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5500億,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又有什麼區別

北京時間2020年3月13日下午,央行發佈消息定向降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長期釋放5500億人民幣。

央行降準5500億,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又有什麼區別

此次定向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此次定向降準兼顧主動推動和事後激勵,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央行降準5500億,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又有什麼區別

說的簡單點,我們來看看降準是什麼意思

降準是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使得銀行上交央行的準備金減少,所以有更多的可支配自由資金,銀行用於放貸、投資的資金會增多,可以刺激實體”

再詳細點

我們都知道社會經濟的資金一般都是從銀行貸款來的,而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儲蓄)會有一定的資金儲備,這些資金儲備就會作為銀行放款的資金來源。而央行會要求各大銀行在央行存入一部分資金作為準備金,通過存入的準備金金額和準備金率來決定銀行可以想外放貸多少。比如一個銀行在央行存入準備金為1億,準備金率為10%,那麼該銀行可放貸的金額為1億/10%=10億,而這個10億就是銀行可對外放貸的上限。

所以此次央行降準就代表銀行可以向市場投放更多的貸款,而這部分貸款將直接刺激市場經濟發展。

央行降準5500億,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又有什麼區別

再延伸一點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銀行是主要的資金載體,為了從宏觀上調控貨幣數量,在主要的經濟體中一般都會採用中央銀行機制 。而準備金機制就是調控貨幣數量的一種手段。

那降息又是什麼呢?

“降息是指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基準預期年化利率。降息可以降低企業貸款預期年化利率和房貸利息,同時也會降低大家的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產品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

總體看,降息和降準是相同目的的兩種手段。

至於為什麼降息,請看上週我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