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要為你解讀的書是《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有10萬字,我會用大約25分鐘的時間,為你介紹這本書的精髓:那就是在人人都能表達觀點的今天,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成為與眾不同的人。

如果讓你在15秒的時間裡發表一個小演講,你有辦法讓這個演講吸引聽眾嗎?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特別困難,但是有一個叫齋藤孝的日本教授告訴大家,有很簡單的辦法就能實現。他的辦法就是把一些經典書籍裡的觀點,和自己的某個經歷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小話題。經典可以提供話題的深度,而自己的經歷可以提供接地氣的案例,這讓聽眾覺得你的內容既深刻,又很有意思,而且關鍵是由於經歷是你自己的,這就讓你所說的內容聽起來很有獨特性。

說完這個小方法,我們來看一個例子。齋藤孝的一位朋友是練習劍道的,有一次他給齋藤孝講了自己對劍道的小感悟。他說自己讀了日本劍術大師宮本武藏寫的劍道專著《五輪書》,其中有一個觀點是審視一個事物,包括“觀”和“看”兩種方式,同時兼具這兩種方式很重要。齋藤孝的朋友說,這也是劍道的精髓,他在練習劍道時,就用“觀”去把握全局,用“看”去集中在一點,然後給對手以有效的打擊。這個小感悟給了齋藤孝很大的啟發,就這麼短短几句話,既包括了《五輪書》這個經典裡的觀點,又結合了自己的練習體會,這就讓齋藤孝感覺這個朋友很有深刻的見解。

你看,想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齋藤孝教授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這本書指出,通過一些具體的思考方式的訓練,你完全可以擁有這種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會瞬間思考,並且善於用邊框化的視角看待世界。本來這本書提供了一套5天訓練法,即通過練習寫評論、學會特殊的思考邏輯、鍛鍊聯想能力、掌握閱讀技巧、鍛鍊決斷力這五種具體的訓練,來講述如何打造獨特觀點。但實際上,這些具體的技巧可以歸結為三種能力的訓練,就是瞬間思考能力、用邊框化視角看事物的能力和決斷力的訓練,而這三種能力是進階式的,這也是我們將要介紹的三個重點內容。

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的教授,不但是很受歡迎的老師,也是出版市場上備受青睞的暢銷書作家,特別擅長教人如何學習、如何交流,總是能用簡潔的語言說出深刻且實用的道理。他寫過的幾本書,比如《深閱讀》《超級聊天術》等,都和提高學習能力、人際交流能力有關,讀者說他“一語戳中要害”的本領非常強,把他稱為日本的溝通大師。

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下面我就來為你詳細講述書中內容:第一個重點,是要學會瞬間思考,這是形成獨特觀點的基礎,這種能力依靠的是知識的大量積累與巧妙引用;第二個重點,是學會用邊框化的視角看待事物,發現它們的閃光點,然後用獨特的表達方式把它們描述出來,這是形成獨特觀點的關鍵所在;第三個重點,是學會做決斷,把獨特的觀點付諸行動來檢驗觀點的效果,這也是思考的最終目標。

掌握了這三個重點,我們就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了。我們先來看看:如何學會瞬間思考。

第一部分

瞬間思考就是在短時間內對一個事物做出判斷的意思。現代社會節奏非常快,經常需要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搞清楚狀況,進行評判。尤其是在職場中,比如開會時面對別人的詢問,如果不能快速反應,就只能尷尬地說“我不知道”,那樣怎麼會有競爭力呢?

作者齋藤孝非常注重瞬間思考技能的訓練。他曾經要求自己的學生進行一種“十秒鐘發言”的訓練。就是在開會的時候,他只給每一個發言的人十秒鐘時間表達意見,甚至用秒錶掐時間來進行監控。這樣就迫使每個人只講要點。剛開始學生們都很不適應,但經過反覆的訓練後,他們發現即使在十秒鐘之內,也可以有條不紊地傳達出重要的信息。齋藤孝的這個靈感來自於電視節目。他發現電視節目通常只給嘉賓十秒鐘左右的時間發表評論,這就促使他們先表達最重要的要素或者關鍵詞,時間富裕的話再進行其他內容的補充。當然,只靠限定時間是沒法鍛鍊瞬間思考能力的,它至少需要三個方面的訓練。那就是儲備知識、學會提煉和引用知識,最後培養有邏輯感的表達能力。

