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回顾历史,品味经典,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同年秋天,明军攻占元大都,元朝后裔退居漠北,至此明朝彻底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紧接着明军又平定了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但是国家刚刚稳定,明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就又出现了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对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忠臣元勋,进行了疯狂的灭门灭族式屠杀。一时间搞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但唯独一人,他虽然不是朱元璋所杀,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功臣之中,最对不起的人。朱元璋的行为比杀了他,还要残忍。他就是明朝第一谋士刘伯温,刘伯温死虽与太祖无关,但却因太祖而死。那么朱元璋到底什么地方对不起刘伯温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明太祖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亏欠。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刘伯温剧照

一年幼好学,仕途多舛

提到刘伯温,关于他的人物事迹,可谓是流传甚广,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一说。而且后人普遍认为,刘伯温要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因为诸葛亮只为刘备争夺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刘伯温却辅佐朱元璋统一了全国。而且刘伯温被民间百姓甚至神化,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刘伯温不仅在统一战争中,多次帮助朱元璋化险为夷。而且还留下了一本奇书《烧饼歌》,《烧饼歌》中蕴藏了深奥的玄机,不仅预测到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还预测了抗战的时间。至于刘伯温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诸葛亮与刘伯温

不过历史上的刘伯温,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但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人。刘伯温这个人非常聪明,从小就好学,史料记在刘伯温有十行俱下,过目不忘的本领。就是一下看十行,而且能够全记下来,刘伯温也因此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我们都知道,刘伯温出生于元朝末年,元朝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

虽然后期元朝也承袭了唐宋的旧制,也就是科举制度。不过却充满了民族歧视,科举考试时,蒙古人和色目人只需要考两门,而且题型简单。而汉人和南方人,却要考三门,并且试题艰深。因为元朝对科举制度不够重视,所以元朝有一年只录取了1139名进士。而刘伯温就是这1139名进士中的一位,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在这种情况下,可见刘伯温有多优秀。但是初入官场的刘伯温,并不适应,甚至可说是格格不入。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刘伯温

也因此多次辞官归隐,又被重新启用。反反复复多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刘伯温性格耿直,而且脾气暴躁,眼中揉不得沙子。其中有一次就是因为他处理了一宗冤案,本来应该是得到奖赏的,但他却在无形之中,触动了他的同僚。既然冤案被定为死案,这其中必定会有蹊跷,所以刘伯温平反冤案,此时又将当时审案的官员置于何地。所以刘伯温遭到了众人的排挤,也因此归隐田园,等待一位可以成就他的人。

二辅佐太祖定鼎天下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后来刘伯温就遇到了他的伯乐,明太祖朱元璋。但是朱元璋找到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并没有很爽快地答应。首先刘伯温尊崇的是儒家思想,一直秉持着一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即使在元廷不受重用,也不能背叛。其次就是在刘伯温眼中,朱元璋就是反贼,如果跟了朱元璋那就是附逆。所以此时的刘伯温内心十分的挣扎,后来之所以跟随朱元璋,是因为他发现朱元璋是一个不可多得明主。也只有跟着他,刘伯温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刘伯温与朱元璋

跟随朱元璋后,刘伯温展现出了其超人的才能。不仅在鄱阳湖之战,救了朱元璋的性命,而且还在干旱时节。为江浙地区的百姓,求得了一场甘霖,因此百姓都称呼其刘神仙。关于刘伯温,很多人都说 他是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其实不然。根据《明史.刘基传》,刘伯温十分性格刚烈,而且还特别爱发脾气。性格刚烈从他的多次辞官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那么爱发脾气,怎么看出来的呢?有一次陈友谅大军要攻打朱元璋,这把朱元璋手下的很多人,都吓坏了,有人说跑,有人说投降。唯独刘伯温怒目圆睁,一声不响,随后朱元璋叫他单独交谈,结果刘伯温直言应该把主张逃跑,投降的人统统杀掉。这话说得非常难听,如果被那些人听到,肯定没他好果子吃,所以说他爱发脾气。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朱元璋

