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官属续写“大雁情”

著名作家和电影演员黄宗英女士,1979年发表报告文学《大雁情》,精心描写西安植物园秦官属一颗“含辱忍垢而又奋斗不止的科学家的良心”,经《光明日报》转载,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热情推荐,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摘自《中国文学百科知识手册》)。

秦官属续写“大雁情”

1978年《大雁情》的作者黄宗英(右)在秦岭山中跟踪采访秦官属时两人的合影(资料照片)

在五彩缤纷的鲜花和悦耳动听的赞扬声中,西安植物园研究员秦官属既没有陶醉也没有止步,她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深入研究引进花卉和产业化生产技术,撰写花卉引进和栽培技术科普著作,应邀北上黄龙南下武汉,不辞劳苦考察和介绍花卉引进和栽培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她目睹我国中小学青少年每年辍学400多万的严峻现实,1985年经西安市教委批准,在雁塔区干部群众支持下率先创办“庆龄技术学校”,面向老少山边穷地区失学青少年,优先招收孤、残、女、少数民族和初中文化学生,分别开设社会需求的中医药、护士、建筑装修、服装裁剪、园艺和花卉栽培等专业,提倡勤工俭学、半工半读,长短班结合、实行弹性学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实际操作技术的一专多能的人才,许多毕业后返原籍就业或创业,成为当地专业技术骨干和行业生产能手,广泛受到历届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好评。虽然历经千辛万苦和人们无法预料的周折,秦官属百折不挠、顽强拚搏,又在新长征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建功立业,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赤子之心,续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雁情”!

秦官属续写“大雁情”

秦官属

西安庆龄技术学校1991年合并升级为院校后停止招生。随着中央号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展开,秦官属研究员浮想联翩心潮澎湃,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认真分析西部开发的实际情况,确认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仍然是当务之急。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却恰恰处于低谷状态,社会需求和教育体制矛盾的症结在于办学经费的来源,坐等国家拨款和收取高价学费都行不通,只有半工半读自力求学才能振兴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部大开发首先需要的是人才,人才开发主要依靠的是西部人民,特别是老少山边穷地区的青少年。因此,要支援西部大开发,就要解决老少山边穷地区的青少年职业教育的问题,而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只能是“半工半读,以劳养学”。所以,秦官属和她的朋友们又在忙忙碌碌地筹划着,怎样向国内外有识之士呼吁筹建“半工半读希望工程基金会”,怎样恢复和重建“国际庆龄技术学校”,怎样深化和扩大教育体制改革,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自己应有的新贡献。
莫道夕阳近黄昏,老骥奋蹄从头越。秦官属和她的朋友们,在西部大开发的嘹亮号角声中,正在准备以新的实际行动和赤子之心,继续谱写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大雁情”! (陕西汉中科教扶贫社张俊杰撰写)


秦官属简历
  秦官属,原籍南郑县,1929年12月生于北京市,1955年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从事黄土高原造林技术研究及陕西省秦巴山区野生经济植物调查研究工作。从事“速生树种研究”,建立拥有国内外优良杨柳树品种400多个的标本园,为西北首创。从事野生短缺药材桔梗、丹参家种研究,利用超声波等高新技术试验成功,获省科技二、三等奖,至今仍为山区副业生产的拳头产品。编写著作有《花木繁殖与栽培》、《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养花致富500问》、《陕西中药材栽培手册》1~5集、《郁金香》等。在全国十余报刊发表论文及科普文章60余篇,总计100多万字。曾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及科技成绩优异奖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