第一個方面,是知識的大量儲備。齋藤孝推薦的高效率的知識來源途徑是閱讀報紙、雜誌和古典書籍。雖然現在報紙和雜誌越來越收到網絡的衝擊,但是齋藤孝認為,這兩樣東西仍然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話題寶庫,對人際交流特別有好處。因為報刊除了刊登新聞,也會通過訪談、調查等方式,對許多話題進行深入報道。儘管我們每天從網絡上都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這些準確地說,只能稱之為“消息”,而算不上“信息”。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加工處理,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是假消息。從這一點來講,報刊上面的信息都是經過專業人員的編輯處理,可信度和質量都相對比較高。

作為老師,齋藤孝曾強制學生們讀報紙,並把感興趣的新聞剪貼到筆記本上,在一旁寫出要點和評論,同時,要嘗試把其中某一類新聞結合起來看,找到某種內在的聯繫。一般在兩週之後,學生們就會養成讀報的習慣,對社會的關注程度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更學會了對氾濫的信息進行辨別整理,同時也善於在不同的信息之間發現獨特的關聯,從而獲得一定的知識積累。

除了讀報刊,齋藤孝還提倡人們多閱讀古典書籍。他認為,增加個人的深度並不用憑藉一己之力,憑空去形成什麼思想,那樣過於費事。我們只需要引用既有的知識,就能讓自己站在高處。比如古籍中的一句話,從我們的口中說出來,比我們自己說出的一千句話都要有力,所以我們只需要知道選擇什麼樣的書籍來作為精神引導就夠了。在這方面,古典書籍是最強有力的武器。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質量參差不齊,保質期也短,而古籍中的內容是經過了幾千年的考驗,並不會因為過時而失去價值,掌握了這些內容,就不會在泛濫的信息面前隨波逐流。

我們還可以把古籍中的知識與現代報刊上獲得的信息結合起來思考,不但能感知歷史的潮流,更能拓寬自己的視野與思想深度。就以《論語》為例,它包羅萬象,言簡意賅,就像一個語言和思想的寶庫,你會發現,如果能熟練引用《論語》裡的內容,在很多場合裡,你都會成為話題之王,尤其像我們在開始所說的,當你把書中的道理和當前的新聞事件或自己的一些小經歷結合起來,講給別人聽時,能給人一種具有深度的感覺,這會讓對方對你另眼相看。

不過,就像我們做美食時,不能把整個菜市場搬進廚房一樣,材料儲備再多,不精準挑選出所需要的東西也不行,所以培養瞬間思考能力的第二個方面的訓練,是學會提煉和引用知識。善於提煉知識的精華,並引用到自己的思維邏輯中,這會為瞬間思考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齋藤孝經常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上各帶一本書,相互交換,然後在3分鐘內速覽這本陌生的書籍,總結出書的內容。這是一種快速掌握知識的訓練法,刺激人們在最短時間內抓住一本書的核心。齋藤孝承認這個方法屬於比較極端的情況,他認為適合大眾的速讀訓練,是在30分鐘內讀完一本書。這個閱讀模式有章可循,書籍一般會將重要信息放在開頭,把結論放在末尾,大致翻閱並進行總結,就接近於“讀完全文”,當然這個讀完是加引號的。同時,瀏覽目錄,也可以大致瞭解書的內容。這些部分,大約佔書全部內容的兩成左右,卻可以提供近八成的信息,這個二八法則會讓你清楚哪些內容需要取捨。

那麼如何確定哪些內容是最核心的呢?齋藤孝推薦了一種“三段文字摘錄法”,就是假想自己要為這本書寫一篇推薦文章,介紹書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三段文字,靠它們就能呈現這本書的核心,按照這樣的標準去提煉知識,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的閱讀意識,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內容。知識的提煉和引用,是優秀思考能力的體現。在你時間越緊迫的時候,就越需要這樣的能力來為自己充電。

不過,知識再怎麼提煉和引用,也都是別人的東西,怎麼才能變成看起來像是自己的呢?這就要說到第三個方面的訓練了,就是學會打磨詞句,培養有邏輯感的表達能力,這樣才能在需要闡述觀點時,把思路快速整理出來,形成自己的表達。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學習電視、電臺的節目來獲得,因為它們的語言表達,都是在極短時間內形成的精煉內容。

一般來說,電視綜藝節目的實際拍攝時間,是播放時間的兩倍之多,進行編輯加工後才是呈現給觀眾的內容,所以播出的部分是精華。對參與節目的人來說,只有他的語言能引起觀眾的興趣或共鳴,才會保留在節目中,甚至被製作為獨特的字幕效果,引起觀眾的重視。那麼留意這些節目中的臺詞,會明白究竟什麼樣的語言可以引發別人的興趣。比如在節目裡評論一條小狗的時候,如果嘉賓只是說它“好可愛”,無疑是蒼白無力的,善於表達的人,會把喜愛小狗的心情用更豐富的語句呈現出來。