三抑郁而终

为什么要说明太祖朱元璋最对不起的一个人就是刘伯温呢?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刘伯温的死因。虽然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但是刘伯温却不是他杀的。有人说他是被胡惟庸害死的,而且在胡惟庸案爆发后,也证实了刘伯温是他害死的。

但是这种说法有漏洞,刘伯温临死前一个月,只是偶感风寒,之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去诊治。结果刘伯温吃了御医开的药后,一个月以后就死了。这就引起了,众人的怀疑,怀疑胡惟庸下毒。胡惟庸的作案动机就是刘伯温曾经恶意中伤过他。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胡惟庸

而且这其中还包含了两个派系的利益。一个是李善长走后,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派,皇帝的老乡。一个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与刘伯温一起投降朱元璋的读书人。这两个派系,互相明争暗斗,所以胡惟庸有动机,但是漏洞就是如果真是胡惟庸,他想要杀刘伯温这种身份的人,并不容易。而且下毒最可耻,最容易引火烧身。

并且像刘伯温这么聪明的人,胡惟庸想要在药方上动手脚,一定会发现药方有问题。还有就是刘伯温是吃了药,一个月后死的,根据药理学,没有一种毒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唯一的解释就是御医开了一个疗程的药,刘伯温一直在吃。而在这期间,吃药好不好,只有刘伯温一个人知道。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李善长

但是他没说,也有人说是朱元璋杀的刘伯温,那也有一个疑点,当初刘伯温就是为了打消,朱元璋对他的怀疑,才搬回南京的。而且在刘伯温死前,朱元璋给刘伯温下过一份诏书,大概意思就是我信你了,你不用在待在南京了,接着回老家吧。如果朱元璋打算杀了他,也就没必要再多此一举了。

根据《明史》的记载描述,刘伯温的症状很可能是肝癌,从发病到死亡,也符合肝癌的发病周期。为什么刘伯温会得肝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为什么朱元璋最对不起的人,是刘伯温?朱元璋的行为比杀了他还残忍。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性格不好的人,患癌率要高出其他人。尤其是长期抑郁和爱发脾气的人,刘伯温之所以会抑郁,有以下几点。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李善长与刘伯温

第一点,刘伯温背叛了自我,他一直坚守的一臣不事二主的理想信念破灭了。其次就是刘伯温认为,他始终没有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从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对他的封赏就可以看得出来。按理说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为他定力乾坤,应该重重封赏,结果刘伯温只封到了一个伯爵,俸禄每年240石。而李善长却是公爵,公侯伯子男,比刘伯温大两个级别,俸禄一年4000石。可想而知,刘伯温心里能平衡吗?

还有就是刘伯温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做丞相。作为读书人的刘伯温,毕生理想就是能够治国平天下,有一天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但是朱元璋不仅没有让他当上丞相,还让他的死对头胡惟庸坐上了丞相。在李善长辞官后,朱元璋曾经单独找刘伯温商讨过丞相的最佳人选。朱元璋举荐了三个人,其中就包括胡惟庸,但这三个都被刘伯温否定了。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群功臣,但唯独最对不起他

朱元璋

而且刘伯温在分析胡惟庸时,说到如果胡惟庸当了丞相,那么毁掉明朝的就是他。但是曾经对刘伯温言听计从的朱元璋,这一次并没有听他的,而且还在刘伯温病重时。正式任命了胡惟庸的丞相职位,可以说这一消息使刘伯温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刘伯温脾气暴躁,却只能忍着,一心辅佐,却始终得不到信任。唯一的心愿,坐上丞相,却被死对头抢走。

在刘伯温的身上充满了太多的不幸了,虽然他不是朱元璋所杀,但却是因朱元璋而死。如果刘伯温与那些被杀死的骄兵悍将来比,只能说刘伯温比他们更惨。刘伯温虽生,但比死还痛苦。所以朱元璋最对不起人,不仅仅是被他杀死灭族的功臣,还有辅佐他打下天下的刘伯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青年讲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