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史話」滋養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之一--永濟渠

《山東通志》記載:“隋大業中詔開永濟渠,北通涿郡……南自汲郡,引清淇二水東北入白溝,穿永濟渠入臨清,蓋屯氏故溝,隋修之。”《元和郡縣圖志·永濟縣》記載:“永濟渠,在縣西部……南自汲郡,引清淇二水東北入白溝,穿此縣入臨清,按漢武帝時,河決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經貝州、冀州而入渤海。此渠蓋屯氏古瀆,隋代修之,因名永濟。”可見,館陶以北的永濟渠段是沿用古屯氏河道再修繕挖掘而成的,唐朝時它自南而北途徑永濟縣城、臨清縣城,再途經貝州州城向東北而入渤海。考唐臨清縣在今臨西縣倉上,唐貝州在今清河縣花園村、塔坊村一帶,由此可知永濟渠的河道是自館陶一路向北,經今臨西縣倉上再向北,循今趙王河在接近古清河的今清河縣小屯村西一帶,向東北轉折而入進清河縣境,大致略循今大連公路向東北流經從今連莊鎮一帶出境。元朝時期,整條大運河實施取直工程,清河縣境內的運河被移至今縣境東部,即今天的京杭大運河。其在縣境西部流經的隋唐大運河逐漸湮失。

據推算,隋唐大運河在境內流經約500年,京杭大運河從啟用至今約有900年。

「清河史话」滋养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之一--永济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