電臺節目的語言比電視節目更值得關注。齋藤孝認為,電臺是語言薈萃的海洋,因為電臺主持人本來就只是靠說話來吸引聽眾的,表達能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注意他們的說話技巧,可以培養高水平的語言表達能力。僅僅留意節目的語言表達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擺脫聽眾角色,把自己想象成電臺的主持人,把節目內容以電臺式的語言向別人轉述,這不是複述,而是經過消化理解後,用自己的邏輯重新進行描述,多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表達能力。

說到這裡,我們來對今天的第一個重點內容進行簡單的總結。形成獨特的觀點,首先,在快節奏的社會里,要學會瞬間思考,我們要從古典書籍與現代報刊中汲取大量的知識,提煉其中的精華作為思想基礎,並用自己的語言邏輯進行總結、表達,經過這樣的訓練,就可以鍛鍊瞬間思考的能力。

第二部分

有了這種能力,就相當於找到了一把思考的鑰匙。但光有鑰匙還不行,我們還得找到門在哪,是不是?而對形成獨特的觀點來說,這扇門指的就是觀察事物的獨特切入點。這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想擁有獨特的觀點,還需要學會用邊框化的視角看待事物。

我們在欣賞一幅畫的時候,往往也會注意到畫框,這是區分畫與現實世界的東西,如果把畫框去掉,畫上的內容可能就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不會被人注意,但是在畫框中,它就成了人們聚焦的東西,有著閃耀的藝術價值。所以說,畫框其實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這說明,如果我們想讓一樣東西光彩奪目,只靠東西本身是不行的,必須有像邊框一樣起裝飾作用的加分項才行。學會用邊框化的視角去看待事物,意思就是要發現事物的閃光點,給它加上獨特標籤,讓它顯得與眾不同,把這種不同描述出來,你就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觀點。

想擁有邊框化視角,要注意兩點。首先,要掌握“現象學的思考方式”。現象學是一門學科,齋藤孝讀研究生時期學的就是這個專業,他認為,簡單說來,現象學就是暫時拋開對經驗真理的確信,而去關注現象本身。比如說,讓我們畫一個蘋果都能信手拈來,因為我們的頭腦中都有蘋果的概念。但是我們畫出的蘋果,很難讓別人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優秀的畫家則不然,俗話說,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他們知道,在現實世界裡,每個蘋果都有自己的專屬特徵,所以在畫的時候,不會按照蘋果的名詞解釋去畫,而是專注於一只蘋果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把它突出地表現出來。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日本有一種文學形式叫做俳句,是非常短小的詩歌。早年有一位著名的俳句詩人,名叫松尾芭蕉,他的一首代表作是這樣寫的:閒靜一何極,蟬聲浸入青巖裡。意思是說,周圍太安靜了,蟬聲像浸入了青色的岩石裡一樣,用蟬的聲音反襯出了閒靜的狀態。這就是日常很普通的景象,但被松尾芭蕉抓住了特別之處,寫成了俳句。這種觀察是松尾芭蕉的一大特徵,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俳句史上的地位。

通過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現象學的思考方式有一大特點,就是哪怕描述的是最普通的東西,它也會讓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原來事物還有這樣的一面啊。這種思考方式的關鍵,是要“重返童心”,像孩子那樣,帶著無限的好奇,近乎無知似的去了解事物。

日本著名的漫畫家、《鐵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在孩提時代就觀察昆蟲,為它們畫速寫。這些作品到現在還保留著,人們驚訝地發現,即便是畫同一種昆蟲,它們之間也有很明顯的差異,甚至連表情都各有特色。這就是一個孩子對身邊事物感到新鮮的結果,手冢治虫這種觀察力的訓練,也為他日後成為漫畫大師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其實手冢治虫的案例還說明,只是發現事物的獨特還不行,你還得會把這獨特描述出來才行。所以想擁有邊框化的視角,需要注意的第二點是,要善於用比較的方法來描述事物,突出它們的獨特所在。

當我們被問到對一幅畫有什麼看法時,也許只能說出“好”“不喜歡”這樣簡單的評價。但如果還有另一幅畫存在,兩幅畫作比較的時候,我們就會對每一幅作品說出更多、更具體的感受。所以,在觀察某個對象的時候,養成作比較的思考習慣,能讓我們更容易把握住對象的特徵。

