蹟。

雲岡石窟——佛教文化的承載者,石窟藝術的巔峰之作

石雕

雲岡石窟歷經一千多年,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有些佛像遭到了破壞。不過在國家和政府的重視下,多次對石窟進行維修,使其得到了保護。如果有時間來參觀的話,我們一定要注意不用閃光燈拍照,共同保護我國這一偉大的藝術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