而反過來也一樣,通過比較的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觀察到的事物特徵被放大。比如我們在寫一篇文章時,想為讀者推薦事物A,如果只是一味描述A的特徵的話,會給人自說自話的感覺,難以引起關注。而如果我們在文章中引入事物B,和A進行比較,就會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例如我們在介紹一種反常規的觀念時,可以先談談人們的慣性思維是什麼,然後把反常規的觀念提出來,一比較,就會給人很強的衝擊力。比較法的高級境界,是從不同的事物中發現共同點。比如牛頓,就是因為看到蘋果的落地,才去思考為什麼太陽和月亮不會像蘋果那樣墜落,從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倒不是說我們非得有類似驚世的發現,但仍然可以嘗試在不同的事物之間尋找聯繫,為自己的思考拓寬思路。

而在比較法的基礎上,齋藤孝還提出了比喻法,就是為自己要表達的觀點找一個形象的比喻。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獲得過耶路撒冷文學獎,發表獲獎演講時他說,“在一面高大堅固的牆和一隻撞向牆的雞蛋之間,我將永遠站在雞蛋的一邊。”這句引起了巨大反響的話,就是巧妙的比喻,把雞蛋比喻為人們的尊嚴,而把高牆比作體制,給聽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而把村上春樹視作一位有思想的作家。

比喻法的優勢在於,當你想尋找一個用來比喻的形象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就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比喻會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如果受眾能理解你的比喻,那你和他們之間的認識的共享程度就會更深,有利於交流。因此,比喻也是表達自己想法的有效方式。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第二個重點內容,就是學會用邊框化的視角看待事物,發現它們的獨特意義。我們可以通過現象學的觀察方法去獲得這種視角,並且利用比較、比喻的方式,將觀察到的有趣內容表達出來,形成我們的獨特觀點。

第三部分

那麼形成了獨特觀點,就意味著你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了嗎?齋藤孝的答案是不。他認為,只有把想法付諸實踐,讓人知道你這個想法不錯,你的觀點才有價值。而付諸實踐需要一個關鍵能力,這就是我們要介紹的最後一個重點內容:擁有決斷力。

2009年,日本人豐田章男出任豐田汽車的掌門人後做了一個決定,從各分公司的經理中,選了六個人擔任總公司的副總。豐田章男認為,這些人在分公司都是一把手,是能夠做決斷的人,而總公司的副總,職責是代理總經理,沒有決斷力是無法勝任的。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面對許多需要決斷的事情,做決定而不出錯的人就會是優秀的職場人士。更廣義地說,決斷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比如進入大學時,我們要決定自己選擇什麼專業,這就可能決定了後半生的路怎麼走;再比如我們決定和誰結婚,也會影響下半生的幸福;等等。

在決斷力的形成過程中,有三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當事人意識、快思考與慢思考的組合、敢於直面壓力。

第一點,所謂當事人意識,就是你要把自己設定為擔負責任的當事人,用他的視角去思考,然後做決定。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齋藤孝在書裡做了一個比喻,他說如果我們把思考的過程看作是在編輯一本雜誌的話,那麼當事人意識就是把自己視作雜誌的編輯,去琢磨該選取什麼樣的信息作為雜誌的內容,。比如是有時效性的新聞,還是有趣味性的消遣文章;還要琢磨把哪些信息作為最重點的部分進行介紹,是一篇有深度分析的新聞調查呢,還是一個起伏轉折的故事呢?同時,你還要琢磨如何去組合、變換這些信息,比如說是用一篇犀利的專欄評論去點評,或者是用一組有衝擊力的圖片,結合一些圖片說明來有效呈獻閱讀價值。總歸就是一點,怎麼能吸引讀者讓他們買你的雜誌,你就要怎麼做。

當事人意識就像是給每個人一塊土地,自種自收,養活自己。這就涉及了生存問題,逼著你不得不去想,做什麼決定對自己有利,什麼決定對自己不利,這樣做出的決斷會更審慎。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什麼樣的決定對自己有利呢?這就涉及到形成決斷力的第二個要點,要將快思考和慢思考相結合。人的思考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直覺的“第一反應”,讓我們在快速思考中做出瞬間判斷,另一種是慢思考,它會檢驗快思考是否正確。雖然形成獨特的觀點,要求我們更多地依賴瞬間思考,但是也請大家不要忘記,瞬間思考能力通常是在大量的知識積累之後才形成的,而這些知識積累的過程,通常伴隨著慢思考。也就是說,快思考中通常包含著慢思考。我們在中學的數學課上做證明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一般來說,我們會靠直覺找一個解題方向,然後再通過細緻的思考完成證明的過程。語文課中的閱讀理解也是一樣,第一次粗略閱讀文章和再次仔細閱讀所產生的印象,會完全不同,通過這兩種方式的閱讀之後,就能對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齋藤孝認為,如果把快思考當作右手,把慢思考當作左手的話,當我們把雙手緊握在一起時,就是思考的完整狀態。如果能夠理解這一點,相信我們的思考能力會有很大改觀,這能讓我們形成對事物的完整判斷,做出合理的決斷。

而做合理決斷之前,我們通常還面臨一個挑戰,這就是形成決斷力的第三個要點,要敢於直面壓力。做決斷時,通常意味我們在面臨某種考驗,這時最大的障礙就是壓力,心理上的負擔總是會讓思考變得遲鈍,使我們難以做出決斷。因此,要想形成決斷力,就要善於面對壓力。

日本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柔道選手,名叫野村忠宏,他曾在連續三屆奧運會上獲得柔道金牌。齋藤孝對野村忠宏做過一次採訪,想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強大。出乎意料的是,野村忠宏說,他在比賽前會想到所有消極的事情,設想出現各種意外狀況,甚至還會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輸給過女孩子。但是每當野村忠宏將這些負面的信息羅列出來後,他都會有一種一吐為快的感覺,就能找回輕鬆積極的狀態。這是因為他直面了恐懼,看清了恐怖的程度,反而能安下心來。這正如齋藤孝所說,凡是見過一次地獄的人,精神都會很頑強。

緩解壓力的方式有很多種,齋藤孝認為最好的方式是讓身體變暖,比如泡個熱水澡,或者蒸個桑拿,他甚至認為,開會時如果氣氛太緊張,每個人發一個洗腳盆泡泡腳,也會舒緩情緒。因為人們在飢餓、寒冷等狀態下,心情容易受影響,血液循環不順暢,大腦也不會活躍,而一旦身體溫暖起來,就有相反的效果。

除了這種個人的減壓方式外,齋藤孝推薦在職場中加強公司的團建,來放鬆身體,活躍大腦。團建就是團隊建設,在這本書裡主要指的是一些調節氣氛、活躍身體的集體活動方式。齋藤孝曾經參加過英國皇家劇院的團建遊戲,每個成員被假想為一個零部件,共同組成一個大機器,每當一個零部件運轉的時候,其他部分也要隨著運轉起來。比如有一個人連續揮動手臂的時候,與他相連接的人就要隨著做出相應的動作。所以在遊戲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情況,有的人能夠迅速跟上節奏,根據別人的動作隨機應變,有的人就手足無措,顯得頭腦比較僵化。而此時,團建也達到了它的目的,一方面發現了那些頭腦靈活的人,另一方面則刺激那些僵化的人,使他們變得靈活起來,對思考與行動都大有裨益。

本書的第三個重點內容就介紹到這裡。現代社會里,表達想法的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互聯網上,如果我們的看法很獨特,就會引起大量關注,在幸運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因為這些看法出書、出名。而在職場上,各行業也都追求頭腦風暴,因為只有求新、求變才能製造更多的生存機會,在這樣的競爭環境面前,沒有獨特想法的人,就不能為公司帶來利益,那麼循規蹈矩惟命是從的員工,終究會被淘汰。因此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有獨特的觀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能左右我們的發展路程,讓我們邁向成功。

總結

為了能讓你更快地擁有這種能力,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所講的三個重點部分。

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學會瞬間思考,這是形成獨特觀點的前提。要做到知識的大量積累與巧妙選用,並學會用自己的邏輯把它們傳達給別人,你就能初步成為有想法的人。

第二個重點,是在具備瞬間思考能力的基礎上,培養邊框化的視角,嘗試像孩子那樣帶著好奇心去觀察事物,就很容易發現它們與眾不同之處,找到了點評它們的切入點,這時再給它們冠以獨特的標籤或概念,用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形成了獨特的觀點。

第三個重點,就是當我們形成觀點之後,還要把這些觀點變成決斷力,指導我們的行動,檢驗觀點的效果,才能使思考變得有意義。為此,我們要具有當事人意識,善於將快思考和慢思考結合,同時善於面對壓力,才能更好地形成決斷力,把思考變為